一种多模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656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8
一种多模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输入轴通过离合器连接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离合器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输入轴穿过空心轴与离合器的从动摩擦盘固定连接,空心轴与离合器固定连接,且与输入轴位于同一轴心线;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周向固定电机主动齿轮,空心轴上周向固定一电机从动齿轮,电机主动齿轮与电机从动齿轮啮合;输入轴与中间轴之间分别通过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相连,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之间设置用于换挡的第一同步器,中间轴上周向固定第一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的减速齿轮啮合;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周向固定的电机传动齿轮与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燃油汽车通常以石油作为能量源,随着资源的匮乏和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因此许多汽车制造商的研发方向逐渐倾向于低排放、低油耗的新能源汽车。但是,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具有整车成本较高、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不稳定等难以短期解决的问题,而混合动力汽车同样作为新能源汽车一种,同时具有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两者的优点,具有多种高效的驱动模式,既可以通过发动机和第一电机同时驱动,也能够通过发动机或第一电机单独驱动。目前,混合动力汽车通常采用一个发动机和一个电机提供驱动力,挡位有五个甚至更多,极易造成挡位冗余,且成本较高、整车布置困难,推广的局限性较大,此外,还有多数混合动力汽车不能在行进间启动发动机,节油效果较差,甚至在换挡时动力极易中断,不但驾驶体验感不好,还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对应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模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可以布置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箱体之外,结构简单尺寸小,制造成本低,散热效果好,能够适应更多的车型,不但能够解决车辆换挡过程中动力中断问题,保证动力不会中断,还可以在车辆加速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进行动力辅助,并在行进间启动发动机,不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和驾驶性能,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其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一种多模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系统箱体、发动机、第一电机、差速器,一输入轴、中间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相互平行支承于驱动系统箱体内,所述输入轴的一端通过一离合器连接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穿过一空心轴与离合器的从动摩擦盘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与离合器固定连接,且与输入轴位于同一轴心线;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周向固定一电机主动齿轮,所述空心轴上周向固定一电机从动齿轮,所述电机主动齿轮与电机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输入轴与中间轴之间分别通过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相连,所述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之间设置用于换挡的第一同步器,所述中间轴上周向固定第一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的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定设置电动机一挡主动齿轮、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分别空套设置电动机一挡从动齿轮、电动机二挡从动齿轮,所述电动机一挡从动齿轮、电动机二挡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用于换挡的第二同步器,所述电动机一挡从动齿轮与电动机一挡主动齿轮啮合,电动机二挡从动齿轮与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周向固定第二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的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周向固定的电机传动齿轮与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输入轴分别空套设置发动机一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一挡主动齿轮、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二挡主动齿轮,所述发动机一挡主动齿轮和发动机二挡主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一同步器。优选地,所述中间轴上分别空套设置发动机一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一挡从动齿轮、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二挡从动齿轮,所述发动机一挡从动齿轮和发动机二挡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一同步器。本专利技术包含如下有益效果:一输入轴、中间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相互平行支承于驱动系统箱体内,所述输入轴的一端通过一离合器连接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穿过一空心轴与离合器的从动摩擦盘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与离合器固定连接,且与输入轴位于同一轴心线;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周向固定一电机主动齿轮,所述空心轴上周向固定一电机从动齿轮,所述电机主动齿轮与电机从动齿轮啮合;无论离合器是否接合,第二电机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均可实现发电功能,提高能量回收效率。所述输入轴与中间轴之间分别通过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相连,所述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之间设置用于换挡的第一同步器,所述中间轴上周向固定第一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的减速齿轮啮合,差速器输出的动力能够改善换挡时出现扭矩中断的现象,提高驾驶舒适性。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定设置电动机一挡主动齿轮、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分别空套设置电动机一挡从动齿轮、电动机二挡从动齿轮,所述电动机一挡从动齿轮、电动机二挡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用于换挡的第二同步器,所述电动机一挡从动齿轮与电动机一挡主动齿轮啮合,电动机二挡从动齿轮与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周向固定第二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的减速齿轮啮合,差速器输出的动力能够改善换挡时出现扭矩中断的现象,提高驾驶舒适性。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周向固定的电机传动齿轮与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啮合,通过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反转实现倒挡功能。优选地,所述输入轴分别空套设置发动机一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一挡主动齿轮、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二挡主动齿轮,所述发动机一挡主动齿轮和发动机二挡主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一同步器,发动机通过第一同步器在一挡、二挡之间切换,发动机一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一挡从动齿轮、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二挡从动齿轮均周向固定在中间轴上。优选地,所述中间轴上分别空套设置发动机一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一挡从动齿轮、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二挡从动齿轮,所述发动机一挡从动齿轮和发动机二挡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一同步器,发动机通过第一同步器在一挡、二挡之间切换,发动机一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一挡主动齿轮、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的发动机二挡主动齿轮周向固定在输入轴上。所述发动机一挡主动齿轮与发动机一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发动机二挡主动齿轮与发动机二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可以共用同一组电池,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组电池,所述发动机可采用三缸或四缸发动机,或其它功能相似的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设置于同一侧,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相对设置,所述输入轴、空心轴、中间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均设置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多模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系统箱体、发动机1、第一电机3、差速器15,一输入轴5、中间轴7、第一传动轴26、第二传动轴8相互平行支承于驱动系统箱体内,所述输入轴5的一端通过一离合器2连接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所述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2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2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实施例中,该离合器2的主动摩擦盘固定连接在离合器2的外毂内;所述输入轴5穿过一空心轴6与离合器2的从动摩擦盘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6与离合器2固定连接,且与输入轴5位于同一轴心线;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轴5、空心轴6、中间轴7、第一传动轴26、第二传动轴8均通过轴承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系统箱体、发动机(1)、第一电机(3)、差速器(15),其特征在于:一输入轴(5)、中间轴(7)、第一传动轴(26)、第二传动轴(8)相互平行支承于驱动系统箱体内,所述输入轴(5)的一端通过一离合器(2)连接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所述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2)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2)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5)穿过一空心轴(6)与离合器(2)的从动摩擦盘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6)与离合器(2)固定连接,且与输入轴(5)位于同一轴心线;/n第二电机(4)的电机轴上周向固定一电机主动齿轮(16),所述空心轴(6)上周向固定一电机从动齿轮(14),所述电机主动齿轮(16)与电机从动齿轮(14)啮合;/n所述输入轴(5)与中间轴(7)之间分别通过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相连,所述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之间设置用于换挡的第一同步器(13),所述中间轴(7)上周向固定第一传动齿轮(17)与差速器(15)的减速齿轮(18)啮合;/n所述第一传动轴(26)上固定设置电动机一挡主动齿轮(20)、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25),所述第二传动轴(8)上分别空套设置电动机一挡从动齿轮(23)、电动机二挡从动齿轮(24),所述电动机一挡从动齿轮(23)、电动机二挡从动齿轮(24)之间设置用于换挡的第二同步器(22),所述电动机一挡从动齿轮(23)与电动机一挡主动齿轮(20)啮合,电动机二挡从动齿轮(24)与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25)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8)上周向固定第二传动齿轮(21)与差速器(15)的减速齿轮(18)啮合;/n所述第一电机(3)的电机轴上周向固定的电机传动齿轮(19)与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25)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态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系统箱体、发动机(1)、第一电机(3)、差速器(15),其特征在于:一输入轴(5)、中间轴(7)、第一传动轴(26)、第二传动轴(8)相互平行支承于驱动系统箱体内,所述输入轴(5)的一端通过一离合器(2)连接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所述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2)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2)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5)穿过一空心轴(6)与离合器(2)的从动摩擦盘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6)与离合器(2)固定连接,且与输入轴(5)位于同一轴心线;
第二电机(4)的电机轴上周向固定一电机主动齿轮(16),所述空心轴(6)上周向固定一电机从动齿轮(14),所述电机主动齿轮(16)与电机从动齿轮(14)啮合;
所述输入轴(5)与中间轴(7)之间分别通过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相连,所述发动机一挡齿轮副、发动机二挡齿轮副之间设置用于换挡的第一同步器(13),所述中间轴(7)上周向固定第一传动齿轮(17)与差速器(15)的减速齿轮(18)啮合;
所述第一传动轴(26)上固定设置电动机一挡主动齿轮(20)、电动机二挡主动齿轮(25),所述第二传动轴(8)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金龙罗会兵刘曾玥洪波蔺月萌王军民李林左冰娥张艺耀谭章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