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药物中的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589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小分子化合物的用途,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6,8‑二氟‑3‑(4‑甲氧苯基)噻吩并[3,2‑c]喹啉‑2‑羧酸,其化学结构式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MIF抑制剂以及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失调是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作为第一道防线随时监测病原菌感染、神经元损伤等刺激。静息的小胶质细胞可被激活为经典型活化的M1型或选择性活化的M2型。M1型小胶质细胞分泌iNOS、TNF-α、ROS等促炎因子,在脑内病原体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M2型小胶质细胞分泌IL-10、TGF-α等抑炎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在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脑卒中、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血清血浆或脊髓和脑脊液中均发现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和慢性炎症损伤。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在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受到信号刺激时,MIF快速释放并诱导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激活,发挥免疫功能。同时MIF激活下游一系列炎症信号通路,促进NO、COX-2、TNF-α、IL-1β等表达,抑制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MIF在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调控中发挥潜在作用,如可能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触发炎症信号通路。相关研究发现应用MIF小分子抑制剂可观察到AD、脑卒中等症状减轻,使得MIF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治疗的热门靶点。MIF所具有的D-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活性,常被用来筛选MIF小分子抑制剂。但目前发现的大多数MIF小分子抑制剂的应用并不理想,大大限制了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如经典MIF小分子抑制剂ISO-1,IC50值为7μM,并未达到纳摩尔级别。第一个发现的MIF抑制剂NAPQI特异性差,副作用较大。4-IPP抑制剂药代动力学性质差,不满足成药条件。因此,积极寻找和设计新的MIF小分子抑制剂,并探索其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分子化合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6,8-二氟-3-(4-甲氧苯基)噻吩并[3,2-c]喹啉-2-羧酸,其化学结构式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体内外活性测试,发现对MIF互变异构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的NO释放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该化合物细胞毒性小,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有望被开发成为新型的MIF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相关疾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分子化合物对MIF互变异构酶活性的抑制曲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分子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NO释放的抑制效果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分子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活力的抑制效果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分子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炎症因子iNOS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列出的实施例,还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的权利范围内其他任何公知的改变。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通过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软件,发现小分子化合物6,8-二氟-3-(4-甲氧苯基)噻吩并[3,2-c]喹啉-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4)可能具有MIF互变异构酶抑制活性。通过后续实验,证明了其确实具有很好的MIF互变异构酶抑制活性。化合物#4的结构式为:下面结合实验及实验数据,进一步说明。1、MIF互变异构酶抑制活性实验:实验原理:MIF酶抑制活性的测量利用MIF的D-多巴色素甲酯酶活性,在适宜条件下可使橙色的D,L-型多巴色素甲酯溶液转化为无色的2,3-吲哚二酸衍生物,在475nm波长下可检测到吸光度值下降。实验方法:(1)试剂的准备:磷酸钾缓冲液:包含50mMKH2PO4,50mMK2HPO4·3H2O,0.5mMEDTA,pH=6;化合物:将待测化合物粉末溶于DMSO,配制成50mM母液,再用磷酸钾缓冲液稀释至500μM;重组人源MIF纯化蛋白:用磷酸钾缓冲液稀释至360nM;L-多巴色素甲酯溶液:由6mML-3,4-二羟基苯丙氨酸甲酯与12mMINaO4等体积室温反应3-5分钟生成。(2)实验步骤:1)将10μL配制好的500μM化合物溶液加入96孔板;2)加入60μL重组人源MIF纯化蛋白溶液;3)将96孔板在室温下反应20-25分钟;4)加入30μL配制好的L-多巴色素甲酯溶液,室温反应5分钟;5)将96孔板置于全波长酶标仪中在475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值变化,每10秒检测一次,连续检测400秒。实验结果:使用不同浓度的化合物#4进行MIF互变异构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化合物#4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26.90μM。2、一氧化氮(NO)测定实验:实验原理:Griess试剂分析法以NO与Griess试剂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为基础,利用酶标仪测定570nm出吸光值,测定NO浓度,从而反应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的抑制效果。实验步骤:1)收集对数期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每孔加入100μL,铺板使待测细胞密度为1000-10000个/孔(边缘孔用无菌PBS填充);2)将96孔板放在5%CO2,37℃培养箱中孵育,至细胞单层铺满孔底,加入浓度梯度化合物和LPS(200ng/mL),孵育24小时;3)取150μM的NaNO2标准品100μL进行梯度稀释作为标准曲线,标准品每孔50μL;4)取样品每孔50μL上清于新96孔板中,标准品和样品每孔加入50μLGriess试剂,用酶标仪检测570nm处吸光值。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化合物#4在5μM以上浓度能够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的NO释放,具有良好的炎症抑制效果。3、细胞活力测定实验实验原理:MTT分析法以活细胞代谢物还原剂MTT噻唑蓝为基础,利用酶标仪测定570nm处的吸光值,以反映活细胞数目,从而测定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的毒性。实验步骤:1)收集对数期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每孔加入100μL,铺板使待测细胞密度为1000-10000个/孔(边缘孔用无菌PBS填充);2)将96孔板放在5%CO2,37℃培养箱中孵育,至细胞单层铺满孔底,加入浓度梯度化合物和LPS(200ng/mL),孵育24小时;3)弃去上清,每孔加入30μLMTT溶液(5mg/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抗中枢神经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镇学初田盛刘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