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感控制杯垫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85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感控制杯垫灯,包括用于托垫杯子的杯垫本体,以及红绿双色LED灯带、引磁片和控制器;引磁片粘贴在杯子底部;杯垫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垫片、电热膜、电磁吸盘、磁屏蔽层、压电薄膜和底层垫片,红绿双色LED灯带设在面层垫片上表面;电热膜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于面层垫片和电热膜之间;控制器包括设在面层垫片上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可充电电池、微处理器、AC‑DC模块和充电保护电路模块,壳体表面设有电源接口和开关按键;上述各电子元器件之间配合连接。本温感控制杯垫灯能够智能检测杯子的温度,在使用者拿起杯子的时候提醒使用者注意水温,并且可有效防止杯子被使用者无意间碰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感控制杯垫灯
本技术涉及杯垫领域,尤其涉及温感控制杯垫灯。
技术介绍
传统的杯垫作用是用于托垫杯子,防止在放置杯子时,杯子磕碰损伤桌子的桌面,亦可保护桌面不被高温的杯子(杯子内盛热饮时)烫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杯垫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专利技术人指出消费者反应较多的问题包括以下两点:(1)人在喝水时,一般是没有特别关注杯子内的水温,导致有时候杯子内的水温过高烫伤人,还有一种情况是杯子内的水温低,喝到凉水。(2)有时候随手去拿杯子的时候,没有拿好,无意间将杯子碰倒,弄脏桌子,甚至有可能造成杯子从桌子上跌落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温感控制杯垫灯,能够智能检测杯子的温度,在使用者拿起杯子的时候提醒使用者注意水温,并且可有效防止杯子被使用者无意间碰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温感控制杯垫灯,包括用于托垫杯子的杯垫本体,以及红绿双色LED灯带、引磁片和控制器;所述引磁片粘贴在杯子底部;所述杯垫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垫片、电热膜、电磁吸盘、磁屏蔽层、压电薄膜和底层垫片,所述红绿双色LED灯带设置在面层垫片上表面;所述电热膜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面层垫片和电热膜之间;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在面层垫片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微处理器、AC-DC模块和充电保护电路模块,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电源接口和开关按键;所述电源接口依次通过AC-DC模块、充电保护电路模块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与微处理器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按键、红绿双色LED灯带、温度传感器、电热膜、电磁吸盘和压电薄膜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微处理器电连接。进一步的,底层垫片下表面还设置无痕魔力胶带。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温感控制杯垫灯的杯垫本体配合引磁片使用,使用前将引磁片粘贴在杯子底部,杯垫本体通过无痕魔力胶带粘贴在桌面,无痕魔力胶带可以重复粘贴使用。使用时,通过开关按键控制控制器开关机。由于杯垫本体内设置压电薄膜,当杯子放置在杯垫本体上,压电薄膜受到压力产生电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电磁吸盘通电产生磁场,吸引杯子底部的引磁片,使杯子吸附在杯垫本体上,可有效防止杯子被使用者无意间碰倒。同时,微处理器控制温度传感器检测杯子底部的温度,并显示屏上显示杯子底部的温度。事先在微处理器内设定低温温度阈值t1和高温温度阈值t2,若检测杯子底部的温度低于t1,则控制器控制电热膜发热到适宜温度(如30℃);若检测杯子底部的温度高于t2,则微处理器控制红绿双色LED灯带显示红色闪烁,提醒使用者注意杯子内水温;若检测杯子表面的温度在t1-t2之间,则微处理器控制红绿双色LED灯带显示绿色。使用者拿起杯子时,需要稍微用力克服引磁片与电磁吸盘的磁吸力。当杯垫本体上没有放置杯子,压电薄膜不会产生的电信号,在一定时间后控制器自动关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杯垫本体爆炸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杯垫本体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控制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连接框图;图6是将杯子放置在杯垫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温感控制杯垫灯,包括用于托垫杯子100的杯垫本体1,以及控制器2、引磁片3和红绿双色LED灯带4。所述引磁片3粘贴在杯子100底部(本实施例未示出引磁片3粘贴在杯子100底部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述杯垫本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垫片11、电热膜10、电磁吸盘12、磁屏蔽层13、压电薄膜14、底层垫片15和无痕魔力胶带16。所述电热膜10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所述温度传感器17位于面层垫片11和电热膜之间1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面层垫片11和底层垫片15均采用PVC泡发塑料;所述磁屏蔽层13采用铝箔纸。所述电磁吸盘12、压电薄膜14和无痕魔力胶带16均为现有材料,在此不做详细赘述。如图4,所述控制器2包括设置在面层垫片11上的壳体20,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微处理器25、可充电电池26、充电保护电路模块27和AC-DC模块28(本具体实施例未示出微处理器25、可充电电池26、充电保护电路模块27和AC-DC模块28设置在壳体20内的示意图)。所述壳体20表面设置有电源接口21、开关按键22和显示屏29。微处理器25内设定低温温度阈值t1和高温温度阈值t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采用intelMCS51单片机;所述电源接口21采用USB接口;所述AC-DC模块28用于将220V市电转换为+5V直流电压;所述充电保护电路模块27为现有电路模块,在此不做详细赘述。上述红绿双色LED灯带4、电源接口21、开关按键22、温度传感器17、微处理器25、可充电电池26、充电保护电路模块27和AC-DC模块28均为现有电子元器件。所述电源接口21依次通过AC-DC模块28、充电保护电路模块27与可充电电池26电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26与微处理器25的电源端电连接。红绿双色LED灯带4、电热膜10、电磁吸盘12、压电薄膜14、温度传感器17和开关按键22分别与微处理器25电连接。使用前将杯垫本体1通过无痕魔力胶带12粘贴在桌面,无痕魔力胶带16可以重复粘贴使用。使用时,通过开关按键22控制控制器2开机,当杯子100放置在杯垫本体1上,压电薄膜14受到压力产生电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25,微处理器25控制电磁吸盘12通电产生磁场,吸引杯子100底部的引磁片3,使杯子100吸附在杯垫本体1上,可有效防止杯子被使用者无意间碰倒。同时,微处理器25控制温度传感器17检测杯子100底部的温度,并显示屏29上显示杯子100底部的温度。事先在微处理器25内设定低温温度阈值t1(如10℃)和高温温度阈值t2(如80℃),若检测杯子底部的温度低于t1,则微处理器25控制电热膜10发热到适宜温度(如30℃);若检测杯子底部的温度高于t2,则微处理器25控制红绿双色LED灯带4显示红色闪烁,提醒使用者注意杯子内水温;若检测杯子表面的温度在t1-t2之间,则微处理器25控制红绿双色LED灯带4显示绿色,使用者可以放心饮用。使用者拿起杯子时,需要稍微用力克服引磁片3与电磁吸盘12的磁吸力。当杯垫本体1上没有放置杯子100,压电薄膜14不会产生的电信号,在一定时间(如15min)后控制器2自动关机。也可以通过开关按键22控制器自动关机。控制器2关机后电磁吸盘12不产生磁场。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温感控制杯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托垫杯子的杯垫本体,以及红绿双色LED灯带、引磁片和控制器;所述引磁片粘贴在杯子底部;/n所述杯垫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垫片、电热膜、电磁吸盘、磁屏蔽层、压电薄膜和底层垫片,所述红绿双色LED灯带设置在面层垫片上表面;所述电热膜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面层垫片和电热膜之间;/n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在面层垫片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微处理器、AC-DC模块和充电保护电路模块,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电源接口和开关按键;所述电源接口依次通过AC-DC模块、充电保护电路模块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与微处理器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按键、红绿双色LED灯带、温度传感器、电热膜、电磁吸盘和压电薄膜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温感控制杯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托垫杯子的杯垫本体,以及红绿双色LED灯带、引磁片和控制器;所述引磁片粘贴在杯子底部;
所述杯垫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垫片、电热膜、电磁吸盘、磁屏蔽层、压电薄膜和底层垫片,所述红绿双色LED灯带设置在面层垫片上表面;所述电热膜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面层垫片和电热膜之间;
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在面层垫片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微处理器、AC-DC模块和充电保护电路模块,所述壳体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宝添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澳莱格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