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机结构及亚低温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82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机结构及亚低温治疗仪,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主机结构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相互连通的液体循环装置以及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适于对液体循环装置输出的循环液进行升温或降温,液体循环装置包括箱体和填充物,填充物适于填充箱体内部的空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填充物填充在液体循环装置的箱体内的空隙处,可以减少箱体内的空气,从而减少水分,当液体循环装置内外温差变化时,可以防止产生冷凝水,同时,填充物还能降低液体循环装置与外部的热交换速度,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循环水的温度更加稳定,可以提高亚低温治疗仪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机结构及亚低温治疗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机结构及亚低温治疗仪。
技术介绍
亚低温治疗仪一般采用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热源将水箱内的水制冷或制热,通过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由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水循环系统长时间运行后,水箱、水泵以及管路周边会凝结大量的冷凝水,冷凝水积存在主机内部不易清除,会造成设备内部生锈,严重时冷凝水还会扩散至整个机壳内部,从而影响主机电路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短路,损坏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防止亚低温治疗仪产生冷凝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机结构,包括:机壳;液体循环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液体循环装置适于储存和/或输出循环液,所述液体循环装置包括箱体和填充物,所述填充物适于填充所述箱体内部的空隙;热交换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液体循环装置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适于对所述液体循环装置输出的所述循环液进行升温或降温。可选地,所述液体循环装置还包括储液罐和泵体,所述储液罐和所述泵体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泵体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泵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热交换装置连通。可选地,所述液体循环装置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且适于调节所述第二管路的压力。可选地,所述机壳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热交换装置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液体循环装置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适于调节所述第三管路的压力,所述减压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减压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可选地,所述机壳上还设有回水口,所述回水口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一侧,所述储液罐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回水口连通,所述液体循环装置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箱体内,且适于检测所述第四管路的流量。可选地,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换热组件和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以及所述换热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侧,于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侧。可选地,该主机结构还包括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底板上,且所述挡水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壳相对的两个侧板连接,并适于防止液体从所述底板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可选地,该主机结构还包括外壳和滑盖,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机壳外,所述滑盖适于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滑盖上设有导流槽,所述滑盖与所述外壳连接后,所述导流槽适于防止液体流入所述机壳内。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防尘盖,所述机壳上设有注水口,所述防尘盖适于封盖所述注水口。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机壳内设置液体循环装置和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与液体循环装置连通并对液体循环装置输出的循环液进行升温或降温,能够提供临床所需温度的循环水,通过将填充物填充在液体循环装置的箱体内的空隙处,可以减少箱体内的空气,从而减少水分,当液体循环装置内外温差变化时,可以防止产生冷凝水,同时,填充物还能降低液体循环装置与外部的热交换速度,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循环水的温度更加稳定,可以提高亚低温治疗仪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亚低温治疗仪,以解决如何防止亚低温治疗仪产生冷凝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亚低温治疗仪,包括水毯和如上所述的主机结构,所述水毯适于与所述主机结构连通。所述亚低温治疗仪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主机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主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主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2中沿A-A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亚低温治疗仪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主机结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5中沿B-B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6中C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6中D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壳、11-出水口、12-回水口、13-注水口、2-液体循环装置、21-箱体、22-填充物、23-储液罐、24-泵体、25-缓冲罐、26-减压阀、27-流量计、3-热交换装置、31-第一散热装置、32-第二散热装置、33-换热组件、34-电路组件、41-第一管路、42-第二管路、43-第三管路、44-第四管路、5-挡水结构、6-外壳、61-防尘盖、7-滑盖、71-导流槽、100-水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左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右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机结构,包括:机壳1;液体循环装置2,其设置在机壳1内,液体循环装置2适于储存和/或输出循环液,液体循环装置2包括箱体21和填充物22,填充物22适于填充箱体21内部的空隙;热交换装置3,其设置在机壳1内,并与液体循环装置2连通,热交换装置3适于对液体循环装置2输出的循环液进行升温或降温。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机壳1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方形、圆形或者是其组合的各种形状,循环液可以采用水、油液、制冷剂或者其他便于流动的液体,箱体2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或者是其组合的各种形状,填充物22可以采用泡沫颗粒、气泡袋、发泡剂等。本实施例中,机壳1整体呈方形,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前侧板下部向前凸出并呈台阶状,液体循环装置2和热交换装置3均设置在机壳1内,并沿左右方向分布,液体循环装置2采用水作为循环液,并与热交换装置3通过管道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机壳1的前侧板下部设有出水口11和回水口12,前侧板的上部左右并排设置有两个注水口13,注水口13通过管路与液体循环装置2连通,可以为液体循环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1);/n液体循环装置(2),其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适于储存和/或输出循环液,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包括箱体(21)和填充物(22),所述填充物(22)适于填充所述箱体(21)内部的空隙;/n热交换装置(3),其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并与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3)适于对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输出的所述循环液进行升温或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
液体循环装置(2),其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适于储存和/或输出循环液,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包括箱体(21)和填充物(22),所述填充物(22)适于填充所述箱体(21)内部的空隙;
热交换装置(3),其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并与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3)适于对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输出的所述循环液进行升温或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还包括储液罐(23)和泵体(24),所述储液罐(23)和所述泵体(24)均设置在所述箱体(21)内,所述泵体(24)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41)与所述储液罐(23)连通,所述泵体(2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42)与所述热交换装置(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还包括缓冲罐(25),所述缓冲罐(25)设置在所述箱体(21)内并与所述第二管路(42)连通,且适于调节所述第二管路(42)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设有出水口(11),所述热交换装置(3)通过第三管路(43)与所述出水口(11)连通,所述液体循环装置(2)还包括减压阀(26),所述减压阀(26)设置在所述箱体(21)内并适于调节所述第三管路(43)的压力,所述减压阀(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43)连通,所述减压阀(26)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2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还设有回水口(12),所述回水口(12)设置在所述出水口(11)的一侧,所述储液罐(23)通过第四管路(44)与所述回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再宏孟玉明胡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