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80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8
一种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壳体状的插架主体的左右侧面呈自上端向下变窄状,插架主体后壁经呈U形壁围合形成半封闭口,半封闭口与上开口形成插入口;U形壁下部两侧下陷形成向前侧凹陷的凹位壁,U形壁上部两侧形成条状插壁,两条状插壁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凹位壁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两凹位壁上设置有朝向后侧的凸头销,两条状插壁设置有通向容纳部的滑扣孔,凸头销和滑扣孔位于同一垂向位置上且形态相互配对,凸头销的立柱部高度高于条状插壁厚度,立柱部直径小于滑扣孔的条状扣部长度。挂置状态下其能够顺利安装并贴合立面或凸出弧面状的墙面,减少对周遭经过人群的阻碍的同时,能够依据装载量需要进行链式组合延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
本技术涉及文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书报架都适合于挂置于立面的墙体上,而对于呈弧面凸出状的墙体,在书报架挂置时,其下端会向墙外凸出,在不美观的同时,还会对周遭经过的人群造成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弧面或立面的链式组合插架,挂置状态下其能够顺利安装并贴合立面或凸出弧面状的墙面,减少对周遭经过人群的阻碍的同时,能够依据装载量需要进行链式组合延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一种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其呈壳体状的插架主体的左右侧面呈自上端向下变窄状,插架主体后壁经呈U形壁围合形成半封闭口,所述半封闭口与上开口形成插入口;所述U形壁下部两侧下陷形成向前侧凹陷的凹位壁,U形壁上部两侧形成条状插壁,两条状插壁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凹位壁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两凹位壁上设置有朝向后侧的凸头销,两条状插壁设置有通向容纳部的滑扣孔,所述凸头销和滑扣孔位于同一垂向位置上且形态相互配对,所述凸头销的立柱部高度高于条状插壁厚度,立柱部直径小于滑扣孔的条状扣部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插架主体左右侧面呈倒直角三角形或倒直角梯形状。进一步的,所述插架主体前侧和/或下侧的边棱呈圆角面。进一步的,所述半封闭口下部呈倒梯形状。进一步的,所述插架主体的厚度为0.5-2.5mm。进一步的,所述凸头销不凸出于U形壁。进一步的,所述凸头销的立柱部外侧壁相对于同侧的滑扣孔的条状扣部外侧壁外移0.5-1.5mm。进一步的,所述凸头销的立柱部高度为条状插壁厚度的1.5-3倍。进一步的,所述立柱部直径为滑扣孔的条状扣部长度的1.5-2.5倍。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之处:1.基于所述凸头销的立柱部高度高于条状插壁厚度,立柱部直径小于滑扣孔的条状扣部长度的设置,使得上一链式组合插架两立柱部能沿下一链式组合插架的两条状扣部进行一定角度偏移,故使得多个链式组合插架的组合状态下,上一链式组合插架能够相对于下一链式组合插架能够保持共面或向后翻折,从而能够形成适合于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形态;2.采用呈倒梯形状的半封闭口下部,其U形壁能够形成更大幅度的,防止上一链式组合插架的两凹位壁相对于U形壁后翻的阻挡部的状态下,还能为插架主体左右侧壁提供合适的弹性张力;3.设置凸头销的立柱部外侧壁相对于同侧的滑扣孔的条状扣部外侧壁外移0.5-1.5mm,在插架主体的弹性张力下,相互组合的下一链式组合插架的两条状扣部会为上一链式组合插架两立柱部带来夹合力,并且在重力作用下防止了立柱部和条状口部的滑脱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侧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适合于立面的链式组合形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适合于凸弧面的链式组合形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一种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插架主体为厚度1mm的塑料壳体,插架主体的左右侧面呈自上端向下变窄的倒直角梯形,插架主体前侧和下侧的边棱均呈能起防割效果的圆角面;插架主体后壁经呈U形壁1围合形成半封闭口,半封闭口下部呈倒梯形状,且半封闭口与上开口形成插入口,采用呈倒梯形状的半封闭口下部,其U形壁1能够形成更大幅度的,防止上一个链式组合插架的两凹位壁12相对于U形壁1后翻的阻挡部的状态下,还能为插架主体左右侧壁提供合适的弹性张力;U形壁1下部两侧下陷形成向前侧凹陷的凹位壁12,U形壁1上部两侧形成条状插壁11,两条状插壁11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凹位壁12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两凹位壁12上设置有朝向后侧且不凸出于U形壁1的凸头销3,两条状插壁11设置有通向容纳部的滑扣孔,凸头销3和滑扣孔位于同一垂向位置上且形态相互配对,凸头销3的立柱部32高度为条状插壁11厚度的2倍,立柱部32直径为滑扣孔的条状扣部21长度的2倍,并且凸头销3的立柱部32外侧壁相对于同侧的滑扣孔的条状扣部21外侧壁外移1mm。如图3所示,其为三个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组合形成的,适合于立面的链式组合形态示意图,通过插架主体下部沿插入口插入至容纳部内,而后将两条状插壁11与两凹位壁12配对对齐,再将两凸头销3的凸头部31对应插合至两滑扣孔的插入孔22,而后对应将两凸头销3的立柱部32上移至两滑扣孔的条状扣部21,由于凸头销3的立柱部32外侧壁相对于同侧的滑扣孔的条状扣部21外侧壁外移1mm,在插架主体的弹性张力下,相互组合的下一个链式组合插架的两条状扣部21会为上一个链式组合插架两立柱部32带来夹合力,并且在重力作用下防止了立柱部32和条状口部的滑脱现象,该组合形态适合挂置于立面的墙壁上,书报件在插合至本链式组合插架时,书报件后侧、前侧被上一个链式组合插架前侧壁4和下一个链式组合插架的前侧壁4阻挡,书报件下部被U形壁下壁13和插架主体下壁5所支撑。基于所述凸头销3的立柱部32高度高于条状插壁11厚度,立柱部32直径小于滑扣孔的条状扣部21长度的设置,使得上一个链式组合插架两立柱部32能沿下一个链式组合插架的两条状扣部21进行一定角度偏移,故使得多个链式组合插架的组合状态下,上一个链式组合插架能够相对于下一个链式组合插架向后翻折,形成如图4般的状态;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凸头销3的立柱部32高度为条状插壁11厚度的2倍,立柱部32直径为滑扣孔的条状扣部21长度的2倍,其翻折角度合理,其能够保持链式组合插架的结构稳定性,能避免在链式组合插架翻折后,凸头销3过度压合条状扣部21,并且整体造型较为美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其特征在于:呈壳体状的插架主体的左右侧面呈自上端向下变窄状,插架主体后壁经呈U形壁围合形成半封闭口,所述半封闭口与上开口形成插入口;所述U形壁下部两侧下陷形成向前侧凹陷的凹位壁,U形壁上部两侧形成条状插壁,两条状插壁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凹位壁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两凹位壁上设置有朝向后侧的凸头销,两条状插壁设置有通向容纳部的滑扣孔,所述凸头销和滑扣孔位于同一垂向位置上且形态相互配对,所述凸头销的立柱部高度高于条状插壁厚度,立柱部直径小于滑扣孔的条状扣部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其特征在于:呈壳体状的插架主体的左右侧面呈自上端向下变窄状,插架主体后壁经呈U形壁围合形成半封闭口,所述半封闭口与上开口形成插入口;所述U形壁下部两侧下陷形成向前侧凹陷的凹位壁,U形壁上部两侧形成条状插壁,两条状插壁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凹位壁左、右内沿之间的距离;两凹位壁上设置有朝向后侧的凸头销,两条状插壁设置有通向容纳部的滑扣孔,所述凸头销和滑扣孔位于同一垂向位置上且形态相互配对,所述凸头销的立柱部高度高于条状插壁厚度,立柱部直径小于滑扣孔的条状扣部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架主体左右侧面呈倒直角三角形或倒直角梯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适合立面或凸弧面的链式组合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架主体前侧和/或下侧的边棱呈圆角面。


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杭远周子英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远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