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卫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70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透气卫衣,属于服饰领域,包括卫衣主体,卫衣主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分别缝合连接有位置相互交错的第一透气网和第二透气网,卫衣主体的前衣身和后衣身分别设置有若干支撑管一和若干支撑管二,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连通有气囊,进气管一、进气管二、输气管的交汇处设置有用于切换连通状态的换向装置,换向装置上设有用于排气的出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设置在卫衣外层和内层之间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进行充气或者放气,使得卫衣能够在透气或者不透气之间切换,通过换向装置能够改变气囊的充气对象,使得卫衣能够单独对前衣身进行透气或者单独对后衣身进行透气,也可以两者一起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卫衣
本技术公开一种透气卫衣,属于服饰领域。
技术介绍
卫衣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纽约,当时是为冷库工作者生产的工装。但由于卫衣舒适温暖的特质逐渐受到运动员的青睐,不久又风靡于橄榄球员女友和音乐明星中。卫衣一般比较宽大,是休闲类服饰中很受顾客青睐的服饰。卫衣兼顾时尚性与功能性,融合了舒适与时尚,成为年轻人街头运动的首选。比较厚实的卫衣,透气性较差,穿着卫衣跑步时会感到闷热,而透气的卫衣保暖效果差,停下来休息时,又会由于汗水在体表蒸发使得体温下降而感到寒冷,需要一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型卫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透气卫衣。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透气卫衣,包括卫衣主体,所述卫衣主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缝合连接有第一透气网,所述内层缝合连接有第二透气网,所述第一透气网和第二透气网的位置相互交错,所述卫衣主体的前衣身和后衣身分别设置有若干支撑管一和若干支撑管二,所述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均固定连接于外层和内层之间,所述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连通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输气管,所述支撑管一通过进气管一与输气管相连通,所述支撑管二通过进气管二与输气管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一、进气管二、输气管的交汇处设置有用于切换连通状态的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上设有用于排气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的出口处设有气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下,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处于空瘪状态,外层和内层相贴合,使得交错设置的第一透气网和第二透气网不导通,卫衣处于不透气的状态,当通过按压气囊往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充气时,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会在外层和内层之间撑起一个空腔,使得气体能通过第一透气网进入空腔,再通过第二透气网进入卫衣内,使得卫衣能够透气,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打开气塞,使气体通过出气通道排出,使卫衣重新回到不透气的状态,通过上述操作使得卫衣能够在透气或不透气之间互相切换,通过换向装置可以改变进气管一、进气管二和输气管之间的连通状态,使得气囊能够为支撑管一或支撑管二单独充气,也能够同时为两者充气,使用者可以选择前衣身单独透气或后衣身单独透气,亦或者两者同时透气。优选的,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换向盘和支座,所述换向盘与支座转动连接,所述换向盘上开设有换向通道,所述换向通道设有接口一、接口二和接口三,且通过旋转换向盘可以控制进气管一和进气管二互相导通或关闭,所述换向盘与支座之间设有限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转动换向盘,带动换向通道旋转,使得接口一、接口二以及接口三的连接对象发生改变,达到改变进气管一、进气管二以及输气管之间连通状态的效果。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滚珠和弹簧,所述滚珠滑动连接于支座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滚珠和支座相连接,所述换向盘开设有与滚珠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滚珠抵接与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换向盘时,滚珠会收到换向盘的挤压朝着克服弹簧的弹力的方向滑动,并脱出凹槽,当换向盘旋转到所需的位置时,凹槽会再次与滚珠对齐,滚珠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重新嵌入凹槽内,使得换向盘得到一定的固定,同时也给予使用者换向盘旋转到位的反馈。优选的,所述换向盘在接口一、接口二和接口三相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一端抵接于支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气体在经过接口一、接口二以及接口三进入进气管一、进气管二或输气管时,不会通过换向盘和支座间的间隙泄漏。优选的,所述卫衣主体上设有用于收纳气囊的口袋,所述口袋覆盖在换向装置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囊能够有收纳的地方,同时也对换向装置进行隐藏。优选的,所述支座与换向盘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换向盘在转动过程中,进气管一、进气管二或输气管在不与换向通道连通时,气体不会通过换向盘与支座之间的间隙泄漏到外界。优选的,所述外层由骆驼毛绒纤维面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层具有手感滑柔,弹性和强度好,保暖好,耐磨性好的特点。优选的,所述内层由马海毛纤维面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内层具有弹性恢复率高,抗皱能力强,耐磨性和吸湿性好的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设置在卫衣外层和内层之间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进行充气或者放气,使得卫衣能够在透气或者不透气之间切换,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分别设置在前衣身和后衣身,通过换向装置能够改变气囊的充气对象,使得卫衣能够单独对前衣身进行透气或者单独对后衣身进行透气,也可以两者一起透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透气卫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透气卫衣的第一透气网和第二透气网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透气卫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透气卫衣的换向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一种透气卫衣的换向装置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卫衣主体;2、外层;3、内层;4、第一透气网;5、第二透气网;6、支撑管一;7、支撑管二;8、气囊;9、输气管;10、进气管一;11、进气管二;12、出气通道;13、气塞;14、换向盘;15、支座;16、换向通道;17、接口一;18、接口二;19、接口三;20、滚珠;21、弹簧;22、密封件;23、口袋;24、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一种透气卫衣,一种透气卫衣,包括卫衣主体1,卫衣主体1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2和内层3,外层2缝合连接有第一透气网4,内层3缝合连接有第二透气网5,第一透气网4和第二透气网5的位置相互交错,卫衣主体1的前衣身和后衣身分别设置有若干支撑管一6和若干支撑管二7,支撑管一6和支撑管二7均固定连接于外层2和内层3之间,支撑管一6和支撑管二7连通有气囊8,气囊8连通有输气管9,支撑管一6通过进气管一10与输气管9相连通,支撑管二7通过进气管二11与输气管9相连通,进气管一10、进气管二11、输气管9的交汇处设置有用于切换连通状态的换向装置,换向装置上设有用于排气的出气通道12,出气通道12的出口处设有气塞13,通过这样的结构,初始状态下,支撑管一6和支撑管二7没有充入气体,不起支撑作用,此时外层2与内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卫衣,包括卫衣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卫衣主体(1)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2)和内层(3),所述外层(2)缝合连接有第一透气网(4),所述内层(3)缝合连接有第二透气网(5),所述第一透气网(4)和第二透气网(5)的位置相互交错,所述卫衣主体(1)的前衣身和后衣身分别设置有若干支撑管一(6)和若干支撑管二(7),所述支撑管一(6)和支撑管二(7)均固定连接于外层(2)和内层(3)之间,所述支撑管一(6)和支撑管二(7)连通有气囊(8),所述气囊(8)连通有输气管(9),所述支撑管一(6)通过进气管一(10)与输气管(9)相连通,所述支撑管二(7)通过进气管二(11)与输气管(9)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一(10)、进气管二(11)、输气管(9)的交汇处设置有用于切换连通状态的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上设有用于排气的出气通道(12),所述出气通道(12)的出口处设有气塞(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卫衣,包括卫衣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卫衣主体(1)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2)和内层(3),所述外层(2)缝合连接有第一透气网(4),所述内层(3)缝合连接有第二透气网(5),所述第一透气网(4)和第二透气网(5)的位置相互交错,所述卫衣主体(1)的前衣身和后衣身分别设置有若干支撑管一(6)和若干支撑管二(7),所述支撑管一(6)和支撑管二(7)均固定连接于外层(2)和内层(3)之间,所述支撑管一(6)和支撑管二(7)连通有气囊(8),所述气囊(8)连通有输气管(9),所述支撑管一(6)通过进气管一(10)与输气管(9)相连通,所述支撑管二(7)通过进气管二(11)与输气管(9)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一(10)、进气管二(11)、输气管(9)的交汇处设置有用于切换连通状态的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上设有用于排气的出气通道(12),所述出气通道(12)的出口处设有气塞(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换向盘(14)和支座(15),所述换向盘(14)与支座(15)转动连接,所述换向盘(14)上开设有换向通道(16),所述换向通道(16)设有接口一(17)、接口二(18)和接口三(19),且通过旋转换向盘(14)可以控制进气管一(10)和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博润服装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