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554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草莓立体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沿长度方向相对对称设置有若干根,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顶部设置有第一U型支撑盘,第一U型支撑盘顶部两侧和凹槽内设置有半圆形卡槽,半圆形卡槽内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长度方向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套接有草莓种植袋,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底部设置有拱棚;将草莓立体栽培架下部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增大土地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
本技术属于草莓立体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立体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一种立体化的栽培方式,在不影响平面栽培的条件下,通过四周竖立起来的柱形栽培或者以搭架、吊挂形式按垂直梯度分层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在的草莓立体栽培架,下部空间空闲未进行利用,造成土地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将草莓立体栽培架下部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增大土地利用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沿长度方向相对对称设置有若干根,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顶部设置有第一U型支撑盘,第一U型支撑盘顶部两侧和凹槽内设置有半圆形卡槽,半圆形卡槽内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长度方向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套接有草莓种植袋,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底部设置有拱棚。进一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包括上部的固定套和下部的滑动杆,滑动杆滑动设置在固定套内。进一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固定套侧壁设置有第二U型支撑盘,第二U型支撑盘顶部两侧和凹槽内设置有半圆形卡槽,半圆形卡槽内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上套接有草莓种植袋。进一步,草莓种植袋为无纺布袋。进一步,第二U型支撑盘底部设置有一个半圆形卡槽。进一步,第二U型支撑盘底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另一端与滑动杆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本技术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底部设置有拱棚,能够合理利用土地,增强土地利用率,并且在拱棚内可以养蚯蚓或者种植人工菌,产生的蚯蚓粪或者菌渣能够直接用到草莓种植袋内进行草莓的种植,实现循环农业。2.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包括上部的固定套和下部的滑动杆,拆卸和安装比较方便。3.设置有第二U型支撑盘,能够增大空间利用率,并且第一U型支撑盘和第二U型支撑盘交错设置,避免上下层草莓之间的污染。4.草莓种植袋为无纺布袋,透水性能较好。5.第二U型支撑盘底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另一端与滑动杆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能够增强第二U型支撑盘的稳定性,并且拆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第一U型支撑盘、4-第一固定杆、5-拱棚、6-固定套、7-滑动杆、8-第二U型支撑盘、9-第二固定杆、10-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沿长度方向相对对称设置有若干根,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顶部设置有第一U型支撑盘3,第一U型支撑盘3顶部两侧和凹槽内设置有半圆形卡槽,半圆形卡槽内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长度方向的第一固定杆4,第一固定杆4上套接有草莓种植袋,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底部设置有拱棚5,1.本技术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底部设置有拱棚,能够合理利用土地,增强土地利用率,并且在拱棚内可以养蚯蚓或者种植人工菌,产生的蚯蚓粪或者菌渣能够直接用到草莓种植袋内进行草莓的种植,实现循环农业。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包括上部的固定套6和下部的滑动杆7,滑动杆7滑动设置在固定套6内,拆卸和安装比较方便。实施例3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固定套6侧壁设置有第二U型支撑盘8,第二U型支撑盘8顶部两侧和凹槽内设置有半圆形卡槽,半圆形卡槽内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杆9,第二固定杆9上套接有草莓种植袋,能够增大空间利用率,并且第一U型支撑盘3和第二U型支撑盘8交错设置,避免上下层草莓之间的污染。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草莓种植袋为无纺布袋,透水性能较好。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U型支撑盘8底部设置有一个半圆形卡槽,能够将草莓种植袋进行固定。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U型支撑盘8底部设置有固定座10,固定座10另一端与滑动杆7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能够增强第二U型支撑盘8的稳定性,并且拆卸方便。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沿长度方向相对对称设置有若干根,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顶部设置有第一U型支撑盘(3),第一U型支撑盘(3)顶部两侧和凹槽内设置有半圆形卡槽,半圆形卡槽内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长度方向的第一固定杆(4),第一固定杆(4)上套接有草莓种植袋,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底部设置有拱棚(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沿长度方向相对对称设置有若干根,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顶部设置有第一U型支撑盘(3),第一U型支撑盘(3)顶部两侧和凹槽内设置有半圆形卡槽,半圆形卡槽内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长度方向的第一固定杆(4),第一固定杆(4)上套接有草莓种植袋,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底部设置有拱棚(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智能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包括上部的固定套(6)和下部的滑动杆(7),滑动杆(7)滑动设置在固定套(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草莓立体栽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杉艳沈雪梅张力张仲平罗志伟王芷君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