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45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圈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所述加热圈本体设有空腔,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两端分别为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热圈本体内圈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侧保护板。该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第一固定板可保护钢管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内圈的底面,两个侧保护板可保护钢管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内圈的侧面,顶部保护板可保护钢管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内圈的顶面,从而插入钢管以及钢管进行移动时,可有效保护加热圈本体的安全,在滚动轮的滚动作用下,可方便在加热圈本体中推动钢管,使钢管移动更加轻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
本技术涉及中频感应加热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
技术介绍
感应加热设备是利用感应线圈内流过的交变电流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利用此磁力线来加热金属的设备,具有熔化效率高、节电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在锻造、铸造、热处理、机械热加工、粉末冶金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其中3PE防腐钢管是国内常用的一种防腐管道,石油、天然气等等介质的长输管道外防腐一般采用3PE防腐管,3PE防腐钢管的防腐层对于埋地管道的寿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材质的管道,有的埋在地下几十年不腐蚀,有的几年就发生泄露。在铺设长石油、天然气等介质的长距离输送管道时,钢管两端需要要有管道预留处,焊接完成后,再将钢制预留处进行防腐和保温,俗称“补口”。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在管道表面防腐处理完成后,将热缩套或热缩带加热使其收缩在管道表面钢制预留处作为防腐补口。对热缩套或热缩带进行加热时,可采用感应加热圈进行加热,比使用明火加热更加安全可靠,而且加热更加均匀,无气泡。现有的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对热缩套或热缩带进行加热时,由于缺乏保护措施,导致钢管容易与加热圈碰触,使得加热圈损坏,而且对加热圈的降温不及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具备可有效保护加热圈不被钢管碰触,确保加热圈的使用安全,且可快速有效地对加热圈进行降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对热缩套或热缩带进行加热时,由于缺乏保护措施,导致钢管容易与加热圈碰触,使得加热圈损坏,而且对加热圈的降温不及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所述加热圈本体设有空腔,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两端分别为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热圈本体内圈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从加热圈本体的左端和右端延伸至加热圈本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侧保护板,两个所述侧保护板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顶部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侧保护板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加热圈本体的外部,所述加热圈本体内圈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部保护板,所述顶部保护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分别从加热圈本体的左端和右端延伸至加热圈本体的外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多组固定座,每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对支撑板,每对所述支撑板之间均活动安装有滚动轮。优选的,每组所述固定座的数量为三个,位于中间的所述固定座和滚动轮为竖直放置,位于两侧的所述固定座和滚动轮均向中间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滚动轮的顶部高度低于侧保护板的顶部高度。优选的,所述顶部保护板的纵截面呈弧形。优选的,多个所述连接板分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顶部保护板顶部的左右两侧,且每组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通过在加热圈本体内圈的底部固定安装第一固定板,可保护钢管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内圈的底面,同时安装在第一固定板顶部的两个侧保护板可保护钢管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内圈的侧面,安装在加热圈本体内圈顶部的第二固定板和顶部保护板可保护钢管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内圈的顶面,从而插入钢管以及钢管进行移动时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可有效保护加热圈本体的安全。2、该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通过在第一固定板的上方安装滚动轮,在滚动轮的滚动作用下,可方便在加热圈本体中推动钢管,使钢管移动更加轻松,且位于两侧的滚动轮向中间倾斜设置,可方便对钢管进行移动的同时,使钢管的移动更加稳定,不易出现偏移。3、该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可将外部冷水通过入水口持续地灌入加热圈本体的内腔中,并从出水口处排出,从而可在加热完成后,及时地对加热圈本体进行降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圈本体;2、侧保护板;3、第一固定板;4、顶部保护板;5、连接板;6、第二固定板;7、入水口;8、出水口;9、滚动轮;10、支撑板;11、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1,加热圈本体1设有空腔,加热圈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入水口7和出水口8,可将外部冷水通过入水口7持续地灌入加热圈本体1的内腔中,并从出水口8处排出,从而可在加热完成后,及时地对加热圈本体1进行降温,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3,安装第一固定板3可保护钢管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底面,第一固定板3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从加热圈本体1的左端和右端延伸至加热圈本体1的外部,第一固定板3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多组固定座11,每组固定座11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对支撑板10,每对支撑板10之间均活动安装有滚动轮9,在滚动轮9的滚动作用下,可方便在加热圈本体1中推动钢管,使钢管移动更加轻松,每组固定座11的数量为三个,位于中间的固定座11和滚动轮9为竖直放置,位于两侧的固定座11和滚动轮9均向中间倾斜设置,可方便对钢管进行移动的同时,使钢管的移动更加稳定,不易出现偏移,第一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侧保护板2,侧保护板2可保护钢管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侧面,两个侧保护板2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3顶部的前后两侧,且两个侧保护板2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加热圈本体1的外部,滚动轮9的顶部高度低于侧保护板2的顶部高度,当将钢管放置在滚动轮9的顶部时,在放置好之前,两个侧保护板2可确保不会因为钢管地抖动使钢管碰到加热圈本体1,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6和第一固定板3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可对加热圈本体1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第二固定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板5,多个连接板5分为两组,两组连接板5分别位于顶部保护板4顶部的左右两侧,且每组连接板5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多个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部保护板4,顶部保护板4可保护钢管不会碰触到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顶面,当连接板5为两个时,两个连接板5应分别位于顶部保护板4顶部的左右两侧,使顶部保护板4受力平衡,确保连接板5与顶部保护板4连接的牢固性,顶部保护板4的纵截面呈弧形,弧形设计可使顶部保护板4的左右两侧不断向下延伸,使其覆盖的面积更大,从而保护性能更高,顶部保护板4和第二固定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分别从加热圈本体1的左端和右端延伸至加热圈本体1的外部,通过在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底部固定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本体(1)设有空腔,所述加热圈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入水口(7)和出水口(8),所述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从加热圈本体(1)的左端和右端延伸至加热圈本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侧保护板(2),两个所述侧保护板(2)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3)顶部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侧保护板(2)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加热圈本体(1)的外部,所述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6),所述第二固定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板(5),多个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部保护板(4),所述顶部保护板(4)和第二固定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分别从加热圈本体(1)的左端和右端延伸至加热圈本体(1)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本体(1)设有空腔,所述加热圈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入水口(7)和出水口(8),所述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从加热圈本体(1)的左端和右端延伸至加热圈本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侧保护板(2),两个所述侧保护板(2)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3)顶部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侧保护板(2)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加热圈本体(1)的外部,所述加热圈本体(1)内圈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6),所述第二固定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板(5),多个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部保护板(4),所述顶部保护板(4)和第二固定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分别从加热圈本体(1)的左端和右端延伸至加热圈本体(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伟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经纬精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