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埋式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32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埋式变电站,目的是解决现有变电站散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埋式变电站,包括顶部敞开、中下部埋于地下的底箱;所述底箱顶部设置主箱,所述主箱由两第一分壳与两第二分壳围合构成;所述第一分壳与第二分壳交错分布于底箱的四角,并与底箱转动连接;所述主箱顶部设置构成封闭的盖板;所述第一分壳包括两第一竖板与一第一底板,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所述第二分壳包括两第二竖板与一第二底板,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呈扇形,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一底板互补;所述主箱底部具有连通底箱的开口,所述盖板通过从开口穿过的立杆与底箱固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埋式变电站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半埋式变电站。
技术介绍
半埋式变电站采用了新型的结构型式,灵活的电气方案组合,具有损耗低、环保节能、结构紧凑的特点,符合电力设备的发展方向,在中低压配电市场中具有很大的需求。对于一些大型的半埋式变电站,其内部装配有大量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能将这些热量及时导出,则可能导致元器件发生损坏甚至诱发火灾。另一方面,大型变电站需要在四周侧壁分别设置箱门,变电站内的元器件则往往以变电站的中部为依托进行安装,在元器件与箱门之间预留空间;大量的元器件堆积在变电站中部,这进一步增加了变电站内元器件散失热量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埋式变电站,其有利于内部的元器件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埋式变电站,包括:底箱,其顶部敞开、中下部埋于地下;主箱,其设于底箱顶部,由两第一分壳与两第二分壳围合构成;所述第一分壳与第二分壳交错分布于底箱的四角,并与底箱转动连接;盖板,其对主箱顶部构成封闭;其中,所述第一分壳包括两第一竖板与一第一底板,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所述第二分壳包括两第二竖板与一第二底板,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呈扇形,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一底板互补;所述主箱底部具有连通底箱的开口,所述盖板通过从开口穿过的立杆与底箱固接。可选的,所述底箱的四角分别设置一立筒;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与对应立筒的顶部通过回转支撑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与对应立筒的顶部通过回转支撑转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底板设置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导线管,所述第二底板设置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导线管;所述第一导线管与所述第二导线管穿设于对应立筒内,且底部与对应立筒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立筒的底部设置贯穿其内外环壁的导线孔。可选的,所述盖板设置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气管;所述气管的顶端连通一气室,所述气室的底部设有通气孔;所述气管的底部设置具有通气孔的旋盖,所述气管内设置朝下鼓风的风机;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第二竖板的上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设有通气孔。可选的,所述第一分壳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多层第一搁板;所述第一搁板设有通气孔,上下相邻的第一搁板的通气孔内外交错。可选的,所述第二分壳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多层第二搁板;所述第二搁板设有通气孔,上下相邻的第二搁板的通气孔内外交错。可选的,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套设于立杆外周的安装筒;所述立杆与所述安装筒设置相对应的螺栓孔,并通过穿设于螺栓孔的螺栓固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先将第一分壳朝外转动,然后将第二分壳朝外转动,即可打开主箱与底箱。将第二分壳朝内转动,然后将第一分壳朝内转动,使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保持齐平,并锁上锁扣,即可关闭主箱与底箱。主箱内的元器件可通过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为依托进行安装,从而沿变电站四周的内壁进行分布。由此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令元器件附着安装在变电站四周的内壁,不设箱门,将常规变电站箱门处的预留空间转移到了变电站的中心,利于变电站内的元器件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散热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第一分壳与第二分壳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第一分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分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底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箱;2、主箱;3、第一分壳;4、第二分壳;5、盖板;6、第一竖板;7、第一底板;8、第二竖板;9、第二底板;10、立筒;11、第一导线管;12、第二导线管;13、导线孔;14、气管;15、气室;16、第一搁板;17、第二搁板;18、立杆;19、安装筒。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埋式变电站,该半埋式变电站包括:底箱1,其顶部敞开、中下部埋于地下。主箱2,其设于底箱1顶部,由两第一分壳3与两第二分壳4围合构成;所述第一分壳3与第二分壳4交错分布于底箱1的四角,并与底箱1转动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分壳3与所述第二分壳4围合成主箱2时,会将底箱1顶部与外界隔离开;主箱2底部的尺寸较底箱1顶部的尺寸大,会沿延伸至底箱1顶部的外侧。盖板5,其对主箱2顶部构成封闭。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盖板5不与主箱2顶部固接,仅保持接触或留有微小间隙。其中,所述第一分壳3包括两第一竖板6与一第一底板7,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所述第二分壳4包括两第二竖板8与一第二底板9,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所述第一底板7呈扇形,所述第二底板9与第一底板7互补;所述主箱2底部具有连通底箱1的开口,所述盖板5通过从开口穿过的立杆18与底箱1固接。应当理解的是,可在所述第一竖板6与所述第二竖板8对应设置锁扣,将第一分壳3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埋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箱(1),其顶部敞开、中下部埋于地下;/n主箱(2),其设于底箱(1)顶部,由两第一分壳(3)与两第二分壳(4)围合构成;所述第一分壳(3)与第二分壳(4)交错分布于底箱(1)的四角,并与底箱(1)转动连接;/n盖板(5),其对主箱(2)顶部构成封闭;/n其中,所述第一分壳(3)包括两第一竖板(6)与一第一底板(7),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n所述第二分壳(4)包括两第二竖板(8)与一第二底板(9),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n所述第一底板(7)呈扇形,所述第二底板(9)与第一底板(7)互补;/n所述主箱(2)底部具有连通底箱(1)的开口,所述盖板(5)通过从开口穿过的立杆(18)与底箱(1)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埋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箱(1),其顶部敞开、中下部埋于地下;
主箱(2),其设于底箱(1)顶部,由两第一分壳(3)与两第二分壳(4)围合构成;所述第一分壳(3)与第二分壳(4)交错分布于底箱(1)的四角,并与底箱(1)转动连接;
盖板(5),其对主箱(2)顶部构成封闭;
其中,所述第一分壳(3)包括两第一竖板(6)与一第一底板(7),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
所述第二分壳(4)包括两第二竖板(8)与一第二底板(9),三者互成90°夹角并两两连接;
所述第一底板(7)呈扇形,所述第二底板(9)与第一底板(7)互补;
所述主箱(2)底部具有连通底箱(1)的开口,所述盖板(5)通过从开口穿过的立杆(18)与底箱(1)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埋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四角分别设置一立筒(10);所述第一底板(7)的底部与对应立筒(10)的顶部通过回转支撑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9)的底部与对应立筒(10)的顶部通过回转支撑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埋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7)设置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导线管(11),所述第二底板(9)设置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导线管(12);所述第一导线管(11)与所述第二导线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时力付俊红龙莹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金久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