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27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USB连接器,所述USB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和端子模块。第一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一接地端子,每一第一接地端子均具有一朝向中间隔片竖直延伸的第一插脚。第二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二接地端子,每一第二接地端子均具有一朝向所述中间隔片竖直延伸的第二插脚。在所述中间隔片的两相对边缘处形成有固定孔,能够同时供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插入其中,且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都能够与所述固定孔形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端子与中间隔片不需要采用焊接固定就可以稳固结合,不但能够提供稳定的产品结构,还能够形成稳定的接地回路,节省装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SB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USB连接器,其接地端子与中间隔片不需要点焊就可以稳固结合。
技术介绍
USBType-C,简称Type-C,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的硬件接口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USB3.1最高10Gbps)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最高100W),更重要的是Type-C插接口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正式解决了“USB永远插不准”的世界性难题。在USBType-C规范发布后,许多新款的Android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甚至是游戏机等3C设备开始使用这种连接端口。现有USB连接器的通过接地端子与中间隔片相连接,能够形成完整的接地回路。具体是,在所述接地端子上凸伸出一个弯折片,所述弯折片向下抵压在所述中间隔片上,使得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中间隔片形成接地接触,然后再采用点焊方式,将所述弯折片与所述中间隔片焊接固定在一起。可见,现有USB连接器会在装配过程中多一道点焊的工序,从而也就多了一个结构风险,不但成本增加,产品品质也无法保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其接地端子与中间隔片不需要焊接就可以稳固结合,不但能够提供稳固的产品结构,还能够形成稳定的接地回路,节省装配成本。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和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第一排导电端子、第二排导电端子、以及中间隔片,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隔片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一接地端子,每一第一接地端子均具有一朝向所述中间隔片竖直延伸的第一插脚。其中,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二接地端子,每一第二接地端子均具有一朝向所述中间隔片竖直延伸的第二插脚。在所述中间隔片的两相对边缘处形成有两个固定孔,每一固定孔均能够同时供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插入其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模块还包括及塑胶体,其中所述中间隔片位于所述塑胶体的中间位置,所述塑胶体包覆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以及所述中间隔片。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错开布置、并列地插入所述固定孔、且均与所述固定孔形成弹性干涉。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均具有弹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脚形成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插脚形成有一第二穿孔。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均为鱼眼结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均具有导向端,用来导引插入所述固定孔。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一对接头端、一焊接尾端、以及一中间部,其中,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对接头端和所述焊接尾端,所述第一插脚形成于所述中间部且垂直于所述中间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具有一对接头端、一焊接尾端、以及一中间部,其中,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对接头端和所述焊接尾端,所述第二插脚形成于所述中间部且垂直于所述中间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还包括有电源端子、以及信号端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USB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同时与所述固定孔形成弹性干涉状态,从而确保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及所述中间隔片形成接地回路的连接。此外,本技术USB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中间隔片之间的卡固结构,能够得到稳固的产品结构。此外,由于本技术USB连接器不需要点焊工艺,所以节省装配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USB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USB连接器的部分结构拆解图。图3为本技术USB连接器的拆解图。图4为本技术USB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块、第二端子模块和中间隔片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USB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块、第二端子模块和中间隔片配合结构示意图。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USB连接器1金属壳体10端子模块20第一排导电端子21第一端子模块21a第一接地端子210第一插脚211第一穿孔212第二排导电端子22第二端子模块22a第二接地端子220第二插脚221第二穿孔222导向端2110、2210中间隔片23固定孔230塑胶体2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USB连接器1,所述USB连接器1包括金属壳体10、以及端子模块20。其中所述端子模块20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0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端子模块20包括:第一排导电端子21、第二排导电端子22、中间隔片23、以及塑胶体24,其中所述中间隔片23位于所述塑胶体24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21与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22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隔片23的两侧,且由所述塑胶体24电性隔离。所述塑胶体24包覆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21、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22、以及所述中间隔片23,以提供主要承载功能和电性隔离的作用。所述中间隔片23为一金属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21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一端子模块21a,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22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二端子模块22a,将所述第一端子模块20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20夹持或扣合在所述中间隔片23上,再进行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形成所述端子模块20。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21、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22和所述中间隔片23可以采用一次注塑成型工艺形成所述端子模块20。因此本技术并未限定所述端子模块20的制作工艺,本技术的结构重点如下。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21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一接地端子210,每一第一接地端子210均具有一对接头端、一焊接尾端、以及一中间部,其中,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对接头端和所述焊接尾端,在所述中间部形成有一朝向所述中间隔片竖直延伸的第一插脚2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脚211垂直于所述中间部,且垂直于所述中间隔片。所述第一插脚211形成有一第一穿孔2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脚211为鱼眼结构,因此所述第一插脚211具有弹性。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22也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连接器包括:/n金属壳体;以及/n端子模块,包括第一排导电端子、第二排导电端子、以及中间隔片,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隔片的两侧;/n其中,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一接地端子,每一第一接地端子均具有一朝向所述中间隔片竖直延伸的第一插脚;/n其中,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二接地端子,每一第二接地端子均具有一朝向所述中间隔片竖直延伸的第二插脚;/n在所述中间隔片的两相对边缘处形成有两个固定孔,每一固定孔均能够同时供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插入其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连接器包括:
金属壳体;以及
端子模块,包括第一排导电端子、第二排导电端子、以及中间隔片,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隔片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一接地端子,每一第一接地端子均具有一朝向所述中间隔片竖直延伸的第一插脚;
其中,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两侧边的第二接地端子,每一第二接地端子均具有一朝向所述中间隔片竖直延伸的第二插脚;
在所述中间隔片的两相对边缘处形成有两个固定孔,每一固定孔均能够同时供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插入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还包括及塑胶体,其中所述中间隔片位于所述塑胶体的中间位置,所述塑胶体包覆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以及所述中间隔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错开布置、并列地插入所述固定孔、且均与所述固定孔形成弹性干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瀚丁树林涂安平王振江
申请(专利权)人: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