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472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包括设有新风口、排风口、送风口和回风口的外壳,以及换热器芯体、流通有换热介质的盘管、排风风机、送风机和中央空调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盘管可通入冷冻水,降低空气温度和湿度,或者盘管可通入热水,提升空气温度,实现精细的控温功能;增设了“一次回风”功能,实现回风处理后直供室内的需求,达到系统节能的目的;增设“旁通风道”,在热交换效率低时,新风不经过换热器芯体,直接通过旁通风道,节约风机能耗,同时避免换热器芯体中出现冷凝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风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
技术介绍
新风系统主要应用于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三个领域,主要依托于医院、办公楼、银行等公共建筑应用市场发展起来的。目前,随着我国新风机行业发展的四大机遇,一是中央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二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精装修配套需求,三是环保加码,国家提出建立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社会,能耗与节能意识提升,四是大众普遍强烈关注居住、工作环境的健康,使得新风系统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得到加强,例如家庭建筑领域。家庭建筑领域的新风系统需求快速增长,加大了户式新风系统的配置安装和应用。家庭式的新风机目前主要以落地式(柜式)安装、壁挂式安装、吊顶式安装为主。柜式新风系统由于价格高,占用空间大等劣势,难以获得普通消费者的青睐;壁挂式新风系统新风量输送有限,一般仅能满足个别房间的需求;吊顶式新风系统,设备一般可以做到大风量,通过合理布置的管道送风,可以实现全屋每个角落的通风净化,质量稳定,后期维护费用低。因此相较于落地式和壁挂式新风系统,吊顶式新风系统在市场占领主导地位。但是,如图1所示,目前的吊顶式新风系统通过换热器芯体2’实现新风A’和回风C’的换热,无法实现精细的温湿度控制,而且不能有效地实现回风处理后再次供应功能,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精细的温湿度控制,而且不能有效地实现回风处理后再次供应功能,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r>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风腔、换热腔和第二风腔,所述第一风腔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排风风机腔和进风腔,所述第二风腔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送风机腔和回风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排风风机腔连通的排风口和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新风口,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送风机腔连通的送风口和与所述回风腔连通的回风口;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中;盘管,所述盘管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中,内部流通换热介质;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风机腔中;以及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机腔中;中央空调系统,所述中央空调系统与所述盘管连通,为所述盘管提供换热介质;其中,所述换热腔由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第一竖隔板分隔为主换热腔和辅换热腔,所述主换热腔靠近所述排风风机腔且设置所述换热器芯体,所述辅换热腔由与所述第一竖隔板连接的横隔板分隔为靠近所述外壳顶壁的第一辅换热腔和靠近所述外壳底壁的第二辅换热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设置所述盘管且与所述回风腔之间设有第二电动风阀,所述第二辅换热腔与所述回风腔之间设有第一电动风阀,使所述进风腔、所述主换热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和所述送风机腔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回风腔、所述第二辅换热腔、所述主换热腔和所述排风风机腔形成回风通道,所述回风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和所述送风机腔形成送风通道。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动风阀和所述第二电动风阀构造成可同时开启。可选的,所述进风腔与所述送风机腔处于对角位置,所述回风腔与所述排风风机腔处于对角位置,所述主换热腔与所述第一辅换热腔的连通口靠近所述送风机腔一侧,所述主换热腔与所述第二辅换热腔的连通口靠近所述回风腔一侧,所述排风风机腔与所述主换热腔的连通口靠近所述外壳的顶壁,所述进风腔与所述主换热腔的连通口靠近所述外壳的底壁。可选的,所述主换热腔与所述第一辅换热腔的连通口呈锥形状且口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回风腔与所述第一辅换热腔的连通口呈锥形状且口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可选的,所述主换热腔由与所述第一竖隔板垂直的辅竖隔板分隔为第一主换热腔和第二主换热腔,所述第一主换热腔设置所述换热器芯体,所述第二主换热腔设有第三电动风阀,其中,所述进风腔、所述第一主换热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和所述送风机腔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回风腔、所述第二辅换热腔、所述第一主换热腔和所述排风风机腔形成回风通道,所述进风腔、所述第二主换热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和所述送风机腔形成旁风通道。可选的,所述主换热腔与所述第一风腔之间设有进行物理过滤的初效过滤单元和中效过滤单元,所述主换热腔与所述辅换热腔之间设有进行杀菌消毒的高效过滤单元。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底壁或顶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换热器芯体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槽之间设有密封条。可选的,所述送风口设有消声器。可选的,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且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贴设消声板。可选的,所述进风腔、所述回风腔和所述送风机腔内设有传感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紧凑,内部功能设计合理,空气流向顺畅,功能齐全,应用广泛、易于推行;2、增设了盘管,实现精准的控温功能。当室内需要制冷需求时,盘管可通入冷冻水,配合使用需求,降低空气温度和湿度;当室内需要供热需求时,盘管可通入热水,提升空气温度;4、增设了“一次回风”功能,当新风需求满足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风道内的阀门控制,实现回风处理后直供室内的需求,达到系统节能的目的;5、增设了高效过滤件,实现空气的高效净化、消毒杀菌功能;6、送风管道内增设消声器,降低机组噪音,保证更优质的室内环境体验;7、增设“旁通风道”,实现新风直送功能,在热交换效率低的情况(不节能的情况)下,新风不经过换热器芯体,直接通过旁通风道,实现新风的过滤调温处理后,送入室内,降低空气阻力,节约风机能耗,同时,避免冬季由于室外温度过低,造成换热器芯体中出现冷凝水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吊顶式新风机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右视图;图6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内部结构及风向流通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回风的流通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新风从换热器芯体流通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新风从旁风通道流通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公开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的室内风的流通示意图。其中,附图1-11中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风腔、换热腔和第二风腔,所述第一风腔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排风风机腔和进风腔,所述第二风腔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送风机腔和回风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排风风机腔连通的排风口和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新风口,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送风机腔连通的送风口和与所述回风腔连通的回风口;/n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中;/n盘管,所述盘管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中,内部流通换热介质;/n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风机腔中;以及/n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机腔中;/n中央空调系统,所述中央空调系统与所述盘管连通,为所述盘管提供换热介质;/n其中,所述换热腔由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第一竖隔板分隔为主换热腔和辅换热腔,所述主换热腔靠近所述排风风机腔且设置所述换热器芯体,所述辅换热腔由与所述第一竖隔板连接的横隔板分隔为靠近所述外壳顶壁的第一辅换热腔和靠近所述外壳底壁的第二辅换热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设置所述盘管且与所述回风腔之间设有第二电动风阀,所述第二辅换热腔与所述回风腔之间设有第一电动风阀,使所述进风腔、所述主换热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和所述送风机腔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回风腔、所述第二辅换热腔、所述主换热腔和所述排风风机腔形成回风通道,所述回风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和所述送风机腔形成送风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风腔、换热腔和第二风腔,所述第一风腔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排风风机腔和进风腔,所述第二风腔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送风机腔和回风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排风风机腔连通的排风口和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新风口,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送风机腔连通的送风口和与所述回风腔连通的回风口;
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中;
盘管,所述盘管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中,内部流通换热介质;
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风机腔中;以及
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机腔中;
中央空调系统,所述中央空调系统与所述盘管连通,为所述盘管提供换热介质;
其中,所述换热腔由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第一竖隔板分隔为主换热腔和辅换热腔,所述主换热腔靠近所述排风风机腔且设置所述换热器芯体,所述辅换热腔由与所述第一竖隔板连接的横隔板分隔为靠近所述外壳顶壁的第一辅换热腔和靠近所述外壳底壁的第二辅换热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设置所述盘管且与所述回风腔之间设有第二电动风阀,所述第二辅换热腔与所述回风腔之间设有第一电动风阀,使所述进风腔、所述主换热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和所述送风机腔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回风腔、所述第二辅换热腔、所述主换热腔和所述排风风机腔形成回风通道,所述回风腔、所述第一辅换热腔和所述送风机腔形成送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风阀和所述第二电动风阀构造成可同时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多功能新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与所述送风机腔处于对角位置,所述回风腔与所述排风风机腔处于对角位置,所述主换热腔与所述第一辅换热腔的连通口靠近所述送风机腔一侧,所述主换热腔与所述第二辅换热腔的连通口靠近所述回风腔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凤君邹明霞杜海滨申瑞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环能北京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