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猫眼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35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猫眼锁具。防猫眼锁具包括把手组件、锁面和锁体;把手组件包括把手、旋钮组件和复位弹簧;旋钮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按钮和凸起部;锁体包括把手座和换向件;把手座包括第一套筒和平台部,平台部上设置有第一卡位及换向螺柱;换向件包括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与凹陷部相互插合或脱离的凹陷部,第二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位可脱离卡合连接的第二卡位和与换向螺柱抵接的弯折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猫眼锁具可以防猫眼非法开门,开关门操作简便且易于把手左右换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猫眼锁具
本技术涉及锁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猫眼锁具。
技术介绍
随着安防行业的不断发展,智能防猫眼锁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使用户不必开门即可观察到门外的状况,以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现有的智能防猫眼锁具通常在门体上设置猫眼,然而猫眼也为不法分子作案提供了便利,使不法分子通过破坏猫眼并利用特殊工具从而下压门内的把手将门开启进行作案。常规的智能防猫眼锁具不设有防猫眼非法开门的功能,即便设有防猫眼非法开门的功能,也会存在以下的不足:常规设有防猫眼开门功能的智能防猫眼锁具对锁体适配能力不高,多数只可适配电子锁体;或者把手左右换向时操作复杂,不利于匹配不同的使用场景;或者用户开锁相对繁琐,不能单手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猫眼锁具。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猫眼锁具,包括把手组件、锁面和锁体;所述把手组件包括与所述锁面可转动连接的把手、与所述把手周向固定的旋钮组件和套设在所述旋钮组件外表面的复位弹簧;所述旋钮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按钮和凸起部;所述锁体包括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的把手座和与所述把手座嵌套的换向件;所述把手座包括第一套筒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一端的平台部,所述平台部上设置有第一卡位及换向螺柱;所述换向件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相互插合或脱离的凹陷部,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位可脱离卡合连接的第二卡位和与所述换向螺柱抵接的弯折部。r>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按钮靠近所述锁面一端的周侧。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边缘设置,所述换向螺柱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边缘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锁面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座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把手盖与所述把手之间,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顶置在所述把手的内表面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顶置在所述旋钮组件的周侧。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盖合在所述把手上的把手盖,所述把手盖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按钮轴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锁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把手组件与所述锁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连接;且/或,所述把手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把手座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锁体还包括固定压板,所述固定压板上开设有螺柱孔,所述固定压板通过所述螺柱孔与所述锁面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猫眼锁具,开门时需要按压旋钮组件后下压把手,关门时只需要上提把手,简化开关门的操作;一方面还可以防止不法分子通过破坏猫眼从而开门盗窃,且能够有效的防止家中宠物或儿童误开锁,提升防猫眼锁具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通过设置换向件和把手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猫眼开锁的锁具不通配机械锁体的问题,且使得左右把手可互换,简化把手换向工序,适于匹配不同的使用场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猫眼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锁体;11、换向件;12、把手座;13、固定压板;111、弯折部;112、第二卡位;113、第二套筒;114、凹陷部;121、第一套筒;122、平台部;123、第一卡位;124、换向螺柱;125、扭簧;20、锁面;21、第二通孔;22、限位部;30、把手组件;31、把手盖;32、把手、33、旋钮组件;34、复位弹簧;311、第一通孔;331、按钮;332、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在本技术中,设定把手被“下压”为能够实现开锁,把手被“提拉”为能够实现反锁,该“下压”即把把手向下旋转,该“提拉”即把把手向上旋转。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应当清楚上述设定仅是为了能更直观地解释本专利技术,技术人员也可把把手锁设计成“提拉”为能够实现开锁,“下压”为能够实现反锁的形式,因此,在本技术中的“下压、提拉”等用于表明动作方向的用词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猫眼锁具,具有防猫眼非法开门及把手可左右换向的功能,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猫眼锁具的结构示意图,这种防猫眼锁具包括:把手组件30、锁面20和锁体10;把手组件30包括与锁面20可转动连接的把手32、与把手32周向固定的旋钮组件33和套设在旋钮组件33外表面的复位弹簧34;旋钮组件33为一体成型结构,旋钮组件33包括按钮331和凸起部332;锁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猫眼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组件、锁面和锁体;/n所述把手组件包括与所述锁面可转动连接的把手、与所述把手周向固定的旋钮组件和套设在所述旋钮组件外表面的复位弹簧;所述旋钮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按钮和凸起部;/n所述锁体包括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的把手座和与所述把手座嵌套的换向件;所述把手座包括第一套筒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一端的平台部,所述平台部上设置有第一卡位及换向螺柱;所述换向件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相互插合或脱离的凹陷部,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位可脱离卡合连接的第二卡位和与所述换向螺柱抵接的弯折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猫眼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组件、锁面和锁体;
所述把手组件包括与所述锁面可转动连接的把手、与所述把手周向固定的旋钮组件和套设在所述旋钮组件外表面的复位弹簧;所述旋钮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按钮和凸起部;
所述锁体包括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的把手座和与所述把手座嵌套的换向件;所述把手座包括第一套筒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一端的平台部,所述平台部上设置有第一卡位及换向螺柱;所述换向件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相互插合或脱离的凹陷部,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位可脱离卡合连接的第二卡位和与所述换向螺柱抵接的弯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猫眼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按钮靠近所述锁面一端的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猫眼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猫眼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边缘设置,所述换向螺柱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边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柱刘国珍尹业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采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