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28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包括瓦体,瓦体包括相互粘合的顶瓦和底瓦,顶瓦和底瓦的截面均呈矩形结构,且顶瓦和底瓦的形状、面积均相同;顶瓦与底瓦均由表层至内层依次粘接有金属隔热层、着色层、超细玻璃棉层、玻纤胎基层、防水层、保温层和自粘胶层;底瓦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散热槽,散热槽与底瓦的长边平行,且将底瓦的两侧壁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金属隔热层可反射来自太阳光的热量,减少沥青瓦在阳光照射下吸收的热量,使其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从而减小了沥青瓦因高温导致防水功能失效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
技术介绍
玻纤胎沥青瓦由欧美国家兴起传入我国,自2000年我国的玻纤胎沥青瓦发展迅速。我国部分南方城市夏季日照充足且气温高,屋顶经阳光长时间照射后,表面温度可达90℃,现有技术中的玻纤胎沥青瓦耐热性差,玻纤胎沥青瓦中的沥青在这一温度下易流淌、滑动,造成玻纤沥青瓦防水功能的丧失,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屋面漏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纤胎沥青瓦,为了解决玻纤胎沥青瓦耐热性差,经阳光长时间照射后温度过高从而导致防水功能失效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包括瓦体,瓦体包括相互粘合的顶瓦和底瓦,顶瓦和底瓦的截面均呈矩形结构,且顶瓦和底瓦的形状、面积均相同;顶瓦与底瓦均由表层至内层依次粘接有金属隔热层、着色层、超细玻璃棉层、玻纤胎基层、防水层、保温层和自粘胶层;底瓦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散热槽,散热槽与底瓦的长边平行,且将底瓦的两侧壁连通。相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1.金属隔热层可反射来自太阳光的热量,减少沥青瓦在阳光照射下吸收的热量,使其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从而减小了沥青瓦因高温导致防水功能失效的概率;2.散热槽可使沥青瓦具有更优秀的散热性能,能更高效将自身吸收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降低自身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瓦体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瓦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滤网、固定框和底瓦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槽和散热片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瓦、底瓦内部材料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瓦体;2、顶瓦;21、导水槽;22、定位块;23、挡雨板;24、凹槽;25、限位槽;3、底瓦;31、散热槽;32、散热片;33、滤网;34、固定框;4、金属隔热层;5、着色层;6、超细玻璃棉层;7、玻纤胎基层;8、防水层;9、保温层;10、自粘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包括瓦体1,瓦体1包括相互粘合的顶瓦2和底瓦3,顶瓦2和底瓦3的截面均呈矩形结构,且顶瓦2和底瓦3的形状、面积均相同;顶瓦2的底面与底瓦3的顶面粘合在一起,且顶瓦2和底瓦3在粘合后完全重合。顶瓦2与底瓦3均由表层至内层依次粘接有金属隔热层4、着色层5、超细玻璃棉层6、玻纤胎基层7、防水层8、保温层9和自粘胶层10;金属隔热层4、着色层5、超细玻璃棉层6、玻纤胎基层7、防水层8、保温层9和自粘胶层10均为玻纤胎沥青瓦领域的现有技术,其具体组成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金属隔热层4选用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在PET膜上通过真空磁控溅射金属铝的生产工艺,故金属隔热层4对红外线有较高反射率,使瓦体1可减少吸收红外线产生的大量热量;超细玻璃棉层6选用添加热固型树脂粘合剂加压高温定型制造的板状结构,超细玻璃棉层6具有导热系数小、吸收系数大和阻燃性能好的材料特性,可以延缓热量在瓦体1内部的传递速率,减小玻纤胎基层7处于高温的时间。底瓦3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散热槽31,散热槽31与底瓦3的长边平行,且将底瓦3的两侧壁连通。瓦体1铺设好后,相邻底瓦3间的散热槽31是相通的,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散热槽31,均匀分布在底瓦3的顶部,散热槽31的两端与外界环境相通,有利于瓦体1的散热,从而延长瓦体1在高温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如图1和图4所示,散热槽31内壁上固定有散热片32。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2选用散热石墨膜,散热石墨膜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将其粘合在散热槽31中能更有效的帮助瓦体1散热。如图1和图2所示,顶瓦2顶部一侧设有定位块22,底瓦3底部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槽25,定位块22与限位槽25尺寸相匹配,使定位块22可插入到限位槽25中。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定位块22,分别位于顶瓦2两侧的位置上,两个限位槽25分别设在底瓦3对应的位置上,在铺设沥青瓦时,瓦体1间可通过定位块22和限位槽25卡接在一起,方便工人对其进行定位。如图1和图2所示,顶瓦2上远离定位块22的一侧设有导水槽21,导水槽21的底部为倾斜设置的梯形底面,梯形底面的下底边在顶瓦2的顶面上,梯形底面的下底边与顶瓦2的长底边重合。导水槽21可避免雨水在瓦体1局部沉积,减小其漏水的概率。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导水槽21,三个导水槽21均匀分布在顶瓦2上远离定位块22的一侧,瓦体1通过定位块22和限位槽25的限位,使每个瓦体1上的导水槽21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下雨时可使大部分雨水延导水槽21组成的水道流下,方便人们在屋檐的对应位置处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如图1所示,顶瓦2顶面的两短边处分别设有挡雨板23和凹槽24,挡雨板23和凹槽24尺寸相匹配。相邻瓦体1的挡雨板23覆盖在凹槽24上,可遮盖住瓦体1间的连接缝隙,使其不容易进入雨水,提高瓦体1的防水性能。挡雨板23和凹槽24与顶瓦2为一体式结构,由同一片原材料切割而成,一体式结构没有缝隙,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使雨水无法侵入到连接处。如图3所示,底瓦3的侧壁上固定有滤网33,滤网33覆盖在散热槽31外。滤网33选用金属丝网组,滤网33可避免异物侵入到散热槽31中造成散热槽31堵塞,从而影响其散热。如图3所示,底瓦3的侧壁上还固定有固定框34,固定框34将滤网33压紧在底瓦3的侧壁上。固定框34粘合在底瓦3的侧壁上,可减小滤网33翘边、脱落的概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包括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瓦体(1)包括相互粘合的顶瓦(2)和底瓦(3),所述顶瓦(2)和所述底瓦(3)的截面均呈矩形结构,且所述顶瓦(2)和所述底瓦(3)的形状、面积均相同;所述顶瓦(2)与所述底瓦(3)均由表层至内层依次粘接有金属隔热层(4)、着色层(5)、超细玻璃棉层(6)、玻纤胎基层(7)、防水层(8)、保温层(9)和自粘胶层(10);所述底瓦(3)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散热槽(31),所述散热槽(31)与所述底瓦(3)的长边平行,且将所述底瓦(3)的两侧壁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包括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瓦体(1)包括相互粘合的顶瓦(2)和底瓦(3),所述顶瓦(2)和所述底瓦(3)的截面均呈矩形结构,且所述顶瓦(2)和所述底瓦(3)的形状、面积均相同;所述顶瓦(2)与所述底瓦(3)均由表层至内层依次粘接有金属隔热层(4)、着色层(5)、超细玻璃棉层(6)、玻纤胎基层(7)、防水层(8)、保温层(9)和自粘胶层(10);所述底瓦(3)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散热槽(31),所述散热槽(31)与所述底瓦(3)的长边平行,且将所述底瓦(3)的两侧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31)内壁上固定有散热片(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玻纤胎沥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瓦(2)顶部一侧设有定位块(22),所述底瓦(3)底部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槽(25),所述定位块(22)与所述限位槽(25)尺寸相匹配,使所述定位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雯俊蔡旭青沈鑫张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赛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