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菊芬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24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相邻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底座相邻的面开设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凹槽滑动卡接,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侧板滑动卡接,所述第一侧板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等距滑动连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通孔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卡块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装置安装时的整体稳定性,解决了组装式安装后板面发生抖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安装结构
,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由预制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如同为房屋构件装配前所需的地基,但是现有的建筑侧板部件在组装时会在安装处产生一定的缝隙,侧板在缝隙处会产生一定的抖动,对机构的整体稳定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相邻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底座相邻的面开设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凹槽滑动卡接,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侧板滑动卡接,四个所述支柱顶部通过浇筑固定有顶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两侧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卡紧装置。优选的,所述卡紧装置包括通孔、卡块、终止块、螺纹杆、滑孔和滑块,所述第一侧板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等距滑动连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通孔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卡块通过第一螺纹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等距对称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通孔底部滑动连接有终止块,所述终止块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终止块通过第二螺纹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卡块的两侧呈斜面设置,所述滑块靠近卡块的一端呈斜面设置。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到所述通孔内壁的距离等于滑块远离卡块的一端到第一滑槽内壁的位置。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穿过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有供转动的棱柱连接块。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时,将基座放置在挖设好的基坑中,将底座放置平稳后,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滑进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完全卡进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实现侧板的第一步安装,通过卡块的垂直面将与滑块的垂直面相互贴近,通过滑块对第一滑槽的内壁进行挤压,对第一侧板在第一滑槽内部进行固定,通过螺栓和连接板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固定,实现装置的整体固定,解决了组装式安装后板面发生抖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基座;3、支柱;4、第一滑槽;5、第二滑槽;6、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卡紧装置;11、通孔;12、卡块;13、终止块;14、螺纹杆;15、滑孔;16、滑块;17、连接板;18、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示中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基座2,所述底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支柱3相邻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5,两个所述第一滑槽4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侧板6,两个所述第二滑槽5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7,所述底座1相邻的面开设有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所述第一侧板6与第一凹槽8滑动卡接,所述第二凹槽9与第二侧板7滑动卡接,四个所述支柱3顶部通过浇筑固定有顶板18,所述第一侧板6与第二侧板7两侧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卡紧装置10,所述第一侧板6与第二侧板7的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装置使用时,将基座2放置在挖设好的基坑中,将底座1放置平稳后,将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滑进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5之间,将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完全卡进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内,待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稳定后,通过螺栓和连接板17将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进行固定。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卡紧装置10包括通孔11、卡块12、终止块13、螺纹杆14、滑孔15和滑块16,所述第一侧板6两端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部等距滑动连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两侧呈斜面设置,所述卡块1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通孔11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4,所述卡块12通过第一螺纹孔与螺纹杆1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侧板6的两侧等距对称开设有滑孔15,所述滑孔1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靠近卡块12的一端呈斜面设置,所述通孔11底部滑动连接有终止块13,所述终止块13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终止块13通过第二螺纹孔与螺纹杆14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14到所述通孔11内壁的距离等于滑块16远离卡块12的一端到第一滑槽4内壁的位置,所述螺纹杆14穿过第一侧板6固定连接有供转动的棱柱连接块,当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滑进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5内部后,通过电机转动螺纹杆14转动,螺纹杆14转动将带动卡块12和终止块13移动,卡块12的斜面将推动滑块16的斜面,带动滑块16在滑孔15内滑动,继续转动螺纹杆14,卡块12的垂直面将与滑块16的垂直面相互贴近,对第一侧板6在第一滑槽4内部进行固定,此时终止块13也移动至通孔11底部,螺纹杆14将不会转动。工作原理:装置使用时,将基座2放置在挖设好的基坑中,将底座1放置平稳后,将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滑进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5之间,将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完全卡进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内,待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稳定后,通过电机转动螺纹杆14转动,螺纹杆14转动将带动卡块12和终止块13移动,卡块12的斜面将推动滑块16的斜面,带动滑块16在滑孔15内滑动,继续转动螺纹杆14,卡块12的垂直面将与滑块16的垂直面相互贴近,对第一侧板6在第一滑槽4内部进行固定通过螺栓和连接板17将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进行固定,此时终止块13也移动至通孔11底部,螺纹杆14将不会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基座(2),所述底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支柱(3)相邻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5),两个所述第一滑槽(4)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侧板(6),两个所述第二滑槽(5)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7),所述底座(1)相邻的面开设有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所述第一侧板(6)与第一凹槽(8)滑动卡接,所述第二凹槽(9)与第二侧板(7)滑动卡接,四个所述支柱(3)顶部通过浇筑固定有顶板(18),所述第一侧板(6)与第二侧板(7)两侧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卡紧装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基座(2),所述底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支柱(3)相邻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5),两个所述第一滑槽(4)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侧板(6),两个所述第二滑槽(5)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7),所述底座(1)相邻的面开设有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所述第一侧板(6)与第一凹槽(8)滑动卡接,所述第二凹槽(9)与第二侧板(7)滑动卡接,四个所述支柱(3)顶部通过浇筑固定有顶板(18),所述第一侧板(6)与第二侧板(7)两侧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卡紧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装配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10)包括通孔(11)、卡块(12)、终止块(13)、螺纹杆(14)、滑孔(15)和滑块(16),所述第一侧板(6)两端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部等距滑动连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通孔(11)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4),所述卡块(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菊芬
申请(专利权)人:徐菊芬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