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脱除井口气中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液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03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用于脱除井口气中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液滤器。液滤器包括缓冲罐、立式筒体和滤液循环系统;立式筒体下端与缓冲罐上端连通,包括塔盘过滤装置、除沫器和处理气接管;滤液循环系统包括滤液循环泵、滤液补充泵、循环液入口接管和循环液出口接管。通过滤液循环系统使缓冲罐和立体筒体内保持滤液的循环流动,使进入液滤器的井口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持续与滤液保持接触,从而脱除其中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减小井口气中粉尘等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对下游输送管道和装置造成危害,延长装置检修周期,实现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以达到降低生产装置维修成本和运行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脱除井口气中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液滤器
本公开涉及含盐和粉尘等机械杂质的气体净化
,具体为用于脱除井口气中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液滤器。
技术介绍
此部分的陈述仅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并且这些陈述可能构成现有技术。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气田开采过程中,从井口出来的天然气中夹带有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游离水中含有可溶性盐。如果井口天然气(以下简称井口气)未脱除其中的粉尘和游离水中的盐,井口气中夹带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中的盐将在下游脱硫处理过程中进入胺液等溶液系统中,同时不断累积,造成设备和管道的堵塞和腐蚀等危害;同时对处理站工艺技术造成不良影响。故井口气通常需进行脱除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等净化处理。目前脱除井口气中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的净化技术常采用沉降法和机械过滤法。沉降法是用机械方法分离非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是利用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之间的密度差异,使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实现分离的操作过程。从而实现井口气中的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的分离,达到脱除井口气中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的目的。根据实现沉降操作的外力不同,沉降过程分为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其中:(一)重力沉降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沉降过程,是通过重力分离器来实现的,是利用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的密度差,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的密度较天然气大,在重力分离器中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发生相对运动。在重力分离器中流动速度较进入重力分离器前的管道中流动速度降低,并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重力分离器分为立式重力分离器和卧式重力分离器两种,井口气脱除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常采用立式重力分离器。井口气是由重力分离器的中部进入,天然气流动至重力分离器的上段,天然气由重力分离器的上端口排出,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沉降至重力分离器的下段,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等从重力分离器的下端口排出,从而实现井口气中的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的分离,达到脱除井口气中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中可溶性盐的目的。(二)离心沉降是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发生的沉降过程,通过旋风分离器来实现的,是利用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的密度差,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的密度较天然气大,在旋风分离器中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发生相对运动。井口气由旋风分离器的圆筒上部的进气管切向进入,受旋风分离器壁的约束由上向下作螺旋运动。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被抛向旋风分离器壁,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再沿旋风分离器壁面落至锥底而与天然气分离,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由旋风分离器锥底口排出,天然气在中心轴附近由下而上作螺旋运动,由旋风分离器顶部口排出。从而实现井口气中的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等的分离,达到脱除井口气中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中可溶性盐的目的。机械过滤法是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天然气通过滤芯的孔道,而大颗粒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部分游离水被截留在滤芯上,从而实现井口气中的天然气与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的分离,达到脱除井口气中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中可溶性盐的目的。重力沉降法由于受重力分离器尺寸的限制,沉降分离时间有限,小颗粒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脱除率低。在井口气脱除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净化工艺中,重力分离器的尺寸通常是以分离颗粒粒径大于10um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效率95%进行设计的。故仍然有较大量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进入下游输送管道和装置中,对下游输送管道和装置造成危害。离心沉降法由于旋风分离器有较大的压强降,受井口气脱除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净化工艺中允许的压强降和旋风分离器自身结构等多因素的限制,在井口气脱除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净化工艺中,旋风分离器通常是以分离颗粒粒径大于5um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效率95%进行设计的。故仍然有较大量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进入下游输送管道和装置中,对下游输送管道和装置造成危害;同时,井口气在旋风分离器中流速快,井口气中夹带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对旋风分离器壁的冲蚀严重,旋风分离器使用寿命短,运行费用高。机械过滤法脱除效率取决于滤芯孔道大小,直径小于滤芯孔道的沙将通过孔道,滤芯孔道越小,井口气通过滤芯的压强降越大,受井口气脱除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净化工艺中允许的压强降限制,在井口气脱除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净化工艺中,旋风分离器通常是以分离颗粒粒径大于0.5um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效率98%进行设计的。故仍然有较大量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进入下游输送管道和装置中,对下游输送管道和装置造成危害;同时,随着滤芯上附着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游离水量的增加,井口气通过滤芯的压强降也将随之增加,当压强降达到限定值时,须更换滤芯,运行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或至少缓解这些问题。用于脱除井口气中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液滤器,包括缓冲罐,包括井口气接管和污水排放阀;所述井口气接管位于所述缓冲罐的顶部,用于接入井口气;立式筒体,下端与所述缓冲罐连通;所述立式筒体包括塔盘过滤装置、滤液去除装置和处理气接管;所述塔盘过滤装置固定设于立式筒体下部,所述滤液去除装置固定设于立式筒体上部;所述处理气接管位于所述立式筒体顶端,用于释放井口气;滤液循环系统,包括滤液循环泵、循环液入口接管和循环液出口接管;所述循环液入口接管与所述立式筒体连通,且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塔盘过滤装置;所述循环液出口接管位于所述缓冲罐的底部,与缓冲罐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还包括污油排放系统。进一步的,所述污油排放系统包括隔油板和污油排放接管;所述隔油板设于所述缓冲罐内部,与所述缓冲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污油排放接管固定设于所述缓冲罐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设有污油液位计。可选的,所述滤液去除装置为除沫器。所述塔盘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塔盘和第二塔盘,通过第一降液管连通;所述循环液入口接管位于所述第一塔盘和所述除沫器之间。所述滤液循环系统还包括滤液补充泵。所述缓冲罐设有滤液液位计。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重力沉降法相比,本技术脱除井口气中夹带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效率更高,消除了井口气中夹带粉尘等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对下游处理设备和工艺系统的危害,下游设备维护量小,大大降低对下游工艺介质的污染,运行成本低;与离心沉降法相比,本技术脱除井口气中夹带的粉尘等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效率更高,消除了井口气中夹带粉尘等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对下游处理设备和工艺系统的危害,下游设备维护量小,大大降低对下游工艺介质的污染,运行成本低。同时,井口气在本系统中流速低,粉尘等机械杂质对本技术中的设备损害小,维护费用小,运行成本低;与机械过滤法相比,本技术脱除井口气中夹带的游离水和沙的效率更高,消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脱除井口气中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液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缓冲罐(1),包括井口气接管(8)和污水排放阀(25);所述井口气接管(8)位于所述缓冲罐(1)的顶部,用于接入井口气;/n立式筒体(16),下端与所述缓冲罐(1)连通;所述立式筒体(16)包括塔盘过滤装置、滤液去除装置和处理气接管(13);所述塔盘过滤装置固定设于立式筒体(16)下部,所述滤液去除装置固定设于立式筒体(16)上部;所述处理气接管(13)位于所述立式筒体(16)顶端,用于释放井口气;/n滤液循环系统,包括滤液循环泵(23)、循环液入口接管(10)和循环液出口接管(2);所述循环液入口接管(10)与所述立式筒体(16)连通,且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塔盘过滤装置;所述循环液出口接管(2)位于所述缓冲罐(1)的底部,与缓冲罐(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脱除井口气中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液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罐(1),包括井口气接管(8)和污水排放阀(25);所述井口气接管(8)位于所述缓冲罐(1)的顶部,用于接入井口气;
立式筒体(16),下端与所述缓冲罐(1)连通;所述立式筒体(16)包括塔盘过滤装置、滤液去除装置和处理气接管(13);所述塔盘过滤装置固定设于立式筒体(16)下部,所述滤液去除装置固定设于立式筒体(16)上部;所述处理气接管(13)位于所述立式筒体(16)顶端,用于释放井口气;
滤液循环系统,包括滤液循环泵(23)、循环液入口接管(10)和循环液出口接管(2);所述循环液入口接管(10)与所述立式筒体(16)连通,且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塔盘过滤装置;所述循环液出口接管(2)位于所述缓冲罐(1)的底部,与缓冲罐(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脱除井口气中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液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1)还包括污油排放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脱除井口气中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盐的液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油排放系统包括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张仲强程伊彬黄启民李向阳程昌科林显学冷雪左鹏沙雄浩
申请(专利权)人:垫江县脱硫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