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的拨动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319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棘轮扳手的拨动件结构,其是于棘轮扳手的一卡掣件与一换向件之间设置有一长形的拨动件,该拨动件的后侧设有至少二连接部;至少二弹性元件,设于该换向件与拨动件的该等连接部间,并提供该拨动件一顶持该卡掣件的弹性力;该长形的拨动件可以应用于较厚的棘轮结构上,以增强棘轮扳手的结构强度及操作扭力,并且该等弹性元件可以于该拨动件的长度方向上提供平均的弹性力,使该卡掣件能确实啮合棘轮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棘轮扳手的拨动件结构
本技术是与一种手工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棘轮扳手的拨动件结构。
技术介绍
棘轮扳手是常用于转动螺件(螺栓或螺帽)或套筒的手工具,可小角度的转动螺件。习知的棘轮扳手包含有:一头部,该头部内设置有一容室;一棘轮机构,包含有一棘轮、一卡掣齿及一换向钮;该换向钮上设置有一弹性元件及一拨块,弹性顶持该卡掣齿;该棘轮机构是容设于该容室内,该换向钮是可变换位置,该换向钮变换位置时是借由该拨块推动该卡掣齿位移,使该卡掣齿以不同的位置咬合该棘轮,以变换棘轮的转动方向。如何提高棘轮扳手的扭力,为此领域的业者一直努力的目标。习知的棘轮扳手为了要增加其操作强度,可行的方式是通过增加棘轮的直径或是厚度来增加整体受力的体积,以增加操作时的强度,惟,增加棘轮直径的作法会使得棘轮扳手的头部的直径增加,在微小空间使用时,没有办法容纳棘轮扳手过大的头部,导致该棘轮扳手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增加棘轮的厚度为可行的作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厚度以提升整体强度的棘轮扳手。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棘轮扳手的拨动件结构,包含有:一本体,设有一容室及一接槽,该接槽设置于该容室的后端,且该容室与接槽相通;一棘轮,具有一中心轴,该棘轮枢设于该容室内,该棘轮的外周是环设有棘齿部;一卡掣件,设置于该容室中,其前端面设有一卡齿部可与该棘齿部啮合;一换向件,装设于该接槽内,并位于于该卡掣件的后侧,该换向件前端是设有一组接部朝向该卡掣件;一长形的拨动件,设置于该卡掣件与该换向件之间,其沿该棘轮的中心轴的轴向方向形成一长度,其后侧设置有至少二连接部,沿该拨动件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二弹性元件,沿该棘轮的中心轴的轴向方向设置于组接部与该等连接部之间,所述的弹性元件提供该拨动件一顶持该卡掣件的弹性力。较佳地,该拨动件的该等连接部为凹槽,该等弹性元件一端容设于该等凹槽内。较佳地,该拨动件的该等连接部为凸块,该等弹性元件一端套设于该等凸块。本技术所提供的棘轮扳手的拨动件结构,通过棘轮沿中心轴的轴向厚度的增加,而可以提升强度,并且通过长形的拨动件可以对于卡掣件沿棘轮中心轴的轴向方向有一较全面的顶持效果,可以使该棘轮板手的整体操作强度增加及扭力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棘轮扳手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棘轮扳手组合后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图1的棘轮板手的动作示意图。图4为图3往另一方向推动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棘轮扳手的纵向剖面图。图6为图5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棘轮扳手的纵向剖面图。图8为图7的动作示意图。其中,10棘轮扳手;20本体;21容室;211穿孔;212接槽;30棘轮;31棘齿部;32工作部;C中心轴;L长度;40卡掣件;41卡齿部;42换向部;421弧槽;H厚度;50换向件;51拨杆;52组接部;521凹槽;522凸块;523长槽;60拨动件;61顶持部;62连接部;621凹槽;622凸块;S长度;70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及2所示,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棘轮扳手10,本说明书所定义的上、下方向,以图式所揭为准,所定义的前、后端方向,以图1的方向为基准,图1的上方为前端,下方为后端;该棘轮扳手10包含有:一本体20,其前端是凹设有一容室21,该容室21的前侧设置形成一穿孔211,该容室21的后侧顶面并设有一接槽212,该容室21与该接槽212是为相连通;一棘轮30,枢设于该容室21内的前侧的穿孔211位置,该棘轮30具有一中心轴C,其外周是环设有棘齿部31,该棘齿部31沿中心轴C的轴向方向形成有一长度L,该棘轮30可于该容室21内以其中心轴C为轴转动;该棘轮30的中央并凹设有一工作部32可通过该穿孔211而露出于本体20外,该工作部32可为杆体或一套孔等构形,并不局限,主要是用来与螺件或套筒相连接;一卡掣件40,容设于该容室21内,位于该棘轮30的后侧,其前端面相对于该棘轮30端面设有卡齿部41,与该棘齿部31啮合,该卡齿部41的长度亦相对沿该棘轮30的中心轴C的轴向方向设置,通过该卡齿部41啮合位置的变化而可控制该棘轮30的转动方向,该卡掣件40后端凹设有一换向部42,该换向部42是形成为一弧槽421;一换向件50,是装设于该接槽212中,该换向件50的一端具有一拨杆51,凸露于该本体20外侧,该换向件50位于该卡掣件40的后侧,该换向件50的前端是设有一组接部52与该换向部42相对,本实施例中,该组接部52是形成为二凹槽521,该二凹槽521于是上下设置;一长形的拨动件60,具有一长度S,沿该棘轮30的轴向方向设置,使其长度S概与该卡掣件40的厚度H相当,该拨动件60前端设有一接触面为弧形的顶持部61与该换向部42的弧槽421接触,该拨动件60的后端相对该组接部52的二凹槽521设有二连接部62,该二连接部62于本实施例中为二凹槽621,沿该棘轮30的轴向方向在拨动件60内呈上下两侧;并且,该换向件50沿棘轮30的中心轴的轴向的长度是大于该拨动件60的长度S,使该拨动件60可以受到该换向件50的良好支撑;二弹性元件70,沿该棘轮30的轴向方向上下设置,并容设于该换向件50的组接部52的二凹槽521与该拨动件60的二连接部62的二凹槽621之间,并提供该拨动件60一弹性力顶持于该卡掣件40。在操作时,请参阅图2、3及4所示,该棘轮30要改变施力方向时,是通过扳动该换向件50的拨杆51,使该换向件50前端的组接部52变换方向,容设于该组接部52的二凹槽521内的二弹性元件70会随着该组接部52的方向变换而改变方向,同时,该二弹性元件70上的拨动件60也会随该二弹性元件70作动而产生摆动,该拨动件60会改变其于该卡掣件40的换向部42的位置,进而使该卡掣件40位移,并使其卡齿部41由不同方向啮合该棘轮30的棘齿部31,此一棘轮30卡掣及换向的结构是与习知的操作相同,故不再赘述。为了要增加该棘轮扳手10的整体强度,本技术于该本体20、棘轮30及该卡掣件40沿该棘轮30的中心轴C的轴向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棘轮扳手的拨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n一本体,设有一容室及一接槽,该接槽是设于该容室的后侧,且该容室与接槽相通;/n一棘轮,具有一中心轴,其是枢设于该容室内,该棘轮的外周是环设有棘齿部,该棘齿部是沿中心轴的方向具有一长度,该棘轮可于该容室内以其中心轴为中心转动;/n一卡掣件,容设于该容室中,其前端面设有一卡齿部与该棘轮的棘齿部啮合;/n一换向件,装设于该接槽内,并位于该卡掣件后侧,该换向件前端是设有一组接部与该卡掣件后端相对;/n一长形的拨动件,设于该换向件与该卡掣件之间,其沿该棘轮的中心轴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一长度,该拨动件前端设有一顶持部与该卡掣件后端接触,该拨动件的后端设有至少二连接部,该连接部是沿该拨动件的长度方向设置;/n至少二弹性元件,沿该棘轮的中心轴的轴向方向设置于该组接部与该连接部之间,所述的弹性元件提供该拨动件一顶持该卡掣件的弹性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7 TW 1081404381.一种棘轮扳手的拨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本体,设有一容室及一接槽,该接槽是设于该容室的后侧,且该容室与接槽相通;
一棘轮,具有一中心轴,其是枢设于该容室内,该棘轮的外周是环设有棘齿部,该棘齿部是沿中心轴的方向具有一长度,该棘轮可于该容室内以其中心轴为中心转动;
一卡掣件,容设于该容室中,其前端面设有一卡齿部与该棘轮的棘齿部啮合;
一换向件,装设于该接槽内,并位于该卡掣件后侧,该换向件前端是设有一组接部与该卡掣件后端相对;
一长形的拨动件,设于该换向件与该卡掣件之间,其沿该棘轮的中心轴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一长度,该拨动件前端设有一顶持部与该卡掣件后端接触,该拨动件的后端设有至少二连接部,该连接部是沿该拨动件的长度方向设置;
至少二弹性元件,沿该棘轮的中心轴的轴向方向设置于该组接部与该连接部之间,所述的弹性元件提供该拨动件一顶持该卡掣件的弹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优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