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53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发光面内的亮度不均匀的面状光源。在导光板的贯通孔内,在光源的上表面设有具有针对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以及透光性的第一光调整部件。与第一光调整部件隔离地在第一光调整部件上设有具有针对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以及透光性的第二光调整部件。在第一光调整部件与第二光调整部件之间以及光源的侧面与导光板之间设有第一透光性部件,该第一透光性部件相比于第一光调整部件以及第二光调整部件,针对光源发出的光的透过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状光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状光源。
技术介绍
组合有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与导光板的发光模块被广泛利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灯等面状光源。在发光元件配置于导光板的正下方的正下方型的背光灯中,发光元件的附近区域的亮度容易局部变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1085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07088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发光面内的亮度不均匀的面状光源。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面状光源具备:导光板,其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以及从所述第一面贯通至所述第二面的贯通孔;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贯通孔;第一光调整部件,其在所述贯通孔内设于所述光源的上表面,具有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以及透光性;第二光调整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隔离地设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上,具有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以及透光性;以及第一透光性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与所述第二光调整部件之间以及所述光源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相比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调整部件,该第一透光性部件的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透过率更高。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可减少发光面内的亮度不均匀的面状光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示意剖面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面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面图。图4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中的第二光调整部件的其他例的示意剖面图。图4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中的第二光调整部件的其他例的示意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剖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俯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俯视图。图1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其他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2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另一其他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2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另一其他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另一其他例的示意俯视图。图13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另一其他例的示意俯视图。图13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另一其他例的示意俯视图。图14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另一其他例的示意俯视图。图14B是图14A的XIVB-XIVB线的示意剖面图。图1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另一其他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5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另一其他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5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的另一其他例的示意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光区域,10…导光板,11…第一面,12…第二面,13…贯通孔,20…光源,21…发光元件,22…第二透光性部件,22a…透光性树脂,22b…荧光体,23…电极,24、25…覆盖部件,31…第一光调整部件,31a…透光性树脂,31b…光扩散材料,32…第二光调整部件,33…第一透光性部件,41…第一光反射性部件,42…第二光反射性部件,43…划分部件,50…布线基板,52…布线层,100…面状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100的示意俯视图。图1示出观察面状光源100的发光面的俯视图。在图1中,将与面状光源100的发光面平行且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设为X方向以及Y方向。面状光源100具有沿X方向以及Y方向排列的多个发光区域1。发光区域1具有有着沿X方向延伸的两个边和沿Y方向延伸的两个边的四边形的外形。一个发光区域1例如能够设为局部调光的驱动单位。另外,构成面状光源100的发光区域1的数量不限于图1所示的数量。面状光源100也可以由一个发光区域1构成。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示意剖面图,示出一个发光区域1的示意剖面。发光区域1具有导光板10、光源20、第一光调整部件31、第二光调整部件32、第一透光性部件33、第一光反射性部件41、第二光反射性部件42、划分部件43、以及布线基板50。导光板10具有针对光源20发出的光的透光性。光源20具有发光元件21。光源20发出的光表示发光元件21发出的光。另外,在光源20包含荧光体的情况下,光源20发出的光中也包含荧光体发出的光。作为导光板1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等热塑性树脂、环氧、有机硅等热固化性树脂、玻璃等。导光板10具有成为面状光源100的发光面的第一面11和第一面11的相反侧的第二面12。而且,导光板10具有从第一面11贯通至第二面12的贯通孔13。光源20配置于贯通孔13。导光板10的厚度优选的是200μm以上800μm以下。导光板10在其厚度方向上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的层叠体构成。在导光板10由层叠体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在各层之间设置透光性的粘合层。层叠体的各层能够使用不同种类的主材。图3A是光源20的示意剖面图。光源20具有发光元件21。发光元件21具有半导体层叠构造。发光元件21作为半导体层叠构造例如包含InxAlyGa1-x-yN(0≤x,0≤y,x+y≤1),能够发出蓝色光。作为发光元件21,也可以使用出射蓝色以外的光(例如紫外光等)的元件。由第二透光性部件22覆盖发光元件21的上表面以及侧面。第二透光性部件22由透光性树脂22a构成。第二透光性部件22可包含在透光性树脂22a中分散含有的荧光体22b。透光性树脂22a例如是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荧光体22b由发光元件21发出的光激发,发出与发光元件21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波长的光。例如作为荧光体22b,能够使用YAG荧光体、β赛隆荧光体、KSF系荧光体或者MGF系荧光体等氟化物系荧光体、CASN系荧光体等氮化物荧光体等。荧光体也可以是量子点荧光体。第二透光性部件22可包含1种荧光体或者多种荧光体。另外,第二透光性部件22能够采用使单一的荧光体的层或者不同种类的荧光体的层层叠多层的构成。在发光元件21的下表面侧设有正负的一对电极23。在发光元件21的下表面设置覆盖部件24,电极23的表面(图3A中的下表面)从覆盖部件24露出。覆盖部件24也设于覆盖发光元件21的侧面的第二透光性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状光源,其特征在于,具备:/n导光板,其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以及从所述第一面贯通至所述第二面的贯通孔;/n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贯通孔;/n第一光调整部件,其在所述贯通孔内设于所述光源的上表面,具有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以及透光性;/n第二光调整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隔离地设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上,具有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以及透光性;以及/n第一透光性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与所述第二光调整部件之间以及所述光源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相比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调整部件,该第一透光性部件的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透过率更高。/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31 JP 2020-015664;20200925 JP 2020-1609361.一种面状光源,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光板,其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以及从所述第一面贯通至所述第二面的贯通孔;
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贯通孔;
第一光调整部件,其在所述贯通孔内设于所述光源的上表面,具有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以及透光性;
第二光调整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隔离地设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上,具有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性以及透光性;以及
第一透光性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与所述第二光调整部件之间以及所述光源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相比于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调整部件,该第一透光性部件的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透过率更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调整部件的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透过率比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的针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透过率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状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调整部件具有透光性树脂和所述透光性树脂中所含的光扩散材料,
所述第二光调整部件的所述光扩散材料的浓度比所述第一光调整部件的所述光扩散材料的浓度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林拓也桥本启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