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50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属于混合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搅拌轴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筒体底部连接出料管,且其一侧设置进料端,所述筒体远离进料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循环敲击筒体侧壁的振动装置,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稳压箱,所述稳压箱顶部封设有端盖,所述稳压箱底部开设与筒体内部连通的稳压口,且稳压箱底部于稳压口周侧设有用于封闭稳压口的滤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实现稳定下料,且防止粉状腻子粉原料逸散,充分保护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混合搅拌设备
,具体为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腻子粉是建筑装饰材料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滑石粉和胶水,刚刚购置的毛坯房表面的一层白色腻子,通常腻子的白度在九十以上细度在三百三十以上,腻子是用来墙面修补找平的一种基材,生产将腻子粉原料如:双飞粉、石膏粉、缓凝剂、增稠剂等,通过混合机将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混合混合处理。现有技术中,腻子粉的搅拌混合设备一般包括筒体、搅拌轴以及动力装置,筒体内部形成内腔,内腔底部连接出料管,出料管设置出料阀,搅拌轴转动连接于内腔内部且顶端与动力装置连接用于驱动,筒体一侧设置进料端,腻子粉原料通过进料端进入内腔,在搅拌轴的搅拌下进行充分混合,最后通过内腔底部的出料管排出混合完毕的成品腻子粉。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混合设备,受限于腻子粉原料的干性状态,搅拌完毕后腻子粉原料容易残留在筒体内部,且出料时,若想保持稳定出料,需开启进料端的开口,使内腔两端压力平衡才能利于出料,但混合后的原料仍为干性粉状,极易从进料端逸散到周围环境,容易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以及难以清理。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包括筒体、搅拌轴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筒体底部连接出料管,且其一侧设置进料端,所述筒体远离进料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循环敲击筒体侧壁的振动装置,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稳压箱,所述稳压箱顶部封设有端盖,所述稳压箱底部开设与筒体内部连通的稳压口,且稳压箱底部于稳压口周侧设有用于封闭稳压口的滤袋。优选的,所述稳压箱底部于稳压口周侧设置有支撑骨架,所述滤袋套设于支撑骨架上。优选的,所述滤袋为除尘滤袋。优选的,所述振动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表面的指示灯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线性振动马达。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朝向筒体外壁的一侧设有缓冲垫层。优选的,所述筒体包括竖直段以及设于竖直段下端且与出料管连接的渐缩段,且所述渐缩段呈弧状过度,其开口沿朝向出料管的方向逐渐缩小。优选的,所述搅拌轴包括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固定轴、设于固定轴周侧以及竖直段内的螺旋搅拌叶以及若干设于固定轴底部且与渐缩段内壁相适应的刀形搅拌叶。优选的,所述刀形搅拌叶共设有4组,且沿固定轴周侧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筒体侧壁设置振动装置,且在筒体顶部设置稳压箱,腻子粉原料搅拌完毕后,通过底部的出料管排出,残留在筒体内壁上的原料通过振动装置对筒体侧壁进行敲击,从而将这部分残留的原料抖落,使其能够顺利从出料管排出,同时,开启出料管后,将顶部的稳压箱的端盖开启,使筒体内部通过稳压口与外界环境连通,使原料能够顺利通过出料管排出,且稳压口上设置的滤袋能够对扬起的粉状原料进行拦截,防止原料通过稳压口逸散到周围环境。由此,能够实现对混合完成的腻子粉产品的稳定下料,且防止粉状腻子粉原料逸散,充分保护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凸显搅拌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安装架;2、筒体;21、进料端;211、进料盖;22、内腔;23、搅拌轴;231、固定轴;232、螺旋搅拌叶;233、刀形搅拌叶;24、竖直段;25、渐缩段;3、出料管;4、动力装置;5、振动装置;51、壳体;52、指示灯;53、线性振动马达;54、缓冲垫层;6、稳压箱;61、端盖;62、稳压口;63、滤袋;64、支撑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上端固定一筒体2,筒体2下端延伸至安装架1中部,筒体2下端安装出料管3,且筒体2一侧固定进料端21,进料端21上设有进料盖211,筒体2顶部安装动力装置4,筒体2内部形成内腔22,内腔22中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搅拌轴23,搅拌轴23的上端与动力装置4传动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4为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23进行固定,从而带动搅拌轴23进行转动。筒体2远离进料端21的一侧固定有用于循环敲击筒体2侧壁的振动装置5,筒体2顶部设有稳压箱6,稳压箱6顶部封设有端盖61,稳压箱6底部开设与筒体2内部连通的稳压口62,且稳压箱6底部于稳压口62周侧设有用于封闭稳压口62的滤袋6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稳压箱6顶部的端盖61通过设于稳压箱6两侧的气缸(图中未示出)驱动其开启或关闭,由此,可将气缸与驱动电机关联,待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后,气缸才将端盖61顶起,从而防止工作时混入外部空气导致腻子粉混合效果变差。优选的,稳压箱6底部于稳压口62周侧设置有支撑骨架64,滤袋63套设于支撑骨架64上,由此,通过支撑骨架64的支撑作用,能够防止滤袋63在压力的作用下反复吸入内腔22,从而充分防止滤袋63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优选的,滤袋63为除尘滤袋,由此,能够对即将逸散的粉尘进行充分阻挡,使其截留在内腔22以及除尘滤袋内,保护周围环境免受污染。优选的,振动装置5包括壳体51、设于壳体51表面的指示灯52以及设于壳体51内部的线性振动马达53,由此能够对壳体51产生周期性的振动,使得搅拌完毕的腻子粉原料能够顺利进入底部的出料管3排出,防止腻子粉原料残留。优选的,壳体51内部朝向筒体2外壁的一侧设有缓冲垫层54,由此,能够对前述线性振动马达53的周期振动产生缓冲,避免线性振动马达53直接与壳体51接触,从而防止壳体51与线性振动马达53磨损过快,延长其使用寿命。优选的,筒体2包括竖直段24以及设于竖直段24下端且与出料管3连接的渐缩段25,且渐缩段25呈弧状过度,其开口沿朝向出料管3的方向逐渐缩小,由此能够方便引导搅拌完的腻子粉进入底部的出料管3内进行排出。优选的,搅拌轴23包括与动力装置4传动连接的固定轴231、设于固定轴231周侧以及竖直段24内的螺旋搅拌叶232以及若干设于固定轴231底部且与渐缩段25内壁相适应的刀形搅拌叶233,由此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包括筒体(2)、搅拌轴(23)以及动力装置(4),所述筒体(2)底部连接出料管(3),且其一侧设置进料端(2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远离进料端(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循环敲击筒体(2)侧壁的振动装置(5),所述筒体(2)顶部设有稳压箱(6),所述稳压箱(6)顶部封设有端盖(61),所述稳压箱(6)底部开设与筒体(2)内部连通的稳压口(62),且稳压箱(6)底部于稳压口(62)周侧设有用于封闭稳压口(62)的滤袋(6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包括筒体(2)、搅拌轴(23)以及动力装置(4),所述筒体(2)底部连接出料管(3),且其一侧设置进料端(2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远离进料端(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循环敲击筒体(2)侧壁的振动装置(5),所述筒体(2)顶部设有稳压箱(6),所述稳压箱(6)顶部封设有端盖(61),所述稳压箱(6)底部开设与筒体(2)内部连通的稳压口(62),且稳压箱(6)底部于稳压口(62)周侧设有用于封闭稳压口(62)的滤袋(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箱(6)底部于稳压口(62)周侧设置有支撑骨架(64),所述滤袋(63)套设于支撑骨架(6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袋(63)为除尘滤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腻子粉搅拌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5)包括壳体(51)、设于壳体(51)表面的指示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剑涛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日升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