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24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8
一种电动泵,包括泵壳体、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控板组件,电动泵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转子组件设置于第一腔,定子组件和电控板组件设置于第二腔,隔离套包括底部,底部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下表面比上表面更靠近电控板组件,电动泵还包括一散热板,隔离套设置有泵轴限位部,除泵轴限位部,底部的下表面均与散热板接触设置,或除泵轴限位部,底部的下表面与散热板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电控板组件包括基板和发热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散热板与至少部分发热电子元器件直接接触,或至少部分散热板与至少部分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这样设置有利于电控板组件的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泵,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泵。
技术介绍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汽车性能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全自动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电动泵被大量运用于车用热管理系统中,并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电动泵包括电控单元,电控单元包括电控板组件,对于大功率泵来说,电控单元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累计到一定程度无法及时散出将会影响电控板组件的性能,从而降低电动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泵,有利于电控板组件的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泵,包括泵壳体、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控板组件,所述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所述泵内腔被一隔离套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电控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所述隔离套包括底部,所述底部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比所述上表面更靠近所述电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还包括一散热板,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电控板和所述下表面之间;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泵壳体分体设置,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泵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隔离套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隔离套通过冲压拉伸成形;所述隔离套还包括侧壁,所述定子组件套设于所述侧壁的外周,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侧壁内周,所述侧壁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底部的厚度;所述隔离套设置有泵轴限位部,所述泵轴限位部成形于所述底部,所述泵轴限位部向所述第二腔凸出设置,所述散热板对应所述泵轴限位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泵轴限位部穿过所述通孔,除所述泵轴限位部,所述底部的所述下表面均与所述散热板接触设置,或除所述泵轴限位部,所述底部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所述电控板组件包括基板和发热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正面;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板与至少部分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直接接触,或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板与至少部分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电动泵还包括一散热板,隔离套设置有泵轴限位部,散热板对应泵轴限位部设置有通孔,泵轴限位部穿过通孔,这样有利于相对降低整泵高度,使得整泵的结构更加紧凑;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除泵轴限位部,隔离套的底部的下表面均与散热板接触设置,或除泵轴限位部,隔离套的底部的下表面与散热板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这样一方面使得泵轴得到限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散热板与隔离套之间的传热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发热电子元器件与散热板之间的散热效率;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电控板组件包括基板和发热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散热板与至少部分发热电子元器件直接接触,或至少部分散热板与至少部分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由于至少部分散热板与至少部分发热电子元器件直接接触,或至少部分散热板与至少部分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这样有利于相对缩短至少部分发热电子元器件的热量传递给散热板的路径,加快发热电子元器件与散热板之间的传热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发热电子元器件与散热板之间的散热效率,进而有利于电控板组件的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动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动泵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或图2中散热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散热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或图2中第一壳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未装配图1或图2中电控板组件和底盖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或图2中电控板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电控板组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电动泵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电动泵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或图10中的电控板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电控板组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图2、图9、图10中隔离套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隔离套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图2、图9、图10中隔离套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隔离套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的电动泵能够为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工作介质提供流动动力,工作介质为包括50%乙二醇水溶液或者清水。参见图1,电动泵100包括泵壳体、转子组件3、定子组件4、泵轴5以及电控板组件9,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底盖6,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底盖6相对固定连接,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圈10,设置的第一环形密封圈10的结构可以阻止工作介质在连接处渗出,同时可以阻止外界介质渗入泵内腔;电动泵100还包括一隔离套7,隔离套7将泵内腔分隔为第一腔30和第二腔40,第一腔30能够有工作介质流过,第二腔40无工作介质流过,转子组件3设置于第一腔30,转子组件3包括转子31和叶轮32,叶轮32部分位于隔离套7内,定子组件4和电控板组件9设置于第二腔40,定子组件4与电控板组件9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隔离套7与定子组件4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圈20,设置的第二环形密封圈20的结构可以形成二道防御,充分保证外界介质不会渗入第二腔40。参见图1,第一壳体1为注塑件,注塑成形有进流口11和出流口12,电子泵100工作时,工作介质通过进流口11进入第一腔30,然后工作介质通过出流口离开第一腔30,电子泵100工作时,通过将接插件(图上未示出)插入电子泵100的接插口80内,使得电控板组件9上的控制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控制电路控制通过定子组件4的电流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从而控制定子组件4产生变化的磁场,转子组件3的转子31在磁场的作用下围绕泵轴5转动,从而使得进入第一腔30内的工作介质随着转子31做旋转运动,工作介质由于离心力离开第一腔30产生流动的动力。参见图1,图1为电动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电动泵100还包括一散热板8,散热板8与泵壳体分体设置,这里的“分体设置”是指散热板与泵壳体是独立加工而形成的两个不同的零部件,当然泵壳体可以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零部件固定连接而成,散热板8与泵壳体固定连接;隔离套7包括底部71,底部71包括上表面711和下表面712,下表面712比上表面711更靠近电控板组件9,至少部分上表面711能够与第一腔30内的工作介质接触,至少部分下表面712暴露于第二腔;至少部分散热板8设置于电控板组件9和下表面712之间,至少部分下表面712与至少部分散热板8直接接触,这样设置可以使隔离套7、散热板8和电控板组件9三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泵,包括泵壳体、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控板组件,所述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所述泵内腔被一隔离套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电控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所述隔离套包括底部,所述底部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比所述上表面更靠近所述电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还包括一散热板,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电控板和所述下表面之间;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泵壳体分体设置,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泵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n所述隔离套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隔离套通过冲压拉伸成形;所述隔离套还包括侧壁,所述定子组件套设于所述侧壁的外周,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侧壁内周,所述侧壁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底部的厚度;所述隔离套设置有泵轴限位部,所述泵轴限位部成形于所述底部,所述泵轴限位部向所述第二腔凸出设置,所述散热板对应所述泵轴限位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泵轴限位部穿过所述通孔,除所述泵轴限位部,所述底部的所述下表面均与所述散热板接触设置,或除所述泵轴限位部,所述底部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n所述电控板组件包括基板和发热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正面;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板与至少部分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直接接触,或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板与至少部分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泵,包括泵壳体、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控板组件,所述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所述泵内腔被一隔离套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电控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所述隔离套包括底部,所述底部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比所述上表面更靠近所述电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还包括一散热板,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电控板和所述下表面之间;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泵壳体分体设置,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泵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所述隔离套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隔离套通过冲压拉伸成形;所述隔离套还包括侧壁,所述定子组件套设于所述侧壁的外周,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侧壁内周,所述侧壁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底部的厚度;所述隔离套设置有泵轴限位部,所述泵轴限位部成形于所述底部,所述泵轴限位部向所述第二腔凸出设置,所述散热板对应所述泵轴限位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泵轴限位部穿过所述通孔,除所述泵轴限位部,所述底部的所述下表面均与所述散热板接触设置,或除所述泵轴限位部,所述底部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
所述电控板组件包括基板和发热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正面;至少部分所述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