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氧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20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吸氧支架,包括通气管、支撑框、以及连接架;支撑框设置在连接架上,支撑框在连接架上围合形成一个封闭框;通气管设置在封闭框内,通气管上设有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该吸氧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形成良好的呼吸空间,方便患者在眼科手术中进行吸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氧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吸氧支架。
技术介绍
眼科手术过程中,要求只暴露手术眼为手术野,颈部以上的其余部位,包括病人的口、鼻呼吸器官等均用手术专用的无菌布单覆盖。由于口、鼻呼吸器官自始至终被覆盖,无菌布单密封性好透气性差,而且无菌布单以下的呼吸空间狭小使得空间内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浓度高,极易造成呼吸困难而感觉很不舒适,这种状况对年轻患者或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的患者而言尚无大碍,但在时间较长的手术中,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以及习惯用口呼吸的患者来说,其缺点十分明显,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导致患者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濒死感。现有技术中,为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常采用鼻导管对患者进行供氧,但长时间使用鼻导管会造成患者不适,加上手术时需用无菌巾覆盖面部,往往会使病人感到憋闷,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病人在眼科手术过程中进行吸氧的辅助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氧支架,该吸氧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形成良好的呼吸空间,方便患者在眼科手术中进行吸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吸氧支架,包括通气管、支撑框、以及连接架;所述支撑框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支撑框在所述连接架上围合形成一个封闭框;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封闭框内,所述通气管上设有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优选的,所述通气管为弧形空心管。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包括竖直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杆上端的横杆;所述支撑框设置在所述横杆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框包括拱形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拱形支撑杆两端的连接杆;所述拱形支撑杆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横杆上。优选的,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拱形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通气管靠近所述横杆的一端,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通气管靠近所述拱形支撑杆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横杆与所述竖直杆铰接,所述竖直杆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横杆围绕所述竖直杆转动。优选的,所述竖直杆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竖直杆固定在手术床头。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板和定位螺栓,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供所述竖直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优选的,所述竖直杆为伸缩杆,和/或,所述横杆为伸缩杆。本技术提供的吸氧支架,包括通气管、支撑框、以及连接架;支撑框设置在连接架上,并在连接架上围合形成一个封闭框,通气管设置在封闭框的内部,通气管上设有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进气口的设置用于供氧气输入通气管,出气口的设置用于给病人供氧,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由于通气管设置在封闭框内部,支撑框在连接架上围合形成的封闭框,使用时,封闭框能够对布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在布单下方形成合适的呼吸空间,防止布单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下塌,对出氧孔造成遮挡或者使出氧孔周围的呼吸空间消失。同时,本技术提供的吸氧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将输氧管与进气口相连,氧气经通气管从出气口输出,相较于鼻导管而言,通气管不会与患者面部皮肤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由于输氧管直接与通气管相接,不与患者发生接触,因此,对于不同患者而言,无需每次都对输氧管进行更换,大大减少了氧气管的用量,节约了手术成本,减少医疗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由于省去了每次更换氧气管的时间,简化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接台时间。本技术提供的吸氧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形成良好的呼吸空间,方便患者在眼科手术中进行吸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吸氧支架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吸氧支架的展开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吸氧支架的折叠状态图;图中,1-通气管、11-进气口、12-出气口、2-支撑框、21-拱形支撑杆、22-连接杆、3-连接架、31-竖直杆、32-横杆、4-定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吸氧支架,包括通气管1、支撑框2、以及连接架3;支撑框2设置在连接架3上,支撑框2在连接架3上围合形成一个封闭框;通气管1设置在封闭框内,通气管1上设有进气口11,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12。本技术提供的吸氧支架,包括通气管1、支撑框2、以及连接架3;支撑框2设置在连接架3上,并在连接架3上围合形成一个封闭框,通气管1设置在封闭框的内部,通气管1上设有进气口11、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12。进气口11的设置用于供氧气输入通气管1,出气口12的设置用于给病人供氧,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由于通气管1设置在封闭框内部,支撑框2在连接架3上围合形成的封闭框,使用时,封闭框能够对布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在布单下方形成合适的呼吸空间,防止布单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下塌,对出氧孔造成遮挡或者使出氧孔周围的呼吸空间消失。同时,本技术提供的吸氧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将输氧管与进气口11相连,氧气经通气管1从出气口12输出,相较于鼻导管而言,通气管1不会与患者面部皮肤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由于输氧管直接与通气管1相接,不与患者发生接触,因此,对于不同患者而言,无需每次都对输氧管进行更换,大大减少了氧气管的用量,节约了手术成本,减少医疗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由于省去了每次更换氧气管的时间,简化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接台时间。本技术提供的吸氧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形成良好的呼吸空间,方便患者在眼科手术中进行吸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作为优选,通气管1可以是弧形空心管。将通气管1设置为弧形空心管,弧形的设计与头面形状接近,能够有效增大单下空间,避免布单遮盖鼻孔或出氧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恐惧感。作为优选,连接架3可以包括竖直杆31,以及设置在竖直杆31上端的横杆32;支撑框2设置在横杆32上。使用时,将竖直杆31固定在手术床头,横杆32设置在竖直杆31的上端,与竖直杆31形成一个倒L型支架,同时,支撑框2设置在横杆32上,与横杆32围合形成一个封闭框,倒L型支架与封闭框的配合,能够对布单起到良好的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支撑框、以及连接架;/n所述支撑框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支撑框在所述连接架上围合形成一个封闭框;/n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封闭框内,所述通气管上设有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支撑框、以及连接架;
所述支撑框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支撑框在所述连接架上围合形成一个封闭框;
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封闭框内,所述通气管上设有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为弧形空心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竖直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杆上端的横杆;
所述支撑框设置在所述横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包括拱形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拱形支撑杆两端的连接杆;
所述拱形支撑杆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横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拱形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吉林李垭谭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