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杯,包括盛药杯和出气口,所述盛药杯内腔底部设有凸起,且所述盛药杯内腔底部与所述凸起四周形成光滑的过渡弧面,所述凸起内设有中空的进气孔;所述盛药杯内设有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底部为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与所述凸起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凸起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内凹弧面与过渡弧面反射气流,反射后的气流形成湍流,湍流将药液送至凸起顶部使药液与气流一起运动,最终撞向内凹弧面产生气雾,简化了实现雾化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杯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雾化杯。
技术介绍
现有雾化杯所采用的进气嘴结构复杂,需要在进气嘴上方再盖上一个盖子,在盖子与进气嘴之间形成上下开放的环状空间,环状空间的下端与药液连通,环状空间上端环绕进气嘴的开口侧,压缩空气进入后会在进气嘴的开口四周形成负压,于是环状空间的压力小于外界压力,药液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环状空间,最终到达进气嘴的开口处,之后随着气流运动。常见的与雾化器配套的雾化杯结构简单,雾化杯摆放方式稍有不慎,雾化药物容易倒出或进入雾化芯内部后无法雾化,一方面造成药物浪费,另一方面影响治疗需要量,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雾化时需要保持雾化杯直立,要保持雾化吸入患者就无法自由活动头部,特别是婴幼儿,严重影响了患者舒适度。雾化杯与雾化器的连接管容易受气流量影响,当气流量过大,特别是氧雾时容易脱管,巨大流量的氧气外泄造成安全隐患。过大的气流量还会导致过度液体雾化,造成气雾外泄无效吸入,同时过量的气雾容易引起患者呛咳。而现有的电子手持雾化机虽然气流一定,保证了雾化效果,但是价格昂贵,且在使用时与结构简单雾化杯存在同样的需要直立,液体容易倒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进气嘴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为此提供一种雾化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雾化杯,包括盛药杯和出气口,所述盛药杯内腔底部设有凸起,且所述盛药杯内腔底部与所述凸起四周形成光滑的过渡弧面,所述凸起内设有中空的进气孔;所述盛药杯内设有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底部为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与所述凸起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凸起正上方。本技术所述的雾化杯采用内凹弧面与过渡弧面反射气流,反射后的气流形成湍流,湍流将药液送至凸起顶部使药液与高速气流一起运动,由于药液具有表面张力,位于过渡弧面的药液则被沿着凸起顶部方向流动的药液牵引,源源不断地流向凸起顶部的进气孔顶端,最终随着气流源源不断一起撞向内凹弧面,持续产生气雾,本雾化杯采用更简单的结构实现了现有技术中的雾化效果,节约了制造成本。优选地,所述进气孔的出气端位于所述内凹弧面所形成的腔体内。进气孔的出气端位于内凹弧面形成的腔体内能够更容易形成湍流。优选地,所述雾化杯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盛药杯螺纹连接,所述出气口穿过盖板。使用盖板密封盛药杯的上部开口能够避免药液外漏、造成药液浪费。优选地,所述盖板与雾化芯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雾化芯上部开口,所述上部开口与出气口连通;所述雾化芯侧面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连通雾化芯的上部开口与盛药杯的内部腔体。通孔将出气口与盛药杯的内部空间连通,使得雾化后的药液能够被病人吸入。优选地,每个所述通孔的尺寸为0.1~0.3mm,所述雾化芯的侧面形成圆台面,多个所述通孔位于圆台面上。控制通孔的外形尺寸能够使药液聚集在通孔处时产生张力,阻止药液进入雾化芯,造成药液的浪费;将药液设置在圆台面上能够使药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滑落,避免其堵塞通孔。优选地,所述盛药杯侧面底部设置有标识线。标识线起警戒作用,通过设置标识线,确保每次加药的量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药液淹没进气孔的出气端以及避免雾化杯倾倒后药液淹没通孔。优选地,所述进气孔的下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通过设置流量调节阀能够控制进入雾化杯的气体的量,由此避免过大的气流量导致的液体过度雾化、气雾外泄甚至是进气管从进气嘴上脱落引发事故。优选地,所述雾化杯侧面开设有加药孔,所述加药孔适配有塞子。通过设置加药孔,使得加药更加方便,加药孔上适配塞子能够确保药液不会从加药孔漏出。优选地,所述出气口连接有口含式吸气嘴或面罩式吸气装置。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经济效益方面,本产品在常用简易雾化杯基础上进行结构上的改进,简化了进气嘴处的结构,使得制造成本降低。在治疗方面能有效防止药液外泄造成浪费、药物过度气雾化的问题,保证了治疗效果。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不会因药液外泄而频繁加药,减少工作量;参照标识线可以确定加药的量是否过多,加药只需取下塞子通过加药孔加药,操作方便;气压阀可调节流量大小的设计,保证了最佳出雾量,避免了药物浪费和进气管脱管,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且本产品可重复使用,节约了成本,同时做到避免药液浪费、保证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雾化杯结构的剖面图;图2为气体在本技术的雾化杯内的流向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口含式吸气嘴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面罩式吸气装置的立体图;图中标记:1-雾化芯,11-通孔,12-内凹弧面,2-盛液杯,21-凸起,22-过渡弧面,23-进气孔,3-盖板,31-出气口,4-流量调节阀,5-塞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雾化杯,包括雾化芯1、盛药杯2、出气口31与盖板3。雾化芯1上部开口并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侧面由圆柱面与圆锥面组成,环绕所述圆锥面设置有多个通孔11,多个所述通孔11的尺寸为0.1~0.3mm;雾化芯1的底部为凹向其内部内凹弧面12。如图1、图3与图4所示,盛药杯2上部开口、内部中空、底部设置有凸起21;所述凸起21的外侧四周与盛药杯2的内腔底部形成光滑的过渡弧面22;凸起21竖直方向贯穿有进气孔23,所述进气孔23贯穿所述凸起21,并在所述凸起21的最上端为出气端;所述进气孔23的最下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4;所述盛药杯2的侧壁上开设有加药孔,所述加药孔适配有塞子5;所述盛药杯2的侧面底部设置有标识线。所述出气口31贯穿所述盖板3,所述盖板3与雾化芯1一体成型,且雾化芯1的上部开口形成的空腔与出气口31连通;所述盖板3与盛药杯2的上部开口螺纹连接且雾化芯1位于盛药杯的内部,雾化芯1的内凹弧面12位于凸起21的正上方且进气孔23的出气端位于内凹弧面12所形成的腔体内。如图4所示,所述出气口31连接有口含式吸气嘴。如图5所示,口含式吸气嘴也可替换成面罩式吸气装置。具体工作原理:先打开塞子5将药液加入盛药杯2,之后盖上塞子5,调节流量调节阀4控制通过的气体的量,利用压缩空气通过进气孔23形成高速气流。如图2所示,气流经内凹弧面12与过渡弧面22反射后形成湍流,湍流将药液送至凸起21的顶部使药液与高速气流一起运动,由于药液具有表面张力,位于过渡弧面的药液则被沿着凸起顶部方向流动的药液牵引,源源不断地流向凸起21顶部的进气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杯,包括盛药杯(2)和出气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药杯(2)内腔底部设有凸起(21),且所述盛药杯(2)内腔底部与所述凸起(21)四周形成光滑的过渡弧面(22),所述凸起(21)内设有中空的进气孔(23);所述盛药杯(2)内设有雾化芯(1),所述雾化芯(1)底部为内凹弧面(12),所述内凹弧面(12)与所述凸起(21)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凸起(21)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杯,包括盛药杯(2)和出气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药杯(2)内腔底部设有凸起(21),且所述盛药杯(2)内腔底部与所述凸起(21)四周形成光滑的过渡弧面(22),所述凸起(21)内设有中空的进气孔(23);所述盛药杯(2)内设有雾化芯(1),所述雾化芯(1)底部为内凹弧面(12),所述内凹弧面(12)与所述凸起(21)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凸起(21)正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23)的出气端位于所述内凹弧面(12)所形成的腔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还包括盖板(3),所述盖板(3)与盛药杯(2)螺纹连接,所述出气口(31)穿过盖板(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与雾化芯(1)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杰,陈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