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219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通风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包括隧道和连接卡箍,所述隧道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连接卡箍,所述连接卡箍下方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管道,所述防护管道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传感器,所述防护管道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防护管道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螺纹杆、螺纹筒、导轨槽和导向板,通过传感器监测到隧道内部空气污浊时,此时启动转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螺纹筒移动,进而使大型风机移动,此时可以通过大型风机的升降,有效的将隧道内部的污浊空气排出,通风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通风
,具体为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向山区扩展,高速公路隧道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由于隧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汽车在其中行驶时排出的废气不像在其他路段时会随自然风和交通风扩散到大气中,特别是对于距离长、交通量大的隧道,自然风和交通风对隧道内空气的置换能力差,导致汽车排出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亚硫酸气体和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会造成隧道内空气的污染,当CO质量浓度很大时,会危及人的身体;烟雾粉尘则会恶化视野,影响驾使人员的视线,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隧道内的通风问题,通常在隧道内设有隧道通风系统,现有隧道通风系统一般采用安装于隧道顶部的风机进行通风,其不能调节风机的高度,而风机在进行启动进行通风作用时,其只能对隧道上层的空气进行吹动,而下层的空气流通性则有限,其通风效果不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包括隧道和连接卡箍,所述隧道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连接卡箍,所述连接卡箍下方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管道,所述防护管道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传感器,所述防护管道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防护管道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内部设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大型风机,所述大型风机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端面与隧道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架和固定框,所述升降架上端面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外侧和升降架上方均与隧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内部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下端面与升降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侧螺旋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下端面与大型风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架内侧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升降架通过导轨槽滑动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另一端均与大型风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大型风机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部呈空心设置,所述支撑架位于防护机构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分为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烟雾浓度传感器,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烟雾浓度传感器交替设置在防护管道下方。优选的,所述升降架呈C型设置,所述导轨槽长度为升降架高度的0.8倍。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环和连接块,所述固定环左侧与防护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内部固定连接有呈上下分布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连接线位于导向杆之间,所述固定环右侧与防护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导向杆数量为两个,且导向杆关于固定环中心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导向杆呈中央细两侧粗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内径是连接线外径的2倍,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的距离是连接线直径的0.8倍。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伸缩管和连接环,所述伸缩管左侧与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部与连接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左侧与固定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管是由橡胶材质的板块构成,所述伸缩弹簧设置在连接线外侧。优选的,所述连接卡箍均呈垂直地面设置,且卡箍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升降架、转动电机、螺纹杆、螺纹筒、导轨槽和导向板,当通过传感器监测到隧道内部空气污浊时,此时通过启动转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螺纹筒移动,进而使得大型风机移动,此时可以通过大型风机的升降,有效的将隧道内部的污浊空气排出,通风效果更佳,而设置的导轨板保证大型风机稳定上下移动;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固定环、连接块、固定架和导向杆,通过导向杆的设置保证连接线在被拉动时,导向杆随之转动其不易导致连接线损坏,保证连接线的正常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伸缩管、连接环和伸缩弹簧,在大型风机升降时会带动连接线移动,而通过设置的伸缩弹簧保证在其复位时,其连接线复位,保证下次正常使用,同时支撑架的设置可以支撑伸缩管,保证伸缩管稳定带动连接线正常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隧道、2-连接卡箍、3-防护管道、4-传感器、5-控制器、6-固定机构、601-固定环、602-连接块、603-固定架、604-导向杆、7-防护机构、701-伸缩管、702-连接环、703-伸缩弹簧、8-大型风机、9-升降机构、901-升降架、902-固定框、903-转动电机、904-螺纹杆、905-螺纹筒、906-导轨槽、907-导向板、10-支撑架、11-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包括隧道1和连接卡箍2,隧道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连接卡箍2,连接卡箍2可以固定防护管道3,连接卡箍2下方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管道3,防护管道3可以保护连接线11,避免连接线11受外部影响而损坏,防护管道3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传感器4,防护管道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防护管道3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6,固定机构6包括固定环601和连接块602,固定环601左侧与防护管道3固定连接,固定环601内部固定连接有呈上下分布的连接块602,连接块60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603,固定架603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导向杆604,连接线11位于导向杆604之间,固定环601右侧与防护机构7固定连接,导向杆604数量为两个,且导向杆604关于固定环601中心呈上下对称分布,导向杆604呈中央细两侧粗设置,固定环601内径是连接线11外径的2倍,两个固定架603之间的距离是连接线11直径的0.8倍,这种设置保证连接线11稳定位于导向杆604中央,避免其脱落,同时保证连接线11外侧保护层不易被刮伤裸露,保证连接线11的正常使用寿命,固定机构6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7,防护机构7包括伸缩管701和连接环702,伸缩管701左侧与固定机构6固定连接,伸缩管701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702,连接环702内部与连接线11固定连接,连接环702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703,伸缩弹簧703左侧与固定机构6固定连接,伸缩管701是由橡胶材质的板块构成,伸缩弹簧703设置在连接线11外侧,这种设置在大型风机8复位时,其在伸缩弹簧70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包括隧道(1)和连接卡箍(2),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连接卡箍(2),所述连接卡箍(2)下方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管道(3),所述防护管道(3)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传感器(4),所述防护管道(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所述防护管道(3)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7),所述防护机构(7)内部设有连接线(11),所述连接线(11)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大型风机(8),所述大型风机(8)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9),所述升降机构(9)上端面与隧道(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9)包括升降架(901)和固定框(902),所述升降架(901)上端面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02),所述固定框(902)外侧和升降架(901)上方均与隧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902)内部设有转动电机(903),所述转动电机(903)下端面与升降架(90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903)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04),所述螺纹杆(904)外侧螺旋连接有螺纹筒(905),所述螺纹筒(905)下端面与大型风机(8)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架(901)内侧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导轨槽(906),所述升降架(901)通过导轨槽(906)滑动连接有导向板(907),所述导向板(907)另一端均与大型风机(8)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包括隧道(1)和连接卡箍(2),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连接卡箍(2),所述连接卡箍(2)下方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管道(3),所述防护管道(3)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传感器(4),所述防护管道(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所述防护管道(3)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7),所述防护机构(7)内部设有连接线(11),所述连接线(11)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大型风机(8),所述大型风机(8)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9),所述升降机构(9)上端面与隧道(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9)包括升降架(901)和固定框(902),所述升降架(901)上端面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02),所述固定框(902)外侧和升降架(901)上方均与隧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902)内部设有转动电机(903),所述转动电机(903)下端面与升降架(90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903)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04),所述螺纹杆(904)外侧螺旋连接有螺纹筒(905),所述螺纹筒(905)下端面与大型风机(8)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架(901)内侧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导轨槽(906),所述升降架(901)通过导轨槽(906)滑动连接有导向板(907),所述导向板(907)另一端均与大型风机(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风机(8)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内部呈空心设置,所述支撑架(10)位于防护机构(7)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4)分为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烟雾浓度传感器,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烟雾浓度传感器交替设置在防护管道(3)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P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隧道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901)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执欣李峰黄亮陈一四安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惠齐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