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210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6
本申请涉及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S1、确定铺设路面的路线,并沿着路线开凿基坑,在基坑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沉降水井和储存水井;S2、在基坑内沿着基坑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支柱组以及多根支撑梁;S3、在基坑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框架和再生面板,支撑框架为网格状,且支撑框架开设有若干个单元格,将支撑框架与基坑顶部的侧壁固定,再将再生面板放置在单元格内;S4、再生面板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再生面板和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使再生面板和支撑梁固定,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使再生面板和支撑框架固定。本申请具有对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路面是指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质量良好的路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其表面应达到平整、密实和抗滑的要求。在传统的路面建设施工时需要使用混凝土、沙子、碎石等一些材料,在施工时需要进行氧化,道路路面表面往往都是铺设有沥青层,并在道路的两侧设置有排水井,在下雨时雨水流入至排水井进行排流。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下雨天时,传统的道路直接使雨水流入至排水井进行排流,而无法对雨水进行收集,进而存在有水资源浪费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对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铺设路面的路线,并沿着路线开凿基坑,在基坑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沉降水井,沉降水井与基坑的内部相连通,在沉降水井背离基坑的一侧设置有储存水井,储存水井与沉降水井相连通;S2、在基坑内沿着基坑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支柱组以及多根支撑梁,支撑梁与支柱组相对应,每组支柱组均包括多根支撑柱,将支撑柱固定在基坑内,再将支撑梁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部固定;S3、在基坑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框架和再生面板,支撑框架为网格状,且支撑框架开设有若干个单元格,将支撑框架与基坑顶部的侧壁固定,再将再生面板放置在单元格内;>S4、再生面板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再生面板和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使再生面板和支撑梁固定,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使再生面板和支撑框架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和支撑梁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为再生面板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支撑框架和再生面板构成路面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固定,当下雨时,雨水先透过再生面板流入至基坑内,然后再从基坑内流入至沉降水井内,在沉降水井内使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当水位到达沉降水井和储存水井的连通位置时,雨水流入至储存水井内进行储备,从而通过以上结构,对雨水起到了良好的收集效果,进而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可选的,在S1中,基坑的内底壁沿着基坑的长度方向固设有导流体,导流体沿着基坑的中部向基坑的两侧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体为流入至基坑内的雨水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加快的雨水流至基坑的两侧,并使雨水从基坑两侧再流入至沉淀水井内,使雨水不易在基坑内发生溢水现象。可选的,在S4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第一插接杆和插接套,连接杆的顶部与再生面板相对固定,插接套的底部与支撑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插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插接杆分别与连接杆靠近底部的两侧铰接,插接套开设有与第一插接杆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再生面板放置在单元格内,并使连接杆插入至插接套内,同时第一插接杆向两侧打开,使第一插接杆插入至第一插接孔内,从而使连接杆和插接套之间固定,又因连接杆和再生面板之间相对固定,插接套与支撑梁相对固定,从而使支撑梁为再生面板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插接套内设有两个用于使第一插接杆向远离连接杆方向转动的触发杆,触发杆位于连接杆的两侧,且触发杆的底部与插接套的内底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插入至插接套内时,触发杆与第一插接杆抵接,并使第一插接杆向着远离连接杆的方向打开,使第一插接杆插入至第一插接孔内,此时第一插接杆的上表面与插接套在第一插接孔处的内顶壁抵接,第一插接杆的下表面与触发杆的顶部抵接,进而实现了连接杆和插接套之间的固定。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固设有抵接块,第一插接杆与抵接块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杆未插入至插接套之前时,第一插接杆与抵接块抵接,使第一插接杆和连接杆之间保持一定角度,从而使连接杆在插入插接套内时方便触发杆将第一插接杆打开。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堵块、围绕成圆环型的弧形板、固设在相邻弧形板之间的张紧弹簧以及与弧形板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插接杆,再生面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从上表面贯通至内部的空腔,堵块位于空腔内并与再生面板固定连接,再生面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从下表面贯通至内部的通孔,通孔与空腔相连通,弧形板和张紧弹簧均设置有四个且位于空腔内,堵块为倒圆台形,且弧形板的内壁与堵块的侧壁抵接,第二插接杆沿着朝向再生面板的边线方向与再生面板滑动连接,支撑框架在单元格处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插接杆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堵块安装在空腔内,堵块在与弧形板的内壁抵接后,使弧形板向外涨开,并使张紧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弧形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着第二插接杆插入至第二插接孔内,从而提高了再生面板和支撑梁架之间的固定效果。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从通孔内穿过位于空腔内,且连接杆的顶部固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开口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对连接杆向下移动的最大距离起到了限制作用,避免连接杆和再生面板之间发生脱离。可选的,所述插接套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插接套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底部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再生面板进行拆卸时,将堵块从空腔的顶部取出,张紧弹簧可自动带动弧形板复位,并使第二插接杆从第二插接孔内拔出,复位弹簧释放弹力使连接杆向上移动,并使第一插接杆从第一插接孔内拔出,从而工作人员便可将再生面板取下,为工作人员对再生面板的拆卸工作提供了方便。可选的,所述再生面板在空腔顶部的位置预制有螺纹套,堵块的顶部固设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周向侧壁加工有外螺纹,连接块和螺纹套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堵块放置在空腔处,并转动堵块,使连接块和螺纹套螺纹连接,便可实现堵块和再生面板之间的连接固定,从而为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堵块提供了方便。可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在每个单元格处的内壁固定有凸台,再生面板的底部与凸台的顶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再生面板放置在单元格内,通过凸台进一步为再生面板在单元格内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基坑的两侧增设沉淀水井和储存水井,从而起到对雨水的收集作用,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2.在基坑内增设导流体,加快了雨水从基坑流入至沉淀水井的速度,降低基坑内水位发生漫溢的现象;3.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提高了再生面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基坑、沉降水井和储存水井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第一连接组件固定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第一连接组件解开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再生面板内部的结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确定铺设路面的路线,并沿着路线开凿基坑(1),在基坑(1)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沉降水井(11),沉降水井(11)与基坑(1)的内部相连通,在沉降水井(11)背离基坑(1)的一侧设置有储存水井(12),储存水井(12)与沉降水井(11)相连通;/nS2、在基坑(1)内沿着基坑(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支柱组以及多根支撑梁(21),支撑梁(21)与支柱组相对应,每组支柱组均包括多根支撑柱(2),将支撑柱(2)固定在基坑(1)内,再将支撑梁(21)的底部与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nS3、在基坑(1)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框架(3)和再生面板(4),支撑框架(3)为网格状,且支撑框架(3)开设有若干个单元格(32),将支撑框架(3)与基坑(1)顶部的侧壁固定,再将再生面板(4)放置在单元格(32)内;/nS4、再生面板(4)和支撑梁(2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5),再生面板(4)和支撑框架(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6),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使再生面板(4)和支撑梁(21)固定,通过第二连接组件(6)使再生面板(4)和支撑框架(3)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铺设路面的路线,并沿着路线开凿基坑(1),在基坑(1)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沉降水井(11),沉降水井(11)与基坑(1)的内部相连通,在沉降水井(11)背离基坑(1)的一侧设置有储存水井(12),储存水井(12)与沉降水井(11)相连通;
S2、在基坑(1)内沿着基坑(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支柱组以及多根支撑梁(21),支撑梁(21)与支柱组相对应,每组支柱组均包括多根支撑柱(2),将支撑柱(2)固定在基坑(1)内,再将支撑梁(21)的底部与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
S3、在基坑(1)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框架(3)和再生面板(4),支撑框架(3)为网格状,且支撑框架(3)开设有若干个单元格(32),将支撑框架(3)与基坑(1)顶部的侧壁固定,再将再生面板(4)放置在单元格(32)内;
S4、再生面板(4)和支撑梁(2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5),再生面板(4)和支撑框架(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6),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使再生面板(4)和支撑梁(21)固定,通过第二连接组件(6)使再生面板(4)和支撑框架(3)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基坑(1)的内底壁沿着基坑(1)的长度方向固设有导流体(13),导流体(13)沿着基坑(1)的中部向基坑(1)的两侧倾斜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第一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杆(51)、第一插接杆(52)和插接套(53),连接杆(51)的顶部与再生面板(4)相对固定,插接套(53)的底部与支撑梁(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插接杆(5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插接杆(52)分别与连接杆(51)靠近底部的两侧铰接,插接套(53)开设有与第一插接杆(52)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孔(5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性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套(53)内设有两个用于使第一插接杆(52)向远离连接杆(51)方向转动的触发杆(532),触发杆(532)位于连接杆(51)的两侧,且触发杆(532)的底部与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辉张海滨王文卓李博王丽丽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