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具有跨种裂解能力的弧菌噬菌体及其应用。所述具有宽裂解谱的弧菌噬菌体,拉丁名为Vibrio parahaemolyticus,被命名为vB_VpaS_PG28,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393,于2018年9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学中心;优选地,所述弧菌噬菌体能够裂解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上述噬菌体对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具有高效的跨种裂解活性,所述噬菌体单次泼洒养殖水体后,能够显著降低水体中副溶血弧菌的数量;将噬菌体拌料后饲喂或将对虾浸浴噬菌体,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提高对虾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具有跨种裂解能力的弧菌噬菌体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株具有跨种裂解特征的宽裂解谱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革兰氏阴性嗜盐菌,其菌体呈杆状、弧状或丝状,大部分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有单端鞭毛和侧鞭毛,能运动并可以黏附。副溶血弧菌可游离在水中,也可附着在活动或静止的物体上,如浮游动物、鱼类、贝类及悬浮颗粒的表面,是一种在海洋和河口环境中常见的细菌。副溶血弧菌可在10~44℃(最适温度35~37℃)、pH=5~11、NaCl含量为3~8%的条件下生长。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是革兰氏阴性嗜盐菌,其菌体呈短杆状,无芽孢、荚膜,单独存在或尾端相连成“C”或“S”形,兼性厌氧海生弧菌,适宜温度为17~35℃。副溶血弧菌常常从海产品中分离出来,普遍存在于对虾、蟹类、牡蛎、贻贝和蛤蜊等海产品中,其中对虾养殖时受到副溶血弧菌的影响尤为明显。副溶血弧菌是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HPND,acutehepatopancreaticnecrosisdisease)的致病菌,是对虾养殖场一种新型的爆发性的病害,即早期死亡综合征(EMS,earlymortalitysyndrome)。该病最早于2009年在中国海南首次报道,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具有致死率高、发病急、传染性强等特点。该病害已经对国内及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冲击,使得对虾产量急剧下降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溶藻弧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水及河口处,并且数量居海水类弧菌之首,但其为嗜温菌,从夏季到冬季,由赤道向两极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数量也明显减少。另外,溶藻弧菌也大量分布在海洋动物中,是鱼、虾、贝等海水养殖动物的条件致病菌。目前,对弧菌疾病的防治方法多停留在改良养殖环境、改善虾苗的抗病性、使用化学性药物和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等方面。随着抗生素及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水体严重污染,水产品的品质明显降低。近年来,人们更倾向采用生物方法进行防治,噬菌体制剂得到大力发展。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病毒的总称,其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不具备细胞结构,只能寄生生活,分布十分广泛,凡是细菌存在之处几乎都有相应的噬菌体。利用噬菌体制剂在治疗细菌性水产养殖疾病方面有诸多优势:1)对细菌耐药性适应性强,虽然细菌也会对噬菌体产生抗性,然而噬菌体能够适应宿主生物的变异,从而裂解宿主菌;2)专一性强,噬菌体只针对其特定的细菌病原菌作为宿主,不会破坏正常菌群;3)无残留、无毒害,噬菌体具有宿主依赖性,随宿主的清除而消亡,不会残留在动物体内,而且噬菌体的降解终产物为氨基酸和核苷酸对人和动物无影响。目前,关于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应用,仅见于对食品表面和器具表面的消毒,将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制剂用作养殖环境水体消毒、饲料添加剂等还未见报道。此外,公开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都具有相同的缺点,即裂解谱较窄,不具备跨种裂解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具有跨种裂解能力的高效裂解活性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及应用。该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具有跨种裂解能力及高效的裂解活性,可被用于防治因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感染导致的疾病,也可制备为水体消毒剂应用于水产养殖,旨在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因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感染而导致发病急、改水慢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宽裂解谱的弧菌噬菌体,其拉丁名为Vibrioparahaemolyticus,被命名为vB_VpaS_PG28,保藏编号为CGMCCNO.16393,于2018年9月26日被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学中心。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弧菌噬菌体基因组大小为77598bp,为双链DNA。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弧菌噬菌体基因组含有与噬菌体宿主裂解相关的细胞壁水解酶,基因序列见序列表SEQIDNo.1,位置分别为72760-73029bp。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弧菌噬菌体基因组含有保守的dCTP脱氨酶,基因序列见序列表中SEQIDNo.2,位置为59674-60225bp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科。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方面提供所述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副溶血弧菌或溶藻弧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疾病选自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偷死病)或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S)的弧菌病。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或预防副溶血弧菌或溶藻弧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药物为外用药物或饲料添加剂。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体消毒用添加剂,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弧菌噬菌体。可选地,上述噬菌体通过拌料口服给药,饲喂0.5h后即可在对虾肝胰腺中检测到噬菌体,饲喂一次可在对虾肝胰腺中存在3d以上。通过饲喂噬菌体浸润后的饲料,可使因肌肉注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发病的南美白对虾的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与对照相比,可显著提高对虾存活率。优选地,所述疾病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本专利技术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B_VpaS_PG28可为控制由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提供环保新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在制备防治水产品在养殖、运输及保存过程中的细菌污染的制剂中的用途。优选地,水体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为上述噬菌体vB_VpaS_PG28,使用前噬菌体制剂的浓度为1×1010PFU/mL以上。上述水体消毒剂使用方法简便,可有效减少养殖环境中的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等致病性弧菌的数量。优选地,所述水体消毒剂可制备成不同剂型,用于对水体进行消毒或对病原菌的监测,剂型为粉剂、混悬剂、分散体或溶液剂。优选地,所述水体消毒剂还包含其他相配合的杀菌活性成分或其他佐剂。如能延长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有效期的保护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对虾饲料添加剂,其包括上述噬菌体vB_VpaS_PG28。上述噬菌体作为饲料添加剂添加入南美白对虾的饲料中,能有效预防由于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而导致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等疾病,降低死亡率,提高虾苗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优选地,饲料中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含量为1×108PFU/g以上。该条件下,对对虾因感染副溶血弧菌而导致的疾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对虾浸浴噬菌体后可有效控制因感染副溶血弧菌导致的死亡,显著提高对虾保护率。由此可推断,噬菌体制剂可用于南美白对虾虾苗分塘前的处理,能够预防副溶血弧菌感染,减少发病率,提高对虾成活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高效跨种裂解活性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及其应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上述噬菌体对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具有强烈的裂解作用,可由宿主菌特异性扩增,且增殖时间短,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宽裂解谱的弧菌噬菌体,其特征在于,拉丁名为Vibrio parahaemolyticus,被命名为vB_VpaS_PG28,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393,于2018年9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学中心;优选地,所述弧菌噬菌体能够裂解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宽裂解谱的弧菌噬菌体,其特征在于,拉丁名为Vibrioparahaemolyticus,被命名为vB_VpaS_PG28,保藏编号为CGMCCNO.16393,于2018年9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学中心;优选地,所述弧菌噬菌体能够裂解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菌噬菌体,所述的弧菌噬菌体的基因组含有与噬菌体宿主裂解相关的细胞壁水解酶,基因序列见序列表SEQIDNo.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菌噬菌体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由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或饲料中的用途;优选地,药物为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为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或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菌噬菌体在制备防治水产品在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强,任慧英,孙虎芝,闫艳新,徐帆,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