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校正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95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校正工具,该光学校正工具包括第一本体、光发射器、光接收器、第二本体以及光反射元件。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衔接口以及第二衔接口。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设置于第一本体内。第二本体具有相连通的第三衔接口以及通道。第三衔接口配置以可选择地衔接第一衔接口与第二衔接口中的一者。光反射元件设置于通道内。当第三衔接口衔接第一衔接口时,光发射器光耦合至光反射元件。当第三衔接口衔接第二衔接口时,光接收器光耦合至光反射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校正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校正工具。
技术介绍
一种校正即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PCR)仪的公知方法是利用荧光校正套件样本。然而,由于其固有的特性,荧光校正套件存在许多缺点。一般来说,荧光校正套件样本必须在冷冻低温下保存。一旦荧光校正套件开封,其保质期很短。供应商建议的保质期通常为六个月。在室温和冷冻温度之间反复融化会导致荧光校正套件的性能下降。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光学校正工具,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前述问题的光学校正工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光学校正工具包括第一本体、光发射器、光接收器、第二本体以及光反射元件。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衔接口以及第二衔接口。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设置于第一本体内。第二本体具有相连通的第三衔接口以及通道。第三衔接口配置以可选择地衔接第一衔接口与第二衔接口中的一者。光反射元件设置于通道内。当第三衔接口衔接第一衔接口时,光发射器光耦合至光反射元件。当第三衔接口衔接第二衔接口时,光接收器光耦合至光反射元件。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具有透光部邻接通道。当第三衔接口衔接第一衔接口时,光发射器经由光反射元件光耦合至透光部。当第三衔接口衔接第二衔接口时,光接收器经由光反射元件光耦合至透光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透光部为孔洞。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具有两透光部。两透光部分别位于第二本体的相反两侧。光反射元件位于两透光部之间。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校正工具进一步包括致动元件,配置以使光反射元件转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校正工具进一步包括致动元件,配置以使光反射元件变形。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反射元件包括棱镜以及分光层。棱镜具有相连的两表面。此两表面排列于两透光部之间。分光层覆盖于此两表面上。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校正工具进一步包括中性密度滤光片。中性密度滤光片设置于第一本体内,并毗邻第二衔接口。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校正工具进一步包括透镜组。透镜组设置于通道内,并毗邻第三衔接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光学校正工具应用于即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PCR)仪。此qPCR仪包括检测插槽。检测插槽具有入光区以及出光区。光学校正工具包括第一本体、光发射器、光接收器、第二本体以及光反射元件。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衔接口以及第二衔接口。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设置于第一本体内。第二本体具有相连通的第三衔接口以及通道。第三衔接口配置以可选择地衔接第一衔接口与第二衔接口中的一者。光反射元件设置于通道内,并配置以随着第二本体相对检测插槽转向而可选择地光耦合至入光区与出光区中的一者。综上所述,于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校正工具中,通过将第二本体的第三衔接口衔接第一本体的第一衔接口,即可将光学校正工具中的光发射器用于校正qPCR仪中的光接收器。相对地,通过将第二本体的第三衔接口衔接第一本体的第二衔接口,即可将光学校正工具中的光接收器用于校正qPCR仪中的光发射器。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校正工具可通过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不同组合方式而形成不同的功能模块。并且,使用者仅需将第二本体插入qPCR仪的检测插槽,即可使光学校正工具的光反射元件光耦合至光学校正工具中的光发射器,或使光学校正工具中的光接收器光耦合至qPCR仪中的光发射器之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校正工具容易让使用者操作,从而可快速地进行校正程序。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校正工具以及即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PCR)仪组合前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为示出图1中的光学校正工具与qPCR仪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2B为示出图2A中的光学校正工具与qPCR仪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3A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校正工具以及qPCR仪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3B为示出图3A中的光学校正工具与qPCR仪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4A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校正工具以及qPCR仪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4B为示出图4A中的光学校正工具与qPCR仪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5A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校正工具以及qPCR仪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5B为示出图5A中的光学校正工具与qPCR仪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6为示出图5A中的光反射元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200、300、400:光学校正工具110:第一本体111:第一衔接口112:第二衔接口120:光发射器130:光接收器140、240:第二本体141:第三衔接口142:通道143、243a、243b:透光部150、250、350、450:光反射元件160:中性密度滤光片170:透镜组280、380:致动元件451:棱镜452:分光层900:即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仪910:检测插槽911:入光区912:出光区920:光发射器930:光接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之。请参照图1至图2B。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校正工具100以及即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PCR)仪900组合前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为示出图1中的光学校正工具100与qPCR仪900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2B为示出图2A中的光学校正工具100与qPCR仪900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2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光学校正工具100应用于qPCR仪900。qPCR仪900包括检测插槽910、光发射器920以及光接收器930。检测插槽910具有入光区911以及出光区912。在操作qPCR仪900时,检测人员可将样本(例如,容纳于透明容器内)放置于检测插槽910内,并使光发射器920发光经由检测插槽910的入光区911照射至样本,再以光接收器930经由检测插槽910的出光区912接收通过样本的光。藉此,检测人员即可根据光接收器930的收光信号来获得样品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或参数。光学校正工具100用来检测qPCR仪900的光发射器920与光接收器930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校正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衔接口以及一第二衔接口;以及/n一光发射器,设置于该第一本体内;/n一光接收器,设置于该第一本体内;/n一第二本体,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三衔接口以及一通道,其中该第三衔接口配置以可选择地衔接该第一衔接口与该第二衔接口中的一者;以及/n一光反射元件,设置于该通道内,/n其中当该第三衔接口衔接该第一衔接口时,该光发射器光耦合至该光反射元件,并且当该第三衔接口衔接该第二衔接口时,该光接收器光耦合至光反射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31 TW 1091029371.一种光学校正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衔接口以及一第二衔接口;以及
一光发射器,设置于该第一本体内;
一光接收器,设置于该第一本体内;
一第二本体,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三衔接口以及一通道,其中该第三衔接口配置以可选择地衔接该第一衔接口与该第二衔接口中的一者;以及
一光反射元件,设置于该通道内,
其中当该第三衔接口衔接该第一衔接口时,该光发射器光耦合至该光反射元件,并且当该第三衔接口衔接该第二衔接口时,该光接收器光耦合至光反射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校正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本体具有一透光部邻接该通道,当该第三衔接口衔接该第一衔接口时,该光发射器经由该光反射元件光耦合至该透光部,并且当该第三衔接口衔接该第二衔接口时,该光接收器经由该光反射元件光耦合至该透光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校正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为一孔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校正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本体具有两透光部,分别位于该第二本体的相反两侧,并且该光反射元件位于该两透光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校正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致动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勃游杰颖高于凯颜翊安李浚荣许舒婷黄菘斌柯妮妗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