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74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可取放地设置于锅体,所述锅体具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上设置有支撑座,锅盖对应设置有支撑件,锅盖可与锅体解锁、锁合、开盖或合盖,支撑座具有外侧封闭的插槽,插槽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支撑件具有开盖时与支撑座相支撑,且使锅盖倾斜设置于锅体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下,支撑件与插槽的外侧相抵靠,支撑件的端部与插槽的内侧配合。如此由于插槽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所以锅盖将以大倾斜的状态侧立在锅体上,因此使得锅盖重心位于支撑座外侧,且尽可能远离支撑座,如此,锅盖在误触碰的时候,抵靠倾倒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使得锅盖能够稳稳的侧立在第一位置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
本技术属于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电压力煲的锅盖与锅体之间大多通过旋合使锅盖和锅体连接成整体。在使用时,通过旋转锅盖使其与锅体扣合或解锁。由于锅盖与锅体是两个独立的零部件,因此需要寻找一个适当的位置来放置锅盖,这就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锅盖的放置问题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锅盖在打开的时候仍然能与锅体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例如可以通过将锅盖设置为双层盖结构,即在开、合盖的时候,只有内盖旋转,外盖不动,这样可将外盖通过转轴与锅体铰接在一起实现翻盖;但此时锅盖无法从锅体上拆下,导致不方便清洗。一些现有技术公开了锅盖与锅体可拆的连接形式,并使得可拆后的锅盖可实现类似连体锅盖侧立放置在锅体上,此时用户若不想完全拆下锅盖,则可将锅盖侧立放置在锅体,免去锅盖取放的麻烦;具体的,锅盖具有可以在锅体外侧设置周向的导轨,锅盖上设有与导轨滑动配合的通孔,锅盖通过通孔套装在锅体外侧的导轨上,当开、合盖时,锅盖上的通孔绕导轨周向滑动,当翻盖时锅盖上的通孔以设置在锅体外侧的导轨为轴转动,实现锅盖的相对旋转及翻转开合;还可以是在锅体上设置与所述锅体转动连接的转动件,且转动件开设有插槽,在锅盖设置有与所述插槽适配的插板,通过插板与转动件的配合实现锅盖的打开与固定。但无论上述哪种方式,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侧立放置时,锅盖相对锅体的倾斜角度较小,使得锅盖在误触碰时极易向锅体一侧倾倒,无法维持锅盖的侧立状态。2、在锅盖与锅体间的可拆结构实现连接的时候,锅盖与锅体盖合状态下,锅盖无法实现上下方向的脱离,所以无法快速开盖;一些现有技术中实现了上述情况下的上下方向上的快速脱离,但在锅盖开盖角度很小时,锅盖与锅体间的可拆结构就实现了连接,用户便不能再完成锅盖的拆卸,这样严重影响了合盖体验。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锅体,所述锅体具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锅盖对应设置有支撑件,所述锅盖可与所述锅体解锁、锁合、开盖或合盖,所述支撑座具有外侧封闭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所述支撑件具有开盖时与所述支撑座相支撑,且使所述锅盖倾斜设置于所述锅体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插槽的外侧相抵靠,所述支撑件的端部与所述插槽的内侧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插槽具有插入槽和钩接槽,所述插入槽设在所述支撑座的外侧,所述钩接槽设在支撑座的内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件具有沿所述锅盖径向方向延伸的倚靠部,以及沿所述锅盖厚度方向延伸的钩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倚靠部与所述支撑座线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插入槽具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由所述插入槽的开口位置的外侧向所述钩接槽的开口位置延伸,所述钩部具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曲率小于所述导向结构的曲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座的外侧设有支撑部,内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锅体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座在所述锅体上的周向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倚靠部与支撑座的第一支撑位置位于所述过渡部上或外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结构靠近所述钩接槽的位置具有第二支撑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件向所述锅盖厚度方向一侧延伸的长度不超过所述锅盖的下侧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盖具有锁盖,通过锁盖与锅体实现锁合或解锁。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所述锅体具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上设置有支撑座,在锅盖上设置支撑件的方式来实现锅盖相对于锅体的可拆连接,这种结构能够使得锅盖可以直接放置于锅体,一方面节省锅盖放置空间的同时便于用户的操作,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支撑座上设有外侧封闭的插槽,插槽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从而使得支撑件与支撑座相支撑时,倾斜设置与第一位置下的锅盖,一侧与插槽的外侧相抵靠,另一侧的端部与插槽的内侧配合;如此由于插槽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所以锅盖将以大倾斜的状态侧立在锅体上,因此使得锅盖重心位于支撑座外侧,且尽可能远离支撑座,如此,锅盖在误触碰的时候,抵靠倾倒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使得锅盖能够稳稳的侧立在第一位置下。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处于第三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盖位于第二位置下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与支撑座配合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一开盖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盖位于第一位置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盖位于第一位置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圈的径向方向上的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圈切向方向过插槽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持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00锅体、101、壳体、102、外锅、103、支撑圈、104、底座、105、内胆、110支撑座、111限位部、112支撑部、113倚靠部、114钩部、116导向部、117、导向结构、118、过渡部、119、限位凸起,120插槽、121插入槽、122钩接槽;200锅盖、201、锁盖、210支撑件、211、第一支撑位置、212、第二支撑位置、213、弧形配合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锅体,所述锅体具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锅盖对应设置有支撑件,所述锅盖可与所述锅体解锁、锁合、开盖或合盖,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座具有外侧封闭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n所述支撑件具有开盖时与所述支撑座相支撑,且使所述锅盖倾斜设置于所述锅体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插槽的外侧相抵靠,所述支撑件的端部与所述插槽的内侧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锅体,所述锅体具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锅盖对应设置有支撑件,所述锅盖可与所述锅体解锁、锁合、开盖或合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具有外侧封闭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
所述支撑件具有开盖时与所述支撑座相支撑,且使所述锅盖倾斜设置于所述锅体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插槽的外侧相抵靠,所述支撑件的端部与所述插槽的内侧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具有插入槽和钩接槽,所述插入槽设在所述支撑座的外侧,所述钩接槽设在支撑座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沿所述锅盖径向方向延伸的倚靠部,以及沿所述锅盖厚度方向延伸的钩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倚靠部与所述支撑座线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槽具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由所述插入槽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金延东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