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和一种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673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扶手和一种座椅,所述扶手包括一扶手面板、一滑杆和一扶手架;所述扶手面板固接于滑杆上方,并与滑杆联动设置;所述扶手架包括一长条形的槽形构件和一扶手杆,所述槽形构件一体连接于扶手杆的顶部,所述滑杆可前后移动地固定于槽形构件内。所述座椅包括底座、座板和靠背,以及两个所述的扶手,两所述扶手分别设于座板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扶手可以调节前后位置,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扶手和一种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具和扶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扶手和一种座椅。
技术介绍
座椅作为使用者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具,是不可缺少的家具之一,在座椅两侧增设扶手装置以供使用者放置手臂已是常见设计,原先的扶手装置多为固定式,无法根据使用者的身材、手臂长度、习惯弯曲角度等进行调整。而扶手可调节的座椅能带给使用者更好的就坐体验;目前市场上的座椅扶手,一般只具有高度调整、宽度调整以及小范围的角度调整功能。如图1和图2,中国专利名称“扶手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7874504B,授权公告日2019.12.06)公开了一种能进行无段调整位置与角度的扶手装置,包含一个基座2′、一个固定板3′、一个枢轴单元4′、一个扶手板5′、一个定位单元6′,及一个靠垫7′。此专利中通过枢轴单元4′设置定位模块61′,并搭配定位板62′,可以通过该磁吸力提供抵抗该扶手板5′相对固定板3′运动的阻力,达到暂时性的定位效果,由于磁力吸引不具有切换位置限制,使用者可以对扶手板5′相对固定板3′的移动位置及转动角度进行无段式调整。定位模块61′包括与定位板62′具有该磁吸力的定位件611′,及供该定位件611′卡合设置的容置件612′。通过第一移动槽31′、滑动槽51′,并搭配定位模块61′与该定位板62′,能完成移动、转动、定位等功能。通过设置第二移动槽32′供第二枢轴42′穿设,可以增加该扶手板5′相对于该固定板3′左右移动的功能,并增加左右转动的角度,而通过搭配两个定位模块61′,可以增加定位板62′对于枢轴单元4′的定位功效,以提高定位时的稳定度。通过设置齿条板63′的齿条模块631′,并分别于第一枢轴41′及第二枢轴42′上搭配设置该第一齿部411′及第二齿部421′,可以迫使该第一枢轴41′及该第二枢轴42′在沿第一方向L1移动时会绕自身轴线转动,借此,能增加移动阻力以避免第一枢轴41′及第二枢轴42′容易沿该第一方向L1走位。然而此结构的扶手装置结构复杂、部件繁多,连接关系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以前后调节的扶手。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扶手,包括一扶手面板、一滑杆和一扶手架;所述扶手面板固接于滑杆上方,并与滑杆联动设置;所述扶手架包括一长条形的槽形构件和一扶手杆,所述槽形构件一体连接于扶手杆的顶部,所述滑杆可前后移动地固定于槽形构件内。基于上述设计,向前或向后移动扶手面板,便可引起滑杆相对于槽形构件向前或向后移动。。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扶手,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槽形构件内设有两第二长条孔,两所述第二长条孔间隔设于槽形构件的底面;所述滑杆置于槽形构件内,并通过两定位件和两所述第二长条孔可前后移动地与槽形构件连接。第二长条孔的设置很方便滑杆相对于槽形构件前后移动。还包括一调节机构;所述槽形构件的一侧壁设有一呈波浪形的第一长条孔,所述滑杆上设有左右贯通的一透孔;所述调节机构依次穿过第一长条孔和透孔,且调节机构的尾部卡于槽形构件与第一长条孔相对的一侧壁内,该调节机构的首部卡持于第一长条孔内;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调节机构向槽形构件内部方向移动解除与第一长条孔的卡持,所述扶手面板和滑杆相对于槽形构件向前或向后移动设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定位柱、封盖、第二弹性件和按钮,所述定位柱包括一本体和一卡头,所述本体的一端与卡头一体连接,另一端设有一通孔;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通孔内,且该第二弹性件卡于通孔和封盖之间;所述按钮紧密套设于卡头上,所述卡头对应于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凸部;所述定位柱的本体、第二弹性件和封盖均位于所述透孔内,定位柱的卡头伸出所述第一长条孔,且所述凸部卡持于第一长条孔;所述封盖卡持于槽形构件与第一长条孔相对的一侧壁内。握住按钮将定位柱向封盖方向推,所述凸部则向槽形构件内部移动离开第一长条孔,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封盖抵顶于槽形构件的侧壁,此时向前或向后移动扶手面板,便可引起滑杆相对于槽形构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一螺杆,所述螺杆依次插入按钮、卡头、本体和第二弹性件中,且螺杆与按钮锁紧连接。螺杆的设置,可以让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螺杆,对第二弹性件进行更好地定位。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或弹片。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椅,包括底座、座板和靠背,还包括两个所述的扶手,两所述扶手分别设于座板的左右两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扶手装置的分解图。图2为现有的扶手装置的齿条板及枢轴单元的配合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扶手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扶手的主视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扶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扶手的正投影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扶手的仰视图。图8为图7中F-F方向的剖视图。图9为图7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中扶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在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扶手100前,先定义几个有关方向的术语,术语“向内”指的是扶手面板1向靠近坐具纵中心线的方向移动,术语“向外”指的是扶手面板1向远离坐具纵中心线的方向移动;术语“前方”指从挡止件7水平指向扶手面板1的方向,“向前”即指从挡止件7水平朝向扶手面板1的方向,“向后”为与“向前”相反的方向,向前的方向A被示现于图4中;术语“向上”是从滑杆4垂直向上朝向扶手面板1的方向,“向下”为相反的方向。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3和图6-8,一种座椅,包括底座、座板、靠背和两个扶手100,两所述扶手100分别设于座板的左右两侧,且任一侧的扶手100,均包括一扶手面板1、一上齿盘2、一下齿盘3、一滑杆4、一第一弹性件51、一扶手架6、一挡止件7、一连接组件5和一调节机构8;所述扶手面板1固接于滑杆4上方,并与滑杆4联动设置;所述扶手面板1的后端部为一圆弧部13,所述扶手面板1的内部具有一第一基座11;所述扶手面板1的底面设有一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优选为沿扶手面板1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构件。所述滑杆4固定于扶手架6上,所述滑杆4的顶部设有一第二基座41,所述滑杆4上设有左右贯通的一透孔43;所述滑杆4的下表面设有一沉孔42,且该沉孔42从滑杆4的下表面延伸至第二基座41的顶面。所述扶手面板1、上齿盘2、下齿盘3、滑杆4、扶手架6和挡止件7均为注塑件。请再参阅图3、图8和图10,所述上齿盘2固接于第一基座11内,该上齿盘2叠放于下齿盘3上,所述上齿盘2和下齿盘3相向的一面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扶手面板(1)、一滑杆(4)和一扶手架(6);所述扶手面板(1)固接于滑杆(4)上方,并与滑杆(4)联动设置;所述扶手架(6)包括一长条形的槽形构件(61)和一扶手杆(62),所述槽形构件(61)一体连接于扶手杆(62)的顶部,所述滑杆(4)可前后移动地固定于槽形构件(6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扶手面板(1)、一滑杆(4)和一扶手架(6);所述扶手面板(1)固接于滑杆(4)上方,并与滑杆(4)联动设置;所述扶手架(6)包括一长条形的槽形构件(61)和一扶手杆(62),所述槽形构件(61)一体连接于扶手杆(62)的顶部,所述滑杆(4)可前后移动地固定于槽形构件(6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构件(61)内设有两第二长条孔(612),两所述第二长条孔(612)间隔设于槽形构件(61)的底面;所述滑杆(4)置于槽形构件(61)内,并通过两定位件(9)和两所述第二长条孔(612)可前后移动地与槽形构件(6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构件(61)的一侧壁设有一呈波浪形的第一长条孔(611),所述滑杆(4)上设有左右贯通的一透孔(43);
还包括一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依次穿过第一长条孔(611)和透孔(43),且调节机构(8)的尾部卡于槽形构件(61)与第一长条孔(611)相对的一侧壁内,该调节机构(8)的首部卡持于第一长条孔(611)内;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调节机构(8)向槽形构件内部方向移动解除与第一长条孔的卡持,所述扶手面板和滑杆相对于槽形构件向前或向后移动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弈
申请(专利权)人:安维车件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