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以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64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车架底面上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竖直布置有支撑筒,且基座与支撑筒构成T形,所述支撑筒上的导杆伸出支撑筒的底端并与双头液压缸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双头液压缸顶面两端处均通过液压顶杆与基座固定连接,且双头液压缸、液压顶杆和基座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双头液压缸的两活动端均活动连接有三角形结构的铁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液压顶杆和双头液压缸先后伸展,液压顶杆的展开可以将双头液压缸下移,且在支撑筒和导杆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双头液压缸的平稳上升或下降,待双头液压缸下降到指定位置后,两活动端伸展出去,将铁鞋送入车轮和轨道之间,铁鞋与车轮贴合,实现车轮滚动的阻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轨道交通车辆施工过程中,需要轨行车辆进行施工作业、材料转运等工作,而在轨行区难以避免的会存在坡度轨行区域,轨行车辆在该处轨行段进行施工作业或者搬运材料时,必须采取可靠安全的防溜措施,以避免轨行车辆在该处停走时,出现溜车带来的严重安全隐患。传统的防溜装置通常采用双边制动结构的铁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探身车辆转向架依次进行操控,同时支撑性不足,防滑装置在与车轮作用后容易滑动,容易对轨道造成严重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以及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车架底面上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竖直布置有支撑筒,且基座与支撑筒构成T形,所述支撑筒上的导杆伸出支撑筒的底端并与双头液压缸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双头液压缸顶面两端处均通过液压顶杆与基座固定连接,且双头液压缸、液压顶杆和基座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双头液压缸的两活动端均活动连接有三角形结构的铁鞋,所述基座之间的车架底面设有液压供给装置,所述液压供给装置与双头液压缸和液压顶杆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基座通过螺栓结构与车架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底面设有安装槽。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顶杆的顶端均位于安装槽的内部,且靠近基座的两端处,所述液压顶杆的顶端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筒的外壁与基座的底面之间设有加强板。进一步的,所述铁鞋的上部与双头液压缸的两活动端转动连接,且连接位于位于铁鞋重心的上方,所述铁鞋对应车轮一侧的斜面上部设有与车轮贴合的接触曲面。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长度小于车轮之间的轮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轨行车辆准备进行驻停前,对轨行车辆的防倒溜装置进行自检,以便确定是否能够进行动作,并将自检结果发送给轨行车辆控制部;步骤二,在轨行车辆运行速度到达设定值时,防倒溜装置进入预备状态;步骤三,当轨行车辆运行速度为零时,防倒溜装置启动,并迅速展开;步骤四,完成防倒溜控制。进一步的,步骤二中,防倒溜装置进入预备状态时,所述液压顶杆动作,将双头液压缸顶推到指定的水平位置。进一步的,步骤三种,所述双头液压缸的两活动端动作,将铁鞋送入车轮与轨道之间的位置,此时,车轮与铁鞋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液压顶杆和双头液压缸先后伸展,液压顶杆的展开可以将双头液压缸下移,且在支撑筒和导杆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双头液压缸的平稳上升或下降,待双头液压缸下降到指定位置后,两活动端伸展出去,将铁鞋送入车轮和轨道之间,铁鞋与车轮贴合,实现车轮滚动的阻碍。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中基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中双头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中液压顶杆的控制电路图。图中:1、基座;2、支撑筒;3、导杆;4、双头液压缸;5、液压顶杆;6、铁鞋;7、液压供给装置;8、安装槽;9、加强板;10、接触曲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车架底面上的基座1,基座1的中部竖直布置有支撑筒2,且基座1与支撑筒2构成T形,支撑筒2上的导杆3伸出支撑筒2的底端并与双头液压缸4的中部固定连接,双头液压缸4顶面两端处均通过液压顶杆5与基座1固定连接,且双头液压缸4、液压顶杆5和基座1构成三角形结构,双头液压缸4的两活动端均活动连接有三角形结构的铁鞋6,基座1之间的车架底面设有液压供给装置7,液压供给装置7与双头液压缸4和液压顶杆5传动连接。常态时,双头液压缸4和液压顶杆5均处于收缩状态,铁鞋6远离车轮,且双头液压缸4在液压顶杆5的收缩所用下被抬升,远离轨道,同样的在液压顶杆5的收缩作用下,导杆3也收至支撑筒2的内部,实现了防倒溜装置的收纳,减少空间占用。工作时,液压顶杆5和双头液压缸4先后伸展,液压顶杆5的展开可以将双头液压缸4下移,且在支撑筒2和导杆3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双头液压缸4的平稳上升或下降,待双头液压缸4下降到指定位置后,两活动端伸展出去,将铁鞋6送入车轮和轨道之间,铁鞋6与车轮贴合,实现车轮滚动的阻碍。其中,基座1通过螺栓结构与车架底面固定连接,基座1的底面设有安装槽8,液压顶杆5的顶端均位于安装槽8的内部,且靠近基座1的两端处,液压顶杆5的顶端与安装槽8的内壁转动连接,支撑筒2的外壁与基座1的底面之间设有加强板9。通过螺栓结构将基座1与车架底面固定连接,能够方便后期的围护和更换,而安装槽8的设置,有利于对液压顶杆5进行更多的保护,避免其受到外部作用力破坏,加强板9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支撑筒2的侧向支撑力,配合液压顶杆5给双头液压缸4提供更好的侧向支撑力。铁鞋6的上部与双头液压缸4的两活动端转动连接,且连接位于位于铁鞋6重心的上方,铁鞋6对应车轮一侧的斜面上部设有与车轮贴合的接触曲面10,在铁鞋6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铁鞋6的底面处于水平状态,而斜面上部的接触曲面10能够使车轮作用在铁鞋6上的垂直向下的分力更大,进而使铁鞋6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更大,减少滑动。基座1的长度小于车轮之间的轮距,使得液压顶杆5的顶伸或收缩不会与车轮发生干涉,且基座1的安装也不会影响车轮的稳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轨行车辆准备进行驻停前,对轨行车辆的防倒溜装置进行自检,以便确定是否能够进行动作,并将自检结果发送给轨行车辆控制部;步骤二,在轨行车辆运行速度到达设定值时,防倒溜装置进入预备状态;步骤三,当轨行车辆运行速度为零时,防倒溜装置启动,并迅速展开;步骤四,完成防倒溜控制。其中,步骤二中,防倒溜装置进入预备状态时,液压顶杆5动作,将双头液压缸4顶推到指定的水平位置,此时,双头液压缸4的两活动端为伸出,因此不会影响轨行车辆的移动。步骤三种,双头液压缸4的两活动端动作,将铁鞋6送入车轮与轨道之间的位置,此时,车轮与铁鞋6配合,实现对车轮滚动的限制,从而实现防溜做用。请参阅图4:当SB1闭合时,KM1线圈通电,使得KM21闭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车架底面上的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中部竖直布置有支撑筒(2),且基座(1)与支撑筒(2)构成T形,所述支撑筒(2)上的导杆(3)伸出支撑筒(2)的底端并与双头液压缸(4)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双头液压缸(4)顶面两端处均通过液压顶杆(5)与基座(1)固定连接,且双头液压缸(4)、液压顶杆(5)和基座(1)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双头液压缸(4)的两活动端均活动连接有三角形结构的铁鞋(6),所述基座(1)之间的车架底面设有液压供给装置(7),所述液压供给装置(7)与双头液压缸(4)和液压顶杆(5)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车架底面上的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中部竖直布置有支撑筒(2),且基座(1)与支撑筒(2)构成T形,所述支撑筒(2)上的导杆(3)伸出支撑筒(2)的底端并与双头液压缸(4)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双头液压缸(4)顶面两端处均通过液压顶杆(5)与基座(1)固定连接,且双头液压缸(4)、液压顶杆(5)和基座(1)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双头液压缸(4)的两活动端均活动连接有三角形结构的铁鞋(6),所述基座(1)之间的车架底面设有液压供给装置(7),所述液压供给装置(7)与双头液压缸(4)和液压顶杆(5)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通过螺栓结构与车架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基座(1)的底面设有安装槽(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顶杆(5)的顶端均位于安装槽(8)的内部,且靠近基座(1)的两端处,所述液压顶杆(5)的顶端与安装槽(8)的内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防倒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2)的外壁与基座(1)的底面之间设有加强板(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红岩杨明明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