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兵兵专利>正文

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56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具体包括:底座,该底座具有圆形座底,以及安装在所述圆形座底顶部中间的压模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压模机构顶部的顶罩,且开设在所述顶罩顶部中间位置的注塑贯穿孔,以及安装在所述压模机构内腔中上位置的注塑模具,所述压模机构包括:传导机构,该传导机构具有凹型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凹型主体内腔底部的施压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利用注塑贯穿孔的设计对模具与外界进行连通,可提前进行模具的安装后进行注塑,确保注塑加工的流畅性,同时注塑模具自身避免进行位置的移动搬运,对模具自身的平衡性进行保护,避免注塑液因搬运在模具内部产生不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根据中国专利CN109605682A所述,在注塑腔的下方设置脱模装置,通过双向螺纹杆驱动两连杆相向运动将顶杆顶出,并利用锥齿轮、传动杆以及从动杆将支撑动模移动的支撑杆与双向螺纹杆联动,使动模向一侧移开的同时将成型塑件顶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注塑腔的侧壁内设置控温管,通过向控温管内提供热源或冷源来对注塑腔进行预热或冷却,提高了成型质量以及成型效率。注塑模具压模装置结构简陋,注塑时容易产生施压力的不平衡,导致注塑模具内部的注塑件因失衡产生不均匀,导致注塑件质量得不到保证。现有的注塑模具压模装置结构简陋,注塑时容易产生施压力的不平衡,导致注塑模具内部的注塑件因失衡产生不均匀,导致注塑件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注塑模具压模装置结构简陋,注塑时容易产生施压力的不平衡,导致注塑模具内部的注塑件因失衡产生不均匀,导致注塑件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具体包括:底座,该底座具有圆形座底,以及安装在所述圆形座底顶部中间的压模机构,且设置在所述圆形座底顶部位于压模机构外侧的筒型叠护板,通过筒型叠护板的设计对构件整体进行周边环境的防护,避免环境中的灰尘进入设备,对注塑模具进行防尘,避免注塑件受到污染,同时自身对注塑模具进行温度保护,避免冷却速度过快导致塑形不充分,以及安装在所述压模机构顶部的顶罩,且开设在所述顶罩顶部中间位置的注塑贯穿孔,以及安装在所述压模机构内腔中上位置的注塑模具,利用注塑贯穿孔的设计对模具与外界进行连通,可提前进行模具的安装后进行注塑,确保注塑加工的流畅性,同时注塑模具自身避免进行位置的移动搬运,对模具自身的平衡性进行保护,避免注塑液因搬运在模具内部产生不均匀,所述压模机构包括:传导机构,该传导机构具有凹型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凹型主体内腔底部的施压机构,且所述施压机构位于所述注塑模具正下方,以及所述注塑模具位于所述凹型主体内腔。通过凹型主体的传导机构设置,双向对注塑模具进行压模施压,避免单向施压造成注塑模具部分构件因外界因素产生位置的偏离,对注塑件质量进行保证。优选的,所述压模机构设置在所述筒型叠护板内腔,且开设在所述筒型叠护板外表面的观察口,以及所述筒型叠护板安装在所述顶罩底部。利用观察口的设置,对内外气流进行交流,实现内部温度的逐渐降低,同时与筒型叠护板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观察口的位置和大小的调节,对各部位温度的降低实现均衡变化。优选的,所述传导机构包括:夹杆,该夹杆具有凹型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凹型杆体顶部的球面压板,且设置在所述球面压板顶部中间位置的导流管;通过球面压板的球面造型设计,对上方的施压力进行均匀化分散,确保注塑模具顶模的受力恒定,利用注塑模具顶模自身的稳定对底模进行限定,避免压模操作中底模受力不平衡时与顶模发生位置的变化。热感应开关,该热感应开关具有盘型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盘型主体外表面的弧形热导杆,且固定在所述盘型主体顶部的供能能源。通过设置弧形热导杆对注塑模具的热量进行传导,利用注塑模具内部注塑件自身所携带的热量对设备进行触发,实现自我智能化的控制。优选的,所述夹杆底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球面压板设置在所述注塑模具正上方,且所述弧形热导杆顶端安装在所述注塑模具上。弧形的弧形热导杆设计与夹杆相互进行配合,夹杆对冲击力的承载力进行强化,设备整体更加稳固。优选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电磁机构,该电磁机构具有多环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多环主体顶部外侧的透气撑架,且固定在所述透气撑架顶部的限位定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定向板表面的施压磁柱,且设置在所述施压磁柱顶部的波浪圆垫。通过施压磁柱和波浪圆垫的设计,对施压产生的施力位置进行限定,便于限定施压的顺序,实现对注塑件厚度的掌控,依据实际需求对注塑件进行调节,可用于对大多数不同厚度的注塑件进行加工,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优选的,所述电磁机构底部安装在所述传导机构上,且所述波浪圆垫安装在所述注塑模具正下方,以及所施压磁柱底端贯穿所述限位定向板并延伸至所述限位定向板底部。透气撑架的间隔式安装留置有气体流通的通道,便于对内部电磁机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避免热量的改变对磁力场产生破坏,保证工件工作平稳的状态下延长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电磁机构包括防护底板,以及安装在所述防护底板顶部的芯环,且套设在所述芯环外表面的电磁线圈。通过芯环自身的环形设计,对电磁线圈的路径进行限定,同时留空式的多环设计,对构件相互之间隔离通风,实现散热的同时对磁力场防护,避免磁场力相互之间干涉影响实际的施压效果。(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一)、该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通过筒型叠护板的设计对构件整体进行周边环境的防护,避免环境中的灰尘进入设备,对注塑模具进行防尘,避免注塑件受到污染,同时自身对注塑模具进行温度保护,避免冷却速度过快导致塑形不充分,(二)、该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通过利用注塑贯穿孔的设计对模具与外界进行连通,可提前进行模具的安装后进行注塑,确保注塑加工的流畅性,同时注塑模具自身避免进行位置的移动搬运,对模具自身的平衡性进行保护,避免注塑液因搬运在模具内部产生不均匀,(三)、该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通过凹型主体的传导机构设置,双向对注塑模具进行压模施压,避免单向施压造成注塑模具部分构件因外界因素产生位置的偏离,对注塑件质量进行保证。(四)、该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通过利用观察口的设置,对内外气流进行交流,实现内部温度的逐渐降低,同时与筒型叠护板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观察口的位置和大小的调节,对各部位温度的降低实现均衡变化。(五)、该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通过球面压板的球面造型设计,对上方的施压力进行均匀化分散,确保注塑模具顶模的受力恒定,利用注塑模具顶模自身的稳定对底模进行限定,避免压模操作中底模受力不平衡时与顶模发生位置的变化。(六)、该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通过设置弧形热导杆对注塑模具的热量进行传导,利用注塑模具内部注塑件自身所携带的热量对设备进行触发,实现自我智能化的控制。(七)、该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通过弧形的弧形热导杆设计与夹杆相互进行配合,夹杆对冲击力的承载力进行强化,设备整体更加稳固。(八)、该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通过施压磁柱和波浪圆垫的设计,对施压产生的施力位置进行限定,便于限定施压的顺序,实现对注塑件厚度的掌控,依据实际需求对注塑件进行调节,可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具体包括:/n底座(1),该底座(1)具有圆形座底,以及安装在所述圆形座底顶部中间的压模机构(2),且设置在所述圆形座底顶部位于压模机构(2)外侧的筒型叠护板(3),以及安装在所述压模机构(2)顶部的顶罩(4),且开设在所述顶罩(4)顶部中间位置的注塑贯穿孔(5),以及安装在所述压模机构(2)内腔中上位置的注塑模具(6),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机构(2)包括:/n传导机构(21),该传导机构(21)具有凹型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凹型主体内腔底部的施压机构(22),且所述施压机构(22)位于所述注塑模具(6)正下方,以及所述注塑模具(6)位于所述凹型主体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具体包括:
底座(1),该底座(1)具有圆形座底,以及安装在所述圆形座底顶部中间的压模机构(2),且设置在所述圆形座底顶部位于压模机构(2)外侧的筒型叠护板(3),以及安装在所述压模机构(2)顶部的顶罩(4),且开设在所述顶罩(4)顶部中间位置的注塑贯穿孔(5),以及安装在所述压模机构(2)内腔中上位置的注塑模具(6),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机构(2)包括:
传导机构(21),该传导机构(21)具有凹型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凹型主体内腔底部的施压机构(22),且所述施压机构(22)位于所述注塑模具(6)正下方,以及所述注塑模具(6)位于所述凹型主体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机构(21)包括:
夹杆(211),该夹杆(211)具有凹型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凹型杆体顶部的球面压板(212),且设置在所述球面压板(212)顶部中间位置的导流管(213);
热感应开关(214),该热感应开关(214)具有盘型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盘型主体外表面的弧形热导杆(215),且固定在所述盘型主体顶部的供能能源(2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用智能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杆(211)底部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球面压板(212)设置在所述注塑模具(6)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丁兵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