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及冲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56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及冲压治具,属于连接器生产技术领域。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料带的与冲压端子连接处的正面加工有第一折断槽,每个第一折断槽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为料带和冲压端子,在第一折断槽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折断槽的两端封闭;在料带的反面对应第一折断槽的位置加工有第二折断槽,在第二折断槽的延伸方向上,第二折断槽的两端敞开;在冲压端子上成型塑胶件,且第一折断槽外露,第二折断槽位于塑胶件内;冲压加工,去除料带。冲压治具用于在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中的去除料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避免了高出塑胶面的料带残留,且没有采用激光加工,没有高温,不会产生塑胶面的熔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及冲压治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及冲压治具。
技术介绍
在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塑胶件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于冲压端子上,目前,冲压端子和塑胶件采用自动连续生产,需要将冲压端子通过料带依次连接,从而将冲压端子输送到注塑模具上注塑塑胶件实现连续生产,待塑胶件注塑完成后,需要将冲压端子和注塑件形成的半成品和料带分离。现有的分离料带的方式为,利用激光切除,但是采用激光切除的方式容易造成高出塑胶面的料带残留或者塑胶面受到高温而熔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能够减少半成品和料带分离断面处高出塑胶面的料带残留,避免塑胶面的熔损,提高分离断面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冲压治具,能够实现对连接器半成品和料带的分离。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料带的与冲压端子连接处的正面加工有第一折断槽,每个所述第一折断槽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为所述料带和所述冲压端子,在所述第一折断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折断槽的两端封闭;在料带的反面对应所述第一折断槽的位置加工有第二折断槽,在所述第二折断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折断槽的两端敞开;在所述冲压端子上成型塑胶件,且所述第一折断槽外露,所述第二折断槽位于所述塑胶件内;冲压加工,去除所述料带。可选地,所述第一折断槽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折断槽的横截面均为V形槽、U形槽或C形槽。可选地,冲压加工时,以所述第一折断槽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轴,将所述料带朝向所述料带的正面方向弯折。可选地,冲压加工时,对所述料带的反面和正面交替施压,反面施压时,将所述料带弯折一定角度,正面施压时,将所述料带复原至水平状态。一种冲压治具,包括下模座、支撑块、上模座、下压块、上冲压头和下冲压头,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下模座顶部;所述上模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方,所述下压块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底部且与所述支撑块相对设置;上冲压头活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座且位于所述下压块的一侧,所述上冲压头能够相对所述上模座升降;下冲压头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座且与所述上冲压头相对设置,所述下冲压头能够相对所述下模座升降。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组件和第二弹性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组件连接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上冲压头以驱动所述上冲压头复位;所述第二弹性复位组件连接于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下冲压头以驱动所述下冲压头复位。可选地,所述上模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冲压头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具有第一台阶面,所述上模座背离所述下模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所述上冲压头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凸出于所述上冲压头侧面中部的第一抵压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抵压件和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上冲压头复位时,所述第一抵压件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具有第二台阶面,所述下冲压头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所述下模座背离所述上模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所述下冲压头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凸出于所述下冲压头侧面中部的第二抵压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抵压件和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下冲压头复位时,所述第一抵压件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可选地,所述第一抵压件沿垂直于所述上冲压头的移动方向贯穿所述上冲压头且所述第一抵压件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上冲压头,所述第一通孔内对应所述第一抵压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抵压件沿垂直于所述下冲压头的移动方向贯穿所述下冲压头且两端均凸出于所述下冲压头,所述第二通孔内对应所述第二抵压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弹性件。可选地,所述下压块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上冲压头,两个所述上冲压头背离所述下模座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下模座上对应每个所述上冲压头分别设置有所述下冲压头,两个所述下冲压头背离所述上模座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可选地,所述下冲压头的顶部设置为斜面,所述下冲压头的斜面自所述下冲压头顶部靠近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向远离所述上冲压头的方向倾斜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料带和冲压端子连接处的正面和反面分别加工有第一折断槽和第二折断槽,第一折断槽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封闭,可以避免在注塑塑胶件时塑胶进入到第一折断槽内,第二折断槽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敞开,在注塑时可以将第二折断槽封闭在塑胶件内,第一折断槽的设置为料带的弯折提供了弯折空间,第二折断槽的设置有利于将料带和冲压端子分离,冲压端子和料带的折断面在折断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塑胶件内,即避免了高出塑胶面的料带残留,且没有采用激光加工,没有高温,不会产生塑胶面的熔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半成品和料带连接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冲压端子和料带连接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冲压端子和料带连接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半成品和料带连接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冲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冲压治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C-C处的剖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冲压治具在去掉上模座和下模座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模座、上冲压头和下压块在安装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料带在冲压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块、下冲压头和第二限位件在安装状态下的立体图。图中:100、半成品;101、冲压端子;102、塑胶件;200、料带;201、第一折断槽;202、第二折断槽;1、下模座;11、第二通孔;2、支撑块;21、定位槽;3、上模座;31、第一通孔;4、下压块;41、定位柱;5、上冲压头;51、第一连接件;6、下冲压头;61、第二连接件;7、第一弹性复位组件;71、第一弹性件;72、第一抵压件;8、第二弹性复位组件;81、第二弹性件;82、第二抵压件;9、第一限位件;91、第一避让槽;10、第二限位件;1010、第二避让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在料带(200)的与冲压端子(101)连接处的正面加工有第一折断槽(201),每个所述第一折断槽(201)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为所述料带(200)和所述冲压端子(101),在所述第一折断槽(20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折断槽(201)的两端封闭;/n在所述料带(200)的反面对应所述第一折断槽(201)的位置加工有第二折断槽(202),在所述第二折断槽(20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折断槽(202)的两端敞开;/n在所述冲压端子(101)上成型塑胶件(102),且所述第一折断槽(201)外露,所述第二折断槽(202)位于所述塑胶件(102)内;/n冲压加工,去除所述料带(2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料带(200)的与冲压端子(101)连接处的正面加工有第一折断槽(201),每个所述第一折断槽(201)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为所述料带(200)和所述冲压端子(101),在所述第一折断槽(20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折断槽(201)的两端封闭;
在所述料带(200)的反面对应所述第一折断槽(201)的位置加工有第二折断槽(202),在所述第二折断槽(20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折断槽(202)的两端敞开;
在所述冲压端子(101)上成型塑胶件(102),且所述第一折断槽(201)外露,所述第二折断槽(202)位于所述塑胶件(102)内;
冲压加工,去除所述料带(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断槽(201)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折断槽(202)的横截面均为V形槽、U形槽或C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冲压加工时,以所述第一折断槽(20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轴,将所述料带(200)朝向所述料带(200)的正面方向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半成品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冲压加工时,对所述料带(200)的反面和正面交替施压,反面施压时,将所述料带(200)弯折一定角度,正面施压时,将所述料带(200)复原至水平状态。


5.一种冲压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座(1)和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设置于所述下模座(1)顶部;
上模座(3)和下压块(4),所述上模座(3)设置于所述支撑块(2)上方,所述下压块(4)设置于所述上模座(3)底部且与所述支撑块(2)相对设置;
上冲压头(5),活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座(3)且位于所述下压块(4)的一侧,所述上冲压头(5)能够相对所述上模座(3)升降;及
下冲压头(6),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座(1)且与所述上冲压头(5)相对设置,所述下冲压头(6)能够相对所述下模座(1)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弹性复位组件(7),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组件(7)连接于所述上模座(3)和所述上冲压头(5)以驱动所述上冲压头(5)复位;及
第二弹性复位组件(8),所述第二弹性复位组件(8)连接于所述下模座(1)和所述下冲压头(6)以驱动所述下冲压头(6)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元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