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发酵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47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发酵工具,包括:地平面、液压架、发酵盒、支架、轴承座、电机、水平滑槽、滑板、加强筋、多级液压杆等结构;使用时,将茶叶的堆料厂房内晾后的茶叶利用工具扫至下料位处的上料斗内,再启用多级液压杆收缩,多级液压杆将上料斗上拉,使上料斗上移并翻转,进而将上料斗内的茶叶倾倒在发酵盒内,再关闭滑板茶叶在发酵盒内实现发酵,在发酵途中,可以通过控制电机往复运动带动发酵盒来回翻炒晃动,控制茶叶来回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茶叶与空气接触的接触量,减少发酵时间;可简化上料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发酵工具
本技术涉及到农产品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茶叶发酵工具。
技术介绍
红茶是发酵茶叶,因冲泡后茶色呈现鲜明的红色或深红色,极具特色,称之为红茶,如阿萨姆红茶,红茶的香味会因种类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气味,但饮后由喉咙深处所散发出来的香味,会令人有清爽舒畅之感觉;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而全发酵红茶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另外,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所以发酵后的茶叶逐渐被消费者所认可。现有的茶叶发酵方式是以在厂房地面摊料完成发酵,此种发酵方式会导致内部的茶叶接触的空气量不够,致使茶叶发酵不均匀;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发酵质量,现有的技术也有可以翻炒的发酵罐类设备,但是此类设备需要将茶叶收集后再投入到发酵罐内,上料繁琐,所以现有的技术需要一种可以能对茶叶进行翻炒增加茶叶与空气接触的接触量,减少发酵时间并能简化上料步骤的茶叶发酵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发酵工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发酵工具,包括:地平面、液压架、发酵盒、支架、轴承座、电机、水平滑槽、滑板、加强筋、多级液压杆、下料位、上料斗、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固定铰、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固定座、转轴、气孔;所述地平面为茶叶厂房内的硬化地面,地平面上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或者以内嵌的方式固定有一平板结构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两组互相平行的支架,每组支架上端各自固定有一轴承座,共两组轴承座,两组轴承座之间通过轴承共同穿透固定有一转轴,转轴上嵌套固定有一发酵盒,所述发酵盒为上开口的盒装结构,发酵盒的纵截面为U形,发酵盒通过转轴、轴承和两组轴承座形成旋转副,所述发酵盒的正下方的固定座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一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转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的方式传动连接,所述地平面上设有一向下的凹坑形成下料位(图示中为了方便表达,地平面以平面表示,地平面以下的结构未表示,所以下料位在图示中以方孔的形式展现),所述下料位远离发酵盒的一侧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有一L形的液压架,液压架的上端为水平结构,液压架的上端位于发酵盒的正上方,所述地平面上通过竖直的预埋连接架固定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为一整体倾斜的方杆结构,两组第一滑槽上设有条形的贯穿开槽,两个开槽内同时内嵌有一水平杆状结构的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一滑槽之间的宽度,致使第一滑杆在两个第一滑槽的外端具有伸出段,第一滑杆的两个伸出段上均连接一个多级液压杆,共两组多级液压杆,两组多级液压杆的轴心线均平行于第一滑槽,两组多级液压杆上端采用支架固定在液压架上;所述第二滑槽为具有折度的杆状结构,第二滑槽的下端紧贴在第一滑槽下方和第一滑槽保持平行,第二滑槽的上端弯折成水平结构,两组第二滑槽的相对面上设有非贯穿的开槽,两个开槽内同时内嵌有一水平杆状结构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第二滑杆上均通过轴承嵌套有两组固定铰,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和其上嵌套的固定铰形成旋转副,所述上料斗为一纵截面为梯形的上开口结构,上料斗为上阔下窄的盒状结构,上料斗的上顶面和下顶面为平行面,上料斗的上顶面为水平状态时,所述上料斗靠近发酵盒一侧的斜面平行于第一滑槽,此平行于第一滑槽的平面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滑杆、第二滑杆上的所有固定铰。优选的,所述液压架的水平结构和竖直结构之间设有倾斜的加强筋加固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下端延伸在地平面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一滑槽之间两个开槽的连接处采用同心的滑轮外嵌,第二滑杆和第二滑槽之间的两个开槽的连接处采用同心的滑轮外嵌。优选的,所述发酵盒的上开口设有两组平行的水平滑槽,每组水平滑槽均内嵌有一滑板,共两组滑板,水平滑槽和其内嵌的滑板形成滑动连接,两组滑板能完全封闭发酵盒的上开口。优选的,所述上料斗的上顶面为水平状态时,第二滑杆位于第一滑杆的斜上方。优选的,所述的两个滑板上设有气孔。使用时,将装置整体安置在茶叶的堆料厂房,在茶叶发酵时需要对茶叶进行自然晾干去除一定的水分,当需要茶叶发酵时,滑动滑板将发酵盒上靠近上料斗位的开口打开,利用多级液压杆伸长将上料斗带动到下料位内(为了方便理解上料斗的各个位置结构,图示中绘制了两组上料斗在两个极端位置的两组形态,也就是绘制了两组上料斗,实际上料斗只设置一组),直接将茶叶的堆料厂房内晾后的茶叶利用工具扫至下料位处的上料斗内,再启用多级液压杆收缩,多级液压杆将上料斗上拉,使上料斗下方的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分别沿着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滑动,第二滑杆滑动至第二滑槽的顶端时,因为第二滑槽弯折成水平状态,但是第一滑杆仍在上行,所以第二滑杆会相对运动至第一滑杆下方,所以上料斗会呈翻转状,进而将上料斗内的茶叶倾倒在发酵盒内,再关闭滑板(滑板和发酵盒的上开口之间为非密封连接,关闭滑板主要是为了防止翻炒时茶叶从发酵盒中散出),封住发酵盒的上开口,茶叶在发酵盒内实现发酵,在发酵途中,可以通过控制电机往复运动带动发酵盒来回翻炒晃动,控制茶叶来回翻转,使发酵盒内的茶叶的茶叶均完全接触到空气,所述气孔用于为发酵盒内输送空气,供茶叶儿茶素与茶多酚氧化,使茶叶中含有的儿茶素与茶多酚得到充分氧化,使茶叶从绿色变为红色,完成发酵,发酵完毕后可通过控制电机带动发酵盒翻转,再打开滑板将发酵的茶叶倾倒出来,完成发酵后收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通过可晃动翻炒的发酵盒的设计能对茶叶进行晃动翻炒增加茶叶与空气接触的接触量,减少发酵时间。②通过下料位、上料斗、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设计,能实现茶叶的自动上料,可简化上料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茶叶发酵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茶叶发酵工具中上料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茶叶发酵工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地平面;2、液压架;3、发酵盒;4、支架;5、轴承座;6、电机;7、水平滑槽;8、滑板;9、加强筋;10、多级液压杆;11、下料位;12、上料斗;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15、固定铰;16、第一滑杆;17、第二滑杆;18、固定座;19、转轴、20、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茶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发酵工具,包括:地平面(1)、液压架(2)、发酵盒(3)、支架(4)、轴承座(5)、电机(6)、水平滑槽(7)、滑板(8)、加强筋(9)、多级液压杆(10)、下料位(11)、上料斗(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固定铰(15)、第一滑杆(16)、第二滑杆(17)、固定座(18)、转轴(19)、气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平面(1)为茶叶厂房内的硬化地面,地平面(1)上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或者以内嵌的方式固定有一平板结构的固定座(18),所述固定座(18)上设有两组互相平行的支架(4),每组支架(4)上端各自固定有一轴承座(5),共两组轴承座(5),两组轴承座(5)之间通过轴承共同穿透固定有一转轴(19),转轴(19)上嵌套固定有一发酵盒(3),所述发酵盒(3)为上开口的盒装结构,发酵盒(3)的纵截面为U形,发酵盒(3)通过转轴(19)、轴承和两组轴承座(5)形成旋转副,所述发酵盒(3)的正下方的固定座(18)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一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和转轴(1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的方式传动连接,所述地平面(1)上设有一向下的凹坑形成下料位(11),所述下料位(11)远离发酵盒(3)的一侧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有一L形的液压架(2),液压架(2)的上端为水平结构,液压架(2)的上端位于发酵盒(3)的正上方,所述地平面(1)上通过竖直的预埋连接架固定有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所述第一滑槽(13)为一整体倾斜的方杆结构,两组第一滑槽(13)上设有条形的贯穿开槽,两个开槽内同时内嵌有一水平杆状结构的第一滑杆(16);第一滑杆(16)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一滑槽(13)之间的宽度,致使第一滑杆(16)在两个第一滑槽(13)的外端具有伸出段,第一滑杆(16)的两个伸出段上均连接一个多级液压杆(10),共两组多级液压杆(10),两组多级液压杆(10)的轴心线均平行于第一滑槽(13),两组多级液压杆(10)上端采用支架固定在液压架(2)上;所述第二滑槽(14)为具有折度的杆状结构,第二滑槽(14)的下端紧贴在第一滑槽(13)下方和第一滑槽(13)保持平行,第二滑槽(14)的上端弯折成水平结构,两组第二滑槽(14)的相对面上设有非贯穿的开槽,两个开槽内同时内嵌有一水平杆状结构的第二滑杆(17);所述第一滑杆(16)、第二滑杆(17)上均通过轴承嵌套有两组固定铰(15),第一滑杆(16)、第二滑杆(17)和其上嵌套的固定铰(15)形成旋转副,所述上料斗(12)为一纵截面为梯形的上开口结构,上料斗(12)为上阔下窄的盒状结构,上料斗(12)的上顶面和下顶面为平行面,上料斗(12)的上顶面为水平状态时,所述上料斗(12)靠近发酵盒(3)一侧的斜面平行于第一滑槽(13),此平行于第一滑槽(13)的平面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滑杆(16)、第二滑杆(17)上的所有固定铰(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发酵工具,包括:地平面(1)、液压架(2)、发酵盒(3)、支架(4)、轴承座(5)、电机(6)、水平滑槽(7)、滑板(8)、加强筋(9)、多级液压杆(10)、下料位(11)、上料斗(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固定铰(15)、第一滑杆(16)、第二滑杆(17)、固定座(18)、转轴(19)、气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平面(1)为茶叶厂房内的硬化地面,地平面(1)上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或者以内嵌的方式固定有一平板结构的固定座(18),所述固定座(18)上设有两组互相平行的支架(4),每组支架(4)上端各自固定有一轴承座(5),共两组轴承座(5),两组轴承座(5)之间通过轴承共同穿透固定有一转轴(19),转轴(19)上嵌套固定有一发酵盒(3),所述发酵盒(3)为上开口的盒装结构,发酵盒(3)的纵截面为U形,发酵盒(3)通过转轴(19)、轴承和两组轴承座(5)形成旋转副,所述发酵盒(3)的正下方的固定座(18)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一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和转轴(1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的方式传动连接,所述地平面(1)上设有一向下的凹坑形成下料位(11),所述下料位(11)远离发酵盒(3)的一侧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有一L形的液压架(2),液压架(2)的上端为水平结构,液压架(2)的上端位于发酵盒(3)的正上方,所述地平面(1)上通过竖直的预埋连接架固定有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所述第一滑槽(13)为一整体倾斜的方杆结构,两组第一滑槽(13)上设有条形的贯穿开槽,两个开槽内同时内嵌有一水平杆状结构的第一滑杆(16);第一滑杆(16)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一滑槽(13)之间的宽度,致使第一滑杆(16)在两个第一滑槽(13)的外端具有伸出段,第一滑杆(16)的两个伸出段上均连接一个多级液压杆(10),共两组多级液压杆(10),两组多级液压杆(10)的轴心线均平行于第一滑槽(13),两组多级液压杆(10)上端采用支架固定在液压架(2)上;所述第二滑槽(14)为具有折度的杆状结构,第二滑槽(14)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朝友朱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上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