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42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该轮牧农田单元的周围构筑外围栏,内部构建内围栏,内围栏将轮牧农田单元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轮牧农田单元内修建有育肥舍,育肥舍与所述区域相通。内围栏的一端与外围栏连接,另一端与育肥舍连接。内围栏的数量为4个,所述内围栏将轮牧农田单元分隔成4个区域,所述4个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降低了养鹅成本,有利于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
本技术属于生态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分区轮农田单元。
技术介绍
我国传统农业以稻麦轮作为主,近年来,由于小麦种植利润较低,很多种植户不愿种小麦,任由冬春荒田,而仅种一季稻的收益又很低,亩收益不足千元。利用冬闲田种草养鹅的能实现农田四季高效利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有望成为我国广大农业区种养结合的主流模式。但人工割草成本较高,采用区域轮牧即不影响牧草生长,又能节约大量劳力,提高养殖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田地冬闲及割草喂鹅人工成本高的难题。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该轮牧农田单元的周围构筑外围栏,内部构建内围栏,内围栏将轮牧农田单元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轮牧农田单元内修建有育肥舍,育肥舍与区域相通。进一步地,内围栏的一端与外围栏连接,另一端与育肥舍连接。进一步地,内围栏的数量为4个,所述内围栏将轮牧农田单元分隔成4个区域,4个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进一步地,4个所述内围栏分别为第一内围栏、第二内围栏、第三内围栏和第四内围栏;所述第一内围栏设置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内围栏设置于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第三内围栏设置于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之间;所述第四内围栏设置于第四区域与第一区域之间。进一步地,育肥舍外壁上设有4个纵向的卡槽,4个卡槽为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分别位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内。进一步地,第一内围栏通过第一导向板与育肥舍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板的一端与第一内围栏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卡接;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开设有第一门。进一步地,第三内围栏通过第二导向板与育肥舍连接;第二导向板的一端与第三内围栏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卡槽或第四卡槽卡接;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之间开设有第二门。进一步地,轮牧农田单元为长方形,所述育肥舍位于长方形的几何中心。进一步地,育肥舍由横向钢管和拱型钢管卡接而成,拱型钢管的下端插入轮牧农田单元内;拱型钢管上铺设塑料膜,塑料膜为三层结构,由内至外包括透明聚乙烯膜、隔热棉和聚乙烯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实用效果之一:1、本技术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通过将田地分割成多个区域,将鹅分区轮牧于不同区域,利用田地的草养殖鹅,相比现有技术中刈草喂鹅劳动成本高,本技术采用分区轮牧,大大降低了养鹅成本;2、本技术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通过将育肥舍修建于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几何中心,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多个区域均与育肥舍相通,便于将育肥舍内的鹅白天在不同区域轮放,晚上赶回至育肥舍;3、本技术的分区轮牧农田单元,通过将设置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通过控制导向板与不同的卡槽相卡合,便于第一门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相通,第二门与第三或第四区域相通,减少门的数量,便于操作人员控制。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特征和优点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育肥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围栏;2-内围栏;21-第一内围栏;22-第二内围栏;23-第三内围栏;24-第四内围栏;3-育肥舍;31-第一门;32-第二门;33-横向钢管;34-拱型钢管;35-塑料膜;4-区域;41-第一区域;42-第二区域;43-第三区域;44-第四区域;5-卡槽;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槽;53-第三卡槽;54-第四卡槽;6-第一导向板;7-第二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如图1-2所示,该轮牧农田单元的周围构筑外围栏1,内部构建内围栏2,内围栏2将轮牧农田单元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4。具体的,轮牧农田单元内修建有育肥舍3,育肥舍3与所述区域4相通。内围栏2的一端与外围栏1连接,另一端与育肥舍3连接。内围栏2的数量为4个,所述内围栏2将轮牧农田单元分隔成4个区域4,所述4个区域4为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和第四区域44,优选的,4个区域的面积相等。4个所述内围栏2分别为第一内围栏21、第二内围栏22、第三内围栏23和第四内围栏24。所述第一内围栏21设置于第一区域41与第二区域42之间。所述第二内围栏22设置于第二区域42与第三区域43之间。所述第三内围栏23设置于第三区域43与第四区域44之间。所述第四内围栏24设置于第四区域44与第一区域41之间。育肥舍3外壁上设有4个纵向的卡槽5,4个卡槽5为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第三卡槽53和第四卡槽54,分别位于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和第四区域44内。第一内围栏21通过第一导向板6与育肥舍3连接。第一导向板6的一端与第一内围栏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槽51或第二卡槽52卡接。第一卡槽51和第二卡槽52之间开设有第一门31。第三内围栏23通过第二导向板7与育肥舍3连接。第二导向板7的一端与第三内围栏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卡槽53或第四卡槽54卡接。示例性的,第一导向板6和第二导向板7的长度为2-3米。第三卡槽53和第四卡槽54之间开设有第二门32。轮牧农田单元为长方形,所述育肥舍3位于长方形的几何中心。育肥舍3由横向钢管33和拱型钢管34卡接而成,拱型钢管34的下端插入轮牧农田单元内;拱型钢管34上铺设塑料膜35,塑料膜35为三层结构,由内至外包括透明聚乙烯膜、隔热棉和白色聚乙烯膜。示例性的,在每个分区轮牧农田单元的几何中心的田梗上修建育肥舍3,育肥舍3为塑料大棚结构,宽4-5m,长6-7m,棚下0.6-0.7m的塑料薄膜可上下升降。塑料大棚为长方形,与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同向,大棚两端开设第一门31和第二门32。分区轮牧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轮牧按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第四区域44→第一区域41的顺序。具体的,在第一区域41轮牧时,关闭第二门32,打开第一门31,并将第一导向板6的一端与第二卡槽52相卡合。在第二区域42轮牧时,关闭第二门32,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轮牧农田单元的周围构筑外围栏(1),内部构建内围栏(2),内围栏(2)将轮牧农田单元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4);/n轮牧农田单元内修建有育肥舍(3),育肥舍(3)与所述区域(4)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轮牧农田单元的周围构筑外围栏(1),内部构建内围栏(2),内围栏(2)将轮牧农田单元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4);
轮牧农田单元内修建有育肥舍(3),育肥舍(3)与所述区域(4)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围栏(2)的一端与外围栏(1)连接,另一端与育肥舍(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围栏(2)的数量为4个,所述内围栏(2)将轮牧农田单元分隔成4个区域(4),所述4个区域(4)为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和第四区域(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其特征在于,4个所述内围栏(2)分别为第一内围栏(21)、第二内围栏(22)、第三内围栏(23)和第四内围栏(24);
所述第一内围栏(21)设置于第一区域(41)与第二区域(42)之间;
所述第二内围栏(22)设置于第二区域(42)与第三区域(43)之间;
所述第三内围栏(23)设置于第三区域(43)与第四区域(44)之间;
所述第四内围栏(24)设置于第四区域(44)与第一区域(4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区轮牧农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肥舍(3)外壁上设有4个纵向的卡槽(5),4个卡槽(5)为第一卡槽(51)、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双杰沈永杰阮丽莎朱杰王靖朱静陈维于书云李慧芳朱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昆山市畜牧兽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