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305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品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试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试管,包括管身,所述管身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置有多边形项圈,所述项圈与管身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普通试管开口端设置多边形项圈,就像一个多边形套在管身上。这样当试管放置在马弗炉中进行加热时,就不会滚动,增强了稳定性。而且取出试管时,可以用坩埚钳夹持多边形项圈,非常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管身上固定一个多边形项圈,一方面可以作为试管水平放置的固定装置,便于稳定地放置试管;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试管的夹持部件,方便试管拿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试管特别适合物料高温加热的应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品加热
,特别涉及马弗炉加热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试管。
技术介绍
物料加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物料处理方法,特别是高温加热技术应用非常普遍。高温箱式马弗炉是常用加热设备,由于其加热温度能达1000℃以上,广泛应用于建筑、医药及化工等多个领域。在马弗炉加热实验中常会使用石英玻璃试管装待加热物料,但由于箱式马弗炉加热腔体高度有限,且腔体较狭长,普通石英试管难于直立放置于马弗炉腔体中进行加热,且如果直立放置试管,在开关炉门时试管容易发生倾倒,有试管碎裂、加热物料漏出的风险。所以,马弗炉加热过程中通常采用水平放置试管进行加热处理。由于加热后试管及加热物料温度很高,一般使用坩埚钳取出,但传统石英玻璃试管外壁光滑,直径相对于坩埚钳口径太小,难于用坩埚钳夹取,导致物料加热后试管难于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加热试验中试管放置不稳定,拿取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试管,包括管身,所述管身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设置有多边形项圈,所述多边形项圈与管身固定连接。。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管身为圆柱形。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管身与项圈中轴线同轴。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项圈设置在开口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试管由耐火材料构成。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耐火材料为石英玻璃。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试管为一体化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及其在某些实施例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试管放置稳定,拿取方便,特别适合高温加热应用环境。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1试管的主视图(或后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或右视图);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1试管放置在马弗炉中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试管的主视图(或后视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图6的左视图(或右视图);图9为图7的B-B剖视图。其中:10为管身;11为项圈;OP为中轴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其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将参考附图并结合以下内容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试管,包括管身,所述管身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置有多边形项圈,所述项圈与管身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在普通试管开口端设置多边形项圈,就像一个多边形套在管身上。这样当试管放置在马弗炉中进行加热时,就不会滚动,增强了稳定性。而且取出试管时,可以用坩埚钳夹持多边形项圈,非常方便。本专利技术在管身上固定一个多边形项圈,一方面可以作为试管水平放置的固定装置,便于稳定地放置试管;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试管的夹持部件,方便试管拿取。实施例1参见图1~图4,本例试管包括管身10,管身10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设置有正六边形项圈11。本例正六边形项圈11与管身10为一体化结构,正六边形项圈11设置在管身10开口处,并与管身10固定连接。本例试管为圆柱形,管身10的中轴线与正六边形项圈11的中轴线重合,如图1中的OP所示。本例试管采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材料构成,管身10和正六边形项圈11一体化成型,通过高温烧结制作完成。本例试管非常适合用于物料加热试验。如图4所示,本例试管正六边形项圈11工艺上就是试管开口处的翻边。由于管身10与正六边形项圈11同轴,本例试管水平放置在马弗炉中时,试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总是α,无论正六边形的哪条边与水平面接触,试管倾斜角度都是α,如图5所示。本例试管的这种结构,不会因为试管放置方位不同而产生试管内物料流出的问题。明显的,本例试管采用其他正多边形项圈,如正四边形、正八边形等,也具有上述相同的特点。实施例2参见图6~图9,本例试管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正六边形项圈11设置位置不同。本例试管正六边形项圈设置在管身10开口端,与开口处有一段距离a,如图6所示。本例这种结构的试管,在与实施例1的试管在相同尺寸的情况下,水平放置时可以装载更多液体或粉末物料。本例试管管身10与正六边形项圈11也是一体化结构,如图9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管,包括管身,所述管身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设置有多边形项圈,所述多边形项圈与管身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管,包括管身,所述管身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设置有多边形项圈,所述多边形项圈与管身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为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倩刘长军周艳萍吴丽黄卡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