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27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包括排水模块,所述排水模块包括排水筒、底座和浮子定位器;所述排水筒侧表面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螺栓套件将排水筒固定在地井座内;其中,所述底座和浮子定位器设置在排水筒内;其中,所述浮子定位器内设有浮子;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排水筒内;其中,所述净化模块包括排气管道组件、过滤组件和气膜组件;其中,所述气膜组件设置在底座上;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气膜组件上;其中,所述排气管道组件设置在过滤组件上且与浮子定位器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排水和排气相互隔离,达到既不阻碍排水,又可净化废气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净化排风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井净化排风沉降式的地井除臭器。
技术介绍
在一些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从污水池或污水沟的地井盖会经常有废气溢出,在市政的污水排水沟的地井盖也常常有废气溢出,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恶臭或有毒有害气体的溢出,严重影响附近人员的身心健康。目前防范地井废气溢出,往往是采用密封地井盖措施,然而由于地井废气有些是微生物长期发酵的结果,有些是污水挥发出来的,这些气体的产生,往往产生压力和放热,造成污水沟或污水池的压力比环境压力要大,密封在一定程度上溶液失效。同时有些地井盖需要排水,一时间还不能完全密封。造成恶臭或有毒有害气体的溢出,影响环境。因此设计一种既不阻碍排水,又没有废气溢出的地井除臭器显得很有必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其既不阻碍排水,又能防止废气溢出。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包括:排水模块,所述排水模块包括排水筒、底座和浮子定位器;所述排水筒侧表面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螺栓套件将排水筒固定在地井座内;其中,所述底座和浮子定位器设置在排水筒内;其中,所述浮子定位器内设有浮子;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排水筒内;其中,所述净化模块包括排气管道组件、过滤组件和气膜组件;其中,所述气膜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方;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气膜组件上方;其中,所述排气管道组件设置在过滤组件上方且与浮子定位器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气膜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气膜筒、设置在气膜筒内的气膜、设置在气膜筒内且位于气膜上方的物理过滤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气膜筒上的过滤筒、设置在过滤筒内的过滤料网孔底板、设置在过滤筒内的滤料、设置在过滤筒上的出口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排气管道组件包括设置在出口罩上的网孔过滤板、设置在网孔过滤板上且一端与出口罩出口相连接的三通管、分别设置在三通管另两端的排气管、设置在浮子定位器上的出气口,排气管另一端分别与出气口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三通管两端的排气管另一端从浮子定位器的出气口伸入到浮子定位器内的浮子上方附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气膜筒底部插装在定位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浮子定位器对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浮子定位器上设有进水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水筒底部且与浮子定位器位置相对应处设有漏水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网孔过滤板最大直径与排水筒内径相同,所述过滤料网孔底板最大直径与过滤筒内径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物理过滤器采用薄型板式物理过滤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过滤筒与气膜筒通过螺栓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排水筒底部设有多个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座设置在排水筒内底部,所述底座为中空柱体,所述底座通过通孔与外部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滤料采用活性炭、陶瓷、分子筛等具有微孔吸附功能并浸渍特定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排水筒通过螺栓套件进行安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根据地井结构,沉降安装在地井内,采用排水和排气相互隔离,既不阻碍排水,又没有废气溢出。水进入地井里,在底座的浮子因浮力作用打开排水孔,同时浮子密封排气管的排气孔,达到顺利排水的目的;没有水进入的时候,在底座的浮子没有浮力的情况下,依靠重力作用下降密封排水孔,打开排气管的排气孔,污水沟里的废气通过底座进入气膜,在气膜将大部分特定废气隔离聚集,凝聚成大颗粒分子,在气膜表面,通过气膜表面催化分解成无害气体或凝露成液体,滴漏回污水沟里,其他气体或分解过的其他通过气膜到过滤吸附料,再一次将遗落废气吸附分解,然后通过排气管的排气孔排出,达到废气净化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易于理解本使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参照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零部件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在地井内的示意图;图5为雨水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6为废气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1-排水筒;10-底座;11-定位槽;12-浮子定位器;13-浮子;14-漏水孔;15-排气孔;16-出气口;17-进水口;20-排气管;21-三通管;22-网孔过滤板;23-出口罩;24-过滤筒;25-滤料;26-过滤料网孔底板;27-物理过滤器;28-气膜筒;29-气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包括排水模块,所述排水模块包括排水筒1、底座10和浮子定位器12;所述排水筒1侧表面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螺栓套件将排水筒1固定在地井座内;其中,所述底座10和浮子定位器12设置在排水筒1内;其中,所述浮子定位器12内设有浮子13;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排水筒1内;其中,所述净化模块包括排气管道组件、过滤组件和气膜组件;其中,所述气膜组件设置在底座10上;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气膜组件上;其中,所述排气管道组件设置在过滤组件上且与浮子定位器12相连接。其中,所述气膜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上的气膜筒28、设置在气膜筒28内的气膜29、设置在气膜筒28内且位于气膜29上方的物理过滤器27;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气膜筒28上的过滤筒24、设置在过滤筒24内的过滤料网孔底板26、设置在过滤筒24内的滤料25、设置在过滤筒24上的出口罩23;所述排气管道组件包括设置在出口罩23上的网孔过滤板22、设置在网孔过滤板22上且一端与出口罩23出口相连接的三通管21、分别设置在三通管21另两端的排气管20、设置在浮子定位器12上的出气口16,排气管20另一端分别与出气口16相连接;所述三通管21两端的排气管20另一端从浮子定位器12的出气口16伸入到浮子定位器12内的浮子13上方附近;所述底座10上设有定位槽11,所述气膜筒28底部插装在定位槽11内;所述浮子定位器12对称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浮子定位器12上设有进水口17;所述底座10上设有排气孔15,所述排水筒1底部且与浮子定位器12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排水模块,所述排水模块包括排水筒(1)、底座(10)和浮子定位器(12);所述排水筒(1)侧表面设有多个安装孔;/n其中,所述底座(10)和浮子定位器(12)设置在排水筒(1)内;/n其中,所述浮子定位器(12)内设有浮子(13);/n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排水筒(1)内;/n其中,所述净化模块包括排气管道组件、过滤组件和气膜组件;/n其中,所述气膜组件设置在底座(10)上;/n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气膜组件上;/n其中,所述排气管道组件设置在过滤组件上且与浮子定位器(1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水模块,所述排水模块包括排水筒(1)、底座(10)和浮子定位器(12);所述排水筒(1)侧表面设有多个安装孔;
其中,所述底座(10)和浮子定位器(12)设置在排水筒(1)内;
其中,所述浮子定位器(12)内设有浮子(13);
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排水筒(1)内;
其中,所述净化模块包括排气管道组件、过滤组件和气膜组件;
其中,所述气膜组件设置在底座(10)上;
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气膜组件上;
其中,所述排气管道组件设置在过滤组件上且与浮子定位器(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上的气膜筒(28)、设置在气膜筒(28)内的气膜(29)、设置在气膜筒(28)内且位于气膜(29)上方的物理过滤器(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气膜筒(28)上的过滤筒(24)、设置在过滤筒(24)内的过滤料网孔底板(26)、设置在过滤筒(24)内的滤料(25)、设置在过滤筒(24)上的出口罩(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降式地井除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组件包括设置在出口罩(23)上的网孔过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权许珍斌丁宇峰马继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震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