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17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雾化装置包括:储油仓、密封件、雾化芯以及底座;储油仓内设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密封件收容于储油仓内,其包括容置槽,容置槽的侧壁底部设有进液孔;底座收容于储油仓的敞口处;雾化芯包括导液件、发热体,导液件包括导液主体与导液部,导液部的底部与进液孔对应设置,发热体设于导液主体上;储油仓内还设有连接储液腔与进液孔的导液通道,雾化液由导液通道、进液孔进入导液件,经发热体雾化。该雾化装置的雾化液流道与气流通道分离,储液腔和雾化液流道高于底座设计,有效防止重叠交叉部分渗油漏油,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且其结构简单,减少装配件的数量,节约了组装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雾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雾化器是用发热组件将含有尼古丁的烟油加热到沸点,和空气一起,形成气液混合物(学名气溶胶,类似烟),让用户有吸烟的感觉,又能够补充尼古丁,达到吸烟解瘾的作用。但是现在雾化器一直碰到几个缺点难以解决:1、传统的雾化器,是从底端进油,雾化仓底部的烟油容易受重力作用,发生渗油及漏油等,同时,雾化液的流道跟气流通道有重叠交叉部分,也容易造成渗油和吸到油;2、现有一些雾化器结构复杂、零件多、成本高、组装麻烦。但是雾化器大部分是作为一次性使用,高成本阻碍产品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储油仓、密封件、雾化芯以及底座;所述储油仓内设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所述密封件收容于所述储油仓内,其包括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底部设有进液孔;所述底座收容于所述储油仓的敞口处,其上表面与所述容置槽配合形成供所述雾化芯安装的容置空间;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液件、发热体,所述导液件包括导液主体、与所述导液主体连接且向下延伸的导液部,所述导液部的底部与所述进液孔对应设置,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导液主体上;所述储油仓内还设有连接所述储液腔与所述进液孔的导液通道,所述雾化液由所述导液通道、所述进液孔进入所述导液件,经所述发热体雾化。优选地,所述储油仓上端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周沿向下延伸有导气管。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顶壁,所述顶壁周缘向下延伸有环状侧壁,所述顶壁底面与所述环状侧壁内表面界定出所述容置槽;所述顶壁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气管连接。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周沿向上延伸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所述导气管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周圈向下延伸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底面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卡设在所述导液主体外周。优选地,所述环状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储油仓内壁保留预定间隙,所述预定间隙形成所述导液通道。优选地,所述环状侧壁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腔,所述通腔的底部与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通腔形成所述导液通道。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所述通孔、所述导气管与所述出气孔形成气流通道。优选地,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导气管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进气孔还设有凹槽、喇叭口和/或无纺布。优选地,所述进气孔的周沿向上延伸有用于定位支撑所述雾化芯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优选地,所述定位部的顶面还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卡设在所述导液主体外周。优选地,所述环状侧壁内侧设有用于卡设在所述导液部周向侧面的第三卡槽,和/或所述定位部的外侧面还设有用于卡设在所述导液部周向侧面的第四卡槽。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还设有用于供所述导液部底部安装的定位槽。优选地,所述定位部的顶部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发热体显露于所述雾化腔中。优选地,所述雾化腔内设有吸附件。优选地,所述导液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或一端向下延伸有所述导液部。优选地,所述导液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或一侧向下延伸有所述导液部。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丝、与所述发热丝连接的引脚,所述引脚与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导电顶针连接。本申请还构造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雾化装置以及用于为所述雾化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源组件,所述雾化装置为上述的雾化装置。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雾化装置的雾化液流道与气流通道分离,储液腔和雾化液流道高于底座设计,有效防止重叠交叉部分渗油漏油,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且其结构简单,减少装配件的数量,节约了组装成本,提高装配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雾化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3是图2中雾化装置的透视图;图4是图1中雾化装置的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密封件的底面示意图;图7是图5中密封件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底座的细节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雾化装置的气流流向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雾化装置的雾化液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申请所揭露的雾化液可以为烟油、液态的药物成分或其它含有芳香成分的加热易挥发类物质。如图1-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储油仓1、密封件2、雾化芯3以及底座4;储油仓1内设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11,储油仓1上端设有出气孔12,出气孔12的周沿向下延伸有导气管13。在本实施例中,储油仓1由硬质的绝缘材料制备而成,譬如酚醛塑料、聚氨酯塑料、环氧塑料、不饱和聚酯塑料、呋喃塑料、有机硅树脂、丙烯基树脂等及其改性树脂为机体制备而成。储油仓1大体上为沿着一中心轴方向延伸的纵长结构,即其沿中心轴方向的长度远远大于其在横截面内两垂直方向上的宽度和厚度,储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仓(1)、密封件(2)、雾化芯(3)以及底座(4);/n所述储油仓(1)内设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11);/n所述密封件(2)收容于所述储油仓(1)内,其包括容置槽(A),所述容置槽(A)的侧壁底部设有进液孔(221);/n所述底座(4)收容于所述储油仓(1)的敞口处,其上表面与所述容置槽(A)配合形成供所述雾化芯(3)安装的容置空间;/n所述雾化芯(3)包括导液件(31)、发热体(32),所述导液件(31)包括导液主体(311)、与所述导液主体(311)连接且向下延伸的导液部(312),所述导液部(312)的底部与所述进液孔(221)对应设置,所述发热体(32)设于所述导液主体(311)上;/n所述储油仓(1)内还设有连接所述储液腔(11)与所述进液孔(221)的导液通道,所述雾化液由所述导液通道、所述进液孔(221)进入所述导液件(31),经所述发热体(32)雾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仓(1)、密封件(2)、雾化芯(3)以及底座(4);
所述储油仓(1)内设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11);
所述密封件(2)收容于所述储油仓(1)内,其包括容置槽(A),所述容置槽(A)的侧壁底部设有进液孔(221);
所述底座(4)收容于所述储油仓(1)的敞口处,其上表面与所述容置槽(A)配合形成供所述雾化芯(3)安装的容置空间;
所述雾化芯(3)包括导液件(31)、发热体(32),所述导液件(31)包括导液主体(311)、与所述导液主体(311)连接且向下延伸的导液部(312),所述导液部(312)的底部与所述进液孔(221)对应设置,所述发热体(32)设于所述导液主体(311)上;
所述储油仓(1)内还设有连接所述储液腔(11)与所述进液孔(221)的导液通道,所述雾化液由所述导液通道、所述进液孔(221)进入所述导液件(31),经所述发热体(32)雾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仓(1)上端设有出气孔(12),所述出气孔(12)的周沿向下延伸有导气管(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包括顶壁(21),所述顶壁(21)周缘向下延伸有环状侧壁(22),所述顶壁(21)底面与所述环状侧壁(22)内表面界定出所述容置槽(A);
所述顶壁(21)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211),所述通孔(211)与所述导气管(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1)的周沿向上延伸有连接筒(23),所述连接筒(23)与所述导气管(13)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1)的周圈向下延伸有限位部(24);
所述限位部(24)的底面设有第一卡槽(241),所述第一卡槽(241)卡设在所述导液主体(311)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侧壁(22)的外侧面与所述储油仓(1)内壁保留预定间隙,所述预定间隙形成所述导液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侧壁(22)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腔,所述通腔的底部与所述进液孔(221)连通,所述通腔形成所述导液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包括底板(4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