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谐波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04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32
一种组合式谐波滤波器,包括电抗器、电容器组、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和磁芯,所述磁芯呈现“田”字形结构,由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一铁轭、第二铁轭和第三铁轭组成,所述第二铁轭的上表面等距的设置有所述第一芯柱,第二铁轭的下表面等距的设置有所述第二芯柱,所述第一铁轭设置在第一芯柱的上端,所述第三铁轭设置在第二芯柱的下端,第一芯柱和第二芯柱上还设置有气隙;所述电抗器由第一电抗器和第二电抗器组成,所述第一电抗器套装在所述第一芯柱上,第一电抗器一端与输入端子相连,另一端与输出端子相连;所述第二电抗器套装在第二芯柱上,一端与设置在侧方的所述电容组串联,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抗器。通过使多个电抗器共用芯柱,将电抗器以不同的连接方式串、并联起来,满足在缩小体积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谐波滤波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谐波滤波器。
技术介绍
近年随着变频器及相似电子系统的大量应用,导致电网中单位次数为5次、7次、11次和13次的电流谐波不断增加,其最高占比可达80%,对输电网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处理谐波的主要方式为在电网输入端增加成本较低的无源滤波器,但受设备能力限制,一般无源滤波器过滤后电路中的谐波占比仍然接近20%,远大于GB/T14549要求的5%。导致需要不断增加多级滤波设备对电路进行矫正,造成成本高,设备体积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谐波滤波器,包括电抗器、电容器组、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和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呈现“田”字形结构,由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一铁轭、第二铁轭和第三铁轭组成,所述第二铁轭的上表面等距的设置有所述第一芯柱,第二铁轭的下表面等距的设置有所述第二芯柱,所述第一铁轭设置在第一芯柱的上端,所述第三铁轭设置在第二芯柱的下端,第一芯柱和第二芯柱上还设置有气隙;所述电抗器由第一电抗器和第二电抗器组成,所述第一电抗器套装在所述第一芯柱上,第一电抗器一端与输入端子相连,另一端与输出端子相连;所述第二电抗器套装在第二芯柱上,一端与设置在侧方的所述电容组串联,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抗器;还包括,夹件和螺丝,所述螺丝将第一电抗器、第二电抗器和电容组固定在夹件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抗器由参数不同的两个电抗器串联组成。r>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柱数量至少是3根,所述第一电抗器、所述第二电抗器与第一芯柱的组成形式可以是单相单柱、单相两柱、单相三柱、三相三柱、三相四柱或者三相五柱。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柱数量至少是3根,第三电抗器与第二芯柱的组成形式可以是单相单柱、单相两柱、单相三柱、三相三柱、三相四柱或者三相五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的一种组合式谐波滤波器,通过使多个电抗器共用芯柱,将电抗器以不同的连接方式串、并联起来,满足在缩小体积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的芯柱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参考图1的一种组合式谐波滤波器,三个芯柱7分别以等距并且垂直的方式设置在铁轭6b的上表面,芯柱7的上部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在铁轭6a的下表面。三个芯柱8分别也以等距并且垂直的方式设置在铁轭6b的下表面,芯柱8的下部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在铁轭6c的上表面。以此,铁轭6a、6b、6c;芯柱7和芯柱8整体以“田”字形的结构进行组合。芯柱7、8长边的中点上还设置有气隙10。芯柱的结构也可以是分段式的,其材质可以是非晶、纳米晶、金属粉芯(铁硅/铁硅铝/铁镍等)、铁氧体等。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其外表面可垫入不同厚度的绝缘纸或绝缘板,以达到要求的感量。参考图2和图3,电抗器2的绕组和电抗器3的绕组,合计共六个绕组分别套在三个芯柱8上,电抗器2和电抗器3共用芯柱8、铁轭6a和铁轭6b,电抗器4的绕组则套在三个芯柱7上。电抗器2、电抗器3和电抗器4分别构成三相三柱的形式。输入端子2aa、2ab、2ac和输出端子3aa、3ab、3ac设置在电抗器2和电抗器3的外侧面,输入端子2aa、2ab、2ac一侧分别和电抗器2相连,另一侧与外部系统电路连接,输出端子3aa、3ab、3ac一侧分别和电抗器3相连,另一侧也与外部系统电路连接。电抗器2、3、4的一侧还设置有电容器组12。电抗器4的一端与电抗器2和电抗器3的相连,另一侧与电容器组12相连。电抗器2、3、4和电容器组12分别通过螺丝9固定到夹件1上形成一个总成零件。结合参考图4,电抗器2和电抗器3串联连接后再串联至系统电路中,电抗器4和电容器组12通过串联连接后再并联至系统电路中。电抗器4和电容器组的串联谐振频率为250Hz,电抗器2的感量为电抗器4的55%,电抗器3的感量为电抗器4的6%,当电抗器2和电抗器3串联后相当于形成一个新的电抗器5,电抗器5的感量等同于电抗器4的感量,并且电抗器5的感量总和为原有电抗器3的16倍。电抗器4的感量L和电容器组12的容抗C参数根据公式,f=1/(2π√LC)推算得出。其中f=250Hz(基波50Hz的5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谐波滤波器,包括电抗器、电容器组、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和磁芯,其特征在于,/n所述磁芯呈现“田”字形结构,由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一铁轭、第二铁轭和第三铁轭组成,所述第二铁轭的上表面等距的设置有所述第一芯柱,第二铁轭的下表面等距的设置有所述第二芯柱,所述第一铁轭设置在第一芯柱的上端,所述第三铁轭设置在第二芯柱的下端,第一芯柱和第二芯柱上还设置有气隙;/n所述电抗器由第一电抗器和第二电抗器组成,所述第一电抗器套装在所述第一芯柱上,第一电抗器一端与输入端子相连,另一端与输出端子相连;/n所述第二电抗器套装在第二芯柱上,一端与设置在侧方的所述电容器组串联,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抗器;/n还包括,夹件和螺丝,所述螺丝将第一电抗器、第二电抗器和电容器组固定在夹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谐波滤波器,包括电抗器、电容器组、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和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芯呈现“田”字形结构,由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一铁轭、第二铁轭和第三铁轭组成,所述第二铁轭的上表面等距的设置有所述第一芯柱,第二铁轭的下表面等距的设置有所述第二芯柱,所述第一铁轭设置在第一芯柱的上端,所述第三铁轭设置在第二芯柱的下端,第一芯柱和第二芯柱上还设置有气隙;
所述电抗器由第一电抗器和第二电抗器组成,所述第一电抗器套装在所述第一芯柱上,第一电抗器一端与输入端子相连,另一端与输出端子相连;
所述第二电抗器套装在第二芯柱上,一端与设置在侧方的所述电容器组串联,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抗器;
还包括,夹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元李宾王佩明李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兆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