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073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束流诊断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包括用于设置串联连接的闪烁体探测器和光电倍增管的圆柱形的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两端均设有通孔(3)。在束流诊断实验中,能够在最小为5cm×5cm的束斑中排布五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型闪烁体探测器装置,形成阵列,一次即可完成束斑参数的测量,节约了束流诊断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
本技术属于束流诊断及
,具体涉及一种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质子和重离子辐射造成的生物损伤研究以及辐射育种研究越来越备受关注。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上R20支线管道上建立起来的辐射生物专用管道装置已经在生物和育种方面开展了相关的工作,目前采用的束流诊断方法为多组小型的闪烁体探测器组合。为了满足试验的要求,每一组探测器的尺寸需要尽量的小,为此建立了一种小型闪烁体探测器组装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束流诊断对探测器小型化的需求,需要设计一款可以将闪烁体探测器和小型光电倍增管组装的装置,组装成的探测器装置在尺寸上做到尽量的小巧,便于在小的束斑中进行探测器阵列的排布。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其中,包括用于设置串联连接的闪烁体探测器和光电倍增管的圆柱形的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两端均设有通孔。进一步,所述容器体包括筒身和堵头,所述筒身和所述堵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筒身不与所述堵头相连的一端设有所述通孔,所述堵头不与所述筒身相连的一端设有所述通孔。进一步,所述筒身内部用于设置所述光电倍增管,所述堵头内部用于设置所述闪烁体探测器。进一步,所述筒身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进一步,所述筒身内能够设置的所述光电倍增管的直径为10mm。进一步,所述容器体的长度为108mm,直径为2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组装完成后,本技术所提供的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外形尺寸为,长度108mm,直径20mm的圆柱形,多个小型闪烁体探测器装置可以方便安装在支架上,形成探测器阵列。2.能够在最小为5cm×5cm的束斑中排布五组本技术所提供的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形成阵列,一次即可完成束斑参数的测量,节约了束流诊断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3.通过筒身1的外螺纹4能够方便的在支架上进行安装固定,形成探测器阵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容器体的筒身1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容器体的堵头2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容器体的示意图(筒身1与堵头2组装后的容器体);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容器体的剖视图(筒身1与堵头2组装后的容器体);图中:1-筒身、2-堵头、3-通孔、4-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包括筒身1、堵头2。容器体为圆柱形,用于设置闪烁体探测器和光电倍增管,闪烁体探测器和光电倍增管串联设置在容器体内,容器体的两端均设有通孔3。筒身1和堵头2构成圆柱形的容器体,筒身1和堵头2通过螺纹连接,光电倍增管设置在筒身1内,闪烁体探测器设置在堵头2内。利用筒身1和堵头2的螺纹连接将闪烁体探测器和光电倍增管进行组合。筒身1不与堵头2相连的一端设有通孔3,堵头2不与筒身1相连的一端设有通孔3。筒身1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4。筒身1内部能够设置的光电倍增管的直径为10mm。容器体的长度为108mm,直径为20mm。本技术所述的装置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技术的技术创新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设置串联连接的闪烁体探测器和光电倍增管的圆柱形的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两端均设有通孔(3);/n所述容器体包括筒身(1)和堵头(2),所述筒身(1)和所述堵头(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筒身(1)不与所述堵头(2)相连的一端设有所述通孔(3),所述堵头(2)不与所述筒身(1)相连的一端设有所述通孔(3);/n所述筒身(1)内部用于设置所述光电倍增管,所述堵头(2)内部用于设置所述闪烁体探测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闪烁体探测器封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设置串联连接的闪烁体探测器和光电倍增管的圆柱形的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两端均设有通孔(3);
所述容器体包括筒身(1)和堵头(2),所述筒身(1)和所述堵头(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筒身(1)不与所述堵头(2)相连的一端设有所述通孔(3),所述堵头(2)不与所述筒身(1)相连的一端设有所述通孔(3);
所述筒身(1)内部用于设置所述光电倍增管,所述堵头(2)内部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福全郭刚隋丽刘建成庞郁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