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069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供气模组和探测分析模组,供气模组包括气管和第一活塞,探测分析模组包括气体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MCU控制分析模块,气管设有开口与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端形成检测空间,外壳设有进出气口,第一活塞在重力或者惯性作用力下沿气管内壁轴向自由滑动以吸进或排出气体,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成分数量,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活塞的运动距离,以获得吸入或者排出的气体体积,MCU控制分析模块用于计算得到气体成分浓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供气模组通过在气管内设置第一活塞滑动以吸进或者排出气体,仅仅依靠重力或惯性驱动,不需要其它接触式或非接触式驱动,其噪音小、体积小,适用于较小管径,测量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近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等因素,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和悬浮颗粒物大量增加,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健康安全方面的危害和威胁,环境问题被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空气质量方面更是备受关注,如何应对环境的恶化,环境空气成分的检测成为了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第一步。气体成分检测的原理为:输入定量的气体,针对其中特定成分(如粉尘,VOC,二氧化碳等)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获取该定量气体内特定成分的含量或数量,从而得到相应成分的浓度值。气体检测装置一般包括供气模组与探测分析模组,供气模组提供一定流量的气体,探测分析模组针对气体成分含量以及所供气体体积进行测量以获得具体气体成分的浓度。而现有供气模组多采用风扇或气泵,必须通电才能运行,其噪音大、体积大;在专利技术CN105823714B《一种可穿戴粉尘检测装置及方法》中,通过人体动作,利用激光粉尘传感器内的气流通道来实现空气流入,因管壁对流体的阻滞作用等影响,当通道口较小时,空气难以流入甚至无空气流入,因此采样量小或无法采样,并不适用较小管径的气体检测装置,而且所配备的电机在长期使用后容易老化,影响输入探测分析模组空气体积的大小,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不符合。因此,现有技术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噪音小、体积小以及测量精度高的气体检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供气模组、探测分析模组,所述供气模组包括气管、以及设置于气管内的第一活塞,所述探测分析模组包括气体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MCU控制分析模块,所述气管设置有开口与所述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端形成检测空间,所述外壳设置有连通所述检测空间的进出气口,所述第一活塞在重力或者惯性作用力下沿着所述气管内壁轴向自由滑动以吸进气体或者排出气体,所述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成分数量,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活塞的运动距离,以获得吸入或者排出的气体体积,所述MCU控制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测得的气体成分数量和气体体积计算得到气体成分浓度。进一步地,所述供气模组还包括第二活塞,所述气管包括连通的大直径气管和小直径气管,所述第一活塞贴合于所述大直径气管内壁,所述第二活塞贴合于所述小直径气管内壁,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充满液态介质以使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联动。进一步地,所述气管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设有通孔用于排出气体。进一步地,所述气体传感器设置有两个,对应地所述开口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管的两端,每一所述气体传感器与对应的开口形成所述检测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分析模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气管连通,所述气体传感器置于所述固定管内,且其检测端朝向所述第一活塞以形成所述检测空间,所述固定管/气管设置有连通所述检测空间的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进出气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气管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大直径气管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每一所述小直径气管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供气模组还包括互通件,所述互通件连通所述小直径气管,所述互通件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充满所述液态介质以使所述第二活塞相互联动。进一步地,所述MCU控制分析模块还包括显示模组、通讯模组、电源和控制按键。进一步地,所述液态介质为与所述气管内壁低湿润性的液体。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气体检测装置,通过在气管内设置第一活塞滑动以吸进或者排出气体,仅仅依靠重力或惯性驱动,不需要其它接触式或非接触式驱动即可进行,其噪音小、体积小,适用于较小管径,测量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拆解图;图3是图1的拆解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拆解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拆解图;图10是图8的拆解图;图11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供气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00a、100b、100c-气体检测装置,10-外壳,11-进出气口,20-供气模组,21-气管,211-开口,212-检测空间,213-大直径气管,214-小直径气管,217-挡块,218-通孔,22-第一活塞,23-第二活塞,24-互通件,31-气体传感器,311-激光发射端,312-光电二极管,32-位移传感器,33-MCU控制分析模块,34-固定管,341-气孔,35-显示模组,36-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100a,包括外壳10、以及设置于外壳10内的供气模组20、探测分析模组,所述供气模组20包括气管21、以及设置于气管21内的第一活塞22,所述探测分析模组包括气体传感器31、位移传感器32和MCU控制分析模块33,所述气管21设置有开口与所述气体传感器31的检测端形成检测空间212,所述外壳10设置有连通所述检测空间212的进出气口11。所述第一活塞22在重力或者惯性作用力下沿着所述气管21内壁轴向自由滑动以吸进气体或者排出气体,气体经所述进出气口11进入所述检测空间212内,所述气体传感器31用于检测气体成分数量Q,所述位移传感器32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活塞22的运动距离L,而所述气管2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供气模组、探测分析模组,所述供气模组包括气管、以及设置于气管内的第一活塞,所述探测分析模组包括气体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MCU控制分析模块,所述气管设置有开口与所述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端形成检测空间,所述外壳设置有连通所述检测空间的进出气口,所述第一活塞在重力或者惯性作用力下沿着所述气管内壁轴向自由滑动以吸进气体或者排出气体,所述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成分数量,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活塞的运动距离,以获得吸入或者排出的气体体积,所述MCU控制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测得的气体成分数量和气体体积计算得到气体成分浓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供气模组、探测分析模组,所述供气模组包括气管、以及设置于气管内的第一活塞,所述探测分析模组包括气体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MCU控制分析模块,所述气管设置有开口与所述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端形成检测空间,所述外壳设置有连通所述检测空间的进出气口,所述第一活塞在重力或者惯性作用力下沿着所述气管内壁轴向自由滑动以吸进气体或者排出气体,所述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成分数量,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活塞的运动距离,以获得吸入或者排出的气体体积,所述MCU控制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测得的气体成分数量和气体体积计算得到气体成分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模组还包括第二活塞,所述气管包括连通的大直径气管和小直径气管,所述第一活塞贴合于所述大直径气管内壁,所述第二活塞贴合于所述小直径气管内壁,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充满液态介质以使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设有通孔用于排出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溯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