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55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其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安装有炉缸,所述炉体的顶部的中部设有烟道口,所述烟道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投料口,所述炉体的侧壁设有第一侧吹风孔,所述第一侧吹风孔设于所述炉缸的上方,所述炉体的一端设有渣室,所述炉缸的另一端设有虹吸通道,所述渣室设于所述炉缸的上方并连通所述炉缸的上部,所述渣室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虹吸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炉缸的底部,所述虹吸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溜槽,所述溜槽连通吹炼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能够将体积设计得很大,提高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的产量,并能实现熔炼炉的连续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
本技术涉及金属冶炼
,特别是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侧吹熔池熔炼工艺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但是,现有的铜冶炼侧吹熔池熔炼炉的产能在10万t/a~20万t/a,想要提高产能,需要加大熔炼炉的体积,但是随着熔炼炉的体积增大,会出现下料不均造成温度场不均和烟尘率等问题,所以不单单需要将熔炼炉的体积增大,还需要对相应的结构进行改造,以适应产能提高后的熔炼工艺。而且现有的铜冶炼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在生产排放铜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时均采用堵口间歇式排放方式,操作连续性差,排放效率低,无法满足产能增加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增加熔炼炉的体积,提高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的产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安装有炉缸,所述炉体的顶部的中部设有烟道口,所述烟道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投料口,所述炉体的侧壁设有第一侧吹风孔,所述第一侧吹风孔设于所述炉缸的上方,所述第一侧吹风孔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炉体的一端设有渣室,所述炉缸的另一端设有虹吸通道,所述渣室设于所述炉缸的上方并连通所述炉缸的上部,所述渣室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虹吸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炉缸的底部,所述虹吸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溜槽,所述溜槽连通吹炼炉。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侧壁还设有第二侧吹风孔,所述第二侧吹风孔设于所述第一侧吹风孔的上方,所述第二侧吹风孔连接有第二风机。依据熔炼炉内烟气的残氧浓度,调整开启第二风机,通过第二侧吹风孔向熔炼炉内补充风量,随时调整熔炼炉内的富氧浓度,使得熔炼炉内的氧气维持在需要的浓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吹风孔设有两排,两排所述第二侧吹风孔分别设于炉体的两侧,两排所述第二侧吹风孔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二风机。由于炉缸内的熔炼液体搅动喷溅严重,第二侧吹风孔容易被粘结,第二侧吹风孔分别设于炉体的两侧,当炉体一侧的第二侧吹风孔被粘结时,关闭该侧的第二侧吹风孔,开启炉体另一侧的第二侧吹风孔,此时关闭的第二侧吹风孔无冷风进入,温度提高,粘结物会逐渐熔化,两排第二侧吹风孔可以交互开启使用。进一步地,所述炉缸的底面倾斜设置并且靠近所述虹吸通道的一侧低于靠近所述渣室的一侧。有利于铜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从虹吸通道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炉缸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使得所述炉缸的表面液体流向所述渣室并使得所述炉缸的底部液体流向所述虹吸通道。炉缸的表面液体流向渣室提高浮渣的排放效率,同时炉缸的底部液体流向虹吸通道能够提高铜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的排放效率,增加熔炼炉的连续操作性。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上部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采用透明耐高温玻璃密封。通过观察口能够随时观察熔炼炉内的情况。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的烟道口设于炉体的顶部的中部,投料口设于烟道口的两侧,使得投料更加均匀,从而解决熔炼炉体积增大后,投料集中容易导致熔炼炉内温度场不均的问题;而且体积增大后,烟道如果设于一侧,则容易形成烟道死区,不利于烟气的排放。将精矿、熔剂等混合物料通过投料口加入到炉缸内进行熔炼,随着熔炼的不断进行,得到从精矿物料至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和炉渣混合物,其中铜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因比重较大沉于底部,炉渣比重小浮于上部,当液面上涨至溢流口高度时,炉渣从溢流口溢出排放;随着冶炼物料的增加,其中铜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产出量逐渐积累上涨,当液位达到虹吸口高度时,烧通虹吸道排放铜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铜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通过溜槽直接输送到吹炼炉进行吹炼;只需控制好投料的速度、炉渣的排放速度和铜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的排放速度,使得熔炼炉内的溶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可实现熔炼炉的连续性生产。本技术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能够将体积设计得很大,提高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的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的侧示图;其中,1-炉体,2-炉缸,3-烟道口,4-投料口,5-第一侧吹风孔,6-渣室,7-虹吸通道,8-溢流口,9-第二侧吹风孔,10-搅拌器,11-观察口,12-溜槽,13-第一风机,14-第二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包括炉体1,炉体1的底部安装有炉缸2,炉体1的顶部设有炉盖,炉盖的中部设有烟道口3,炉盖于烟道口3的两侧分别设有投料口4。炉体1的侧壁设有第一侧吹风孔5,第一侧吹风孔5设于炉缸2的上方,第一侧吹风孔5连接有第一风机13。炉体1的一端设有渣室6,炉缸2的另一端设有虹吸通道7,渣室6设于炉缸2的上方并连通炉缸2的上部,渣室6的上部设有溢流口8,虹吸通道7的一端连通炉缸2的底部,虹吸通道7的另一端连接有溜槽12,溜槽12连通吹炼炉。炉体1的侧壁设有两排第二侧吹风孔9,两排第二侧吹风孔9分别设于炉体1的两侧,第二侧吹风孔9设于第一侧吹风孔5的上方,两排第二侧吹风孔9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风机14。炉体1的上部侧壁设有观察口11,观察口11设于炉体1的一端,观察口11采用透明耐高温玻璃密封。炉缸2的底面倾斜设置并且靠近虹吸通道7的一侧低于靠近渣室6的一侧,炉缸2内设有搅拌器10,搅拌器10的搅拌叶旋转时,推动炉缸2的表面液体流向渣室6即推动炉缸2内其他地方的浮渣到渣室6,并推动炉缸2的底部液体流向虹吸通道7,即推动铜锍或粗金属的中间物流向虹吸通道7。上述说明是针对本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技术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技术所涵盖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安装有炉缸,所述炉体的顶部的中部设有烟道口,所述烟道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投料口,所述炉体的侧壁设有第一侧吹风孔,所述第一侧吹风孔设于所述炉缸的上方,所述第一侧吹风孔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炉体的一端设有渣室,所述炉缸的另一端设有虹吸通道,所述渣室设于所述炉缸的上方并连通所述炉缸的上部,所述渣室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虹吸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炉缸的底部,所述虹吸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溜槽,所述溜槽连通吹炼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安装有炉缸,所述炉体的顶部的中部设有烟道口,所述烟道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投料口,所述炉体的侧壁设有第一侧吹风孔,所述第一侧吹风孔设于所述炉缸的上方,所述第一侧吹风孔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炉体的一端设有渣室,所述炉缸的另一端设有虹吸通道,所述渣室设于所述炉缸的上方并连通所述炉缸的上部,所述渣室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虹吸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炉缸的底部,所述虹吸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溜槽,所述溜槽连通吹炼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侧壁还设有第二侧吹风孔,所述第二侧吹风孔设于所述第一侧吹风孔的上方,所述第二侧吹风孔连接有第二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涛周南方马宝军周裕高雷玉彪占焕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