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50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可以将压缩机制冷和自然制冷结合,延长自然冷的利用时长,降低空调的制冷能耗。空调包括:自然制冷系统,自然制冷系统包括空空换热器、新风管路、排风管路、回风管路、送风管路、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空空换热器包括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新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新风管路与室外新风连通,另一端通过排风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回风通道的一端通过回风管路与室内回风连通,另一端通过送风管路与室内连通;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冷凝器设置于排风管路内,蒸发器设置于送风管路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用于为机房冷却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分布式计算架构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承担的计算量越来越大,而且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于数据中心(机房)内的设备发热量大,通常需要全年不间断供冷,机房空调系统的能耗在数据中心整体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相关技术中,为了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机房通常采用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复合型空调系统。在低温季节,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冷源(例如风冷或者水冷)对机房进行制冷调节。在高温季节,利用压缩机对机房进行制冷调节。但是,现有机房空调的自然制冷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分开设置,各自独立运行,对自然冷源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能够将压缩机制冷和自然制冷结合,延长自然冷的利用时长,降低空调的制冷能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自然制冷系统,自然制冷系统包括空空换热器、新风管路、排风管路、回风管路、送风管路、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空空换热器包括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新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新风管路与室外新风连通,另一端通过排风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回风通道的一端通过回风管路与室内回风连通,另一端通过送风管路与室内连通;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冷凝器设置于排风管路内,且位于所述排风风机的前侧;蒸发器设置于送风管路内,且位于所述送风风机的前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自然制冷系统开启时,室外新风通过新风管路送入空空换热器的新风通道,室内回风通过回风管路送入空空换热器的回风通道,室外新风通过空空换热器为室内回风降温,升温后的室外新风通过排风管路排出到室外环境中,降温后的室内回风通过送风管路送入机房内,为机房冷却降温。当室外温度较低时,仅通过自然制冷系统就可以满足机房的制冷需求。当室外温度较高,仅仅利用自然制冷系统不能满足机房的制冷需求时,在开启自然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同时开启压缩机制冷系统,此时,经空空换热器降温后的室内回风流经蒸发器,进一步对气流进行冷却降温,然后送入机房内;且利用排风管路的气流为冷凝器进行降温。传统的机房空调系统,当室外温度较高时,只能利用压缩机制冷系统对机房进行制冷调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当室外温度较高时,可以同时开启自然制冷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空空换热器可以达到对室内回风进行预冷的作用,然后利用蒸发器为送风管路内的经过预冷的气流进行补冷,以使送入机房内的气流温度能够满足机房的制冷需求。一方面,可以延长对自然冷源的利用时长;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制冷负荷,降低压缩机制冷系统的能耗,进而降低空调整体的制冷能耗;再一方面,将蒸发器设置在送风管路内,将冷凝器设置在排风管路内,使空调的布局更加紧凑灵活,同时可以减少管路、风机等零部件的设置数量,降低空调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空空换热器;12-新风管路;13-排风管路;14-回风管路;15-送风管路;16-送风风机;17-排风风机;18-冷凝器;19-蒸发器;20-雾化喷头;21-供水管;22-增压泵;23-第一温度传感器;24-第二温度传感器;25-新风过滤网;26-回风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参照图1,包括:自然制冷系统,自然制冷系统包括空空换热器11、新风管路12、排风管路13、回风管路14、送风管路15、送风风机16和排风风机17;空空换热器11包括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图中未示出),新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新风管路12与室外新风连通,另一端通过排风管路13与室外空气连通,回风通道的一端通过回风管路14与室内回风连通,另一端通过送风管路15与室内连通;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图中未示出)、冷凝器18、节流装置(图中未示出)和蒸发器19,冷凝器18设置于排风管路13内,且位于排风风机17的前侧;蒸发器19设置于送风管路15内,且位于送风风机16的前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自然制冷系统开启时,室外新风通过新风管路12送入空空换热器11的新风通道,室内回风通过回风管路14送入空空换热器11的回风通道,室外新风通过空空换热器11为室内回风降温,升温后的室外新风通过排风管路13排出到室外环境中,降温后的室内回风通过送风管路15送入机房内,为机房冷却降温。当室外温度较低时,仅通过自然制冷系统就可以满足机房的制冷需求。当室外温度较高,仅仅利用自然制冷系统不能满足机房的制冷需求时,在开启自然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同时开启压缩机制冷系统,此时,经空空换热器11降温后的室内回风流经蒸发器19,蒸发器19进一步对气流进行冷却降温,然后送入机房内。冷凝器18设置在排风管路13内,可以利用排风管路13的气流为冷凝器18进行降温。传统的机房空调系统,当室外温度较高时,只能利用压缩机制冷系统对机房进行制冷调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当室外温度较高时,同时开启自然制冷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空空换热器11可以达到对室内回风进行预冷的作用,然后蒸发器19为送风管路15内的经过预冷的气流进行补冷,以使送入机房内的气流温度能够满足机房的制冷需求。一方面,可以延长对自然冷源(室外空气的冷量)的利用时长;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制冷负荷,降低压缩机制冷系统的能耗,进而降低空调整体的制冷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n自然制冷系统,所述自然制冷系统包括空空换热器、新风管路、排风管路、回风管路、送风管路、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空空换热器包括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新风管路与室外新风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排风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回风管路与室内回风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送风管路与室内连通,所述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送风管路内,所述排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排风管路内;/n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形成闭合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排风管路内,且位于所述排风风机的前侧;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送风管路内,且位于所述送风风机的前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然制冷系统,所述自然制冷系统包括空空换热器、新风管路、排风管路、回风管路、送风管路、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空空换热器包括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新风管路与室外新风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排风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回风管路与室内回风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送风管路与室内连通,所述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送风管路内,所述排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排风管路内;
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形成闭合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排风管路内,且位于所述排风风机的前侧;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送风管路内,且位于所述送风风机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制冷系统还包括:
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空空换热器一侧的雾化喷头,与所述雾化喷头连通的供水管,以及设置于供水管上的增压泵;所述雾化喷头用于向所述新风通道进行喷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新风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回风的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喷淋组件以及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电连接;且所述控制器被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