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19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能够在退避进给齿时使该进给齿位于比针板上表面更靠下方且与该上表面隔开足够距离的位置上。进给齿(3)突出或没入于针板(1)。横向进给驱动部(8)将驱动轴(7)的旋转转换成横向的往复运动并传递给进给齿(3)。上下驱动部(9)将驱动轴(7)的旋转转换成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并传递给进给齿。上下位置变更部使进给齿(3)在横向上往复移动时的去路和返路的两端的折返点(P)移动到针板(1)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缝纫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以布料为材料的产品的缝制中使用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这种缝纫机具有用于输送由压脚按压的针板上的布料的进给齿。进给齿在缝制过程中通过沿着布料进给方向的横向和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针板上表面往复而沿椭圆形移动。即,进给齿反复进行下述步骤:当进给齿向针板的上方移动时,进给齿向布料的进给方向前方前进并在针板的下方位置处后退,且再次向针板的上方移动。在该情况下,是在针位于上止点的位置附近时执行进给齿对布料的前进进给。因此,当针上升时,进给齿以从针板的上表面突出的方式同步地动作。另一方面,在缝制作业开始前,使压脚上升而使布料在缝制作业的初始位置上作准备,此时,由于缝针处于上升位置,因此,进给齿成为从针板的上表面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布料位于针的下方时,布料与从针板的上表面突出的进给齿接触,有可能妨碍顺畅的缝制作业的准备。因此,提出有下述一种进给齿下降机构的方案:在缝制作业开始前,使压脚上升时,该进给齿下降机构使进给齿从针板的上表面下降(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进给齿下降机构具备:设置在驱动轴上的偏心凸轮;升降连杆,其经由方形滑块与从该偏心凸轮延伸的杆连结;以及引导部件,其具备引导方形滑块的引导槽,使引导部件的转动与使压脚向针板的上方分离的按压操作杆联动。根据该结构,通过按压操作杆的操作使压脚上升时,引导部件转动而使对方形滑块进行引导的引导槽倾斜。方形滑块沿着该倾斜的引导槽移动,从而能够使进给齿从针板上表面向下方位置(退避位置)移动。这样,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进给齿下降机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使进给齿退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公开平1-357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另外,进给齿优选的是在前进而输送布料时而在从针板上表面突出的状态下移动足够长的距离。另一方面,当进给齿的动作从前进转为后退时,即使进给齿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位于比针板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后退的进给齿也有可能会阻碍向前进方向对布料的进给。因此,进给齿在横向上往复移动时的去路和返路的两端的折返点的位置被设定在比针板上表面稍靠下方的位置上。但是,在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进给齿下降机构的情况下,会因进给齿从针板上表面突出的突出量的设定误差、配件尺寸的误差等,退避状态下的进给齿有可能位于比针板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而将进给齿的折返点的位置设定在相对于针板上表面隔开较大距离的下方时,则存在进给齿从针板上表面的突出量变小而导致无法进行充分的布料进给。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缝制作业时能够通过进给齿可靠地输送布料且在退避进给齿时使进给齿位于相对于针板上表面是足够下方的位置的缝纫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进给齿,其突出或没入于针板的上表面;压脚,其在所述进给齿的上方与该进给齿对置;驱动轴,其传递驱动源的动力;横向进给驱动部,其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转换为横向的往复运动并传递给所述进给齿;上下驱动部,其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转换为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并传递给所述进给齿;上下移动距离变更部,其变更所述进给齿的上下方向的往复移动距离;以及,上下位置变更部,在所述上下移动距离变更部使所述进给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减少时,所述上下位置变更部使所述进给齿在横向上往复移动时的去路和返路的两端的折返点向相对于所述针板的上表面的下方侧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通过具备上下位置变更部,能够使进给齿在横向上往复移动时的去路和返路的两端的折返点向相对于针板的上表面的下方侧移动。由此,在使退避进给齿时,能够通过上下位置变更部使所述折回点位于比针板上表面要充分靠下方的位置上。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驱动部具备:偏心凸轮,其受所述驱动轴驱动而旋转;进退臂,其利用该偏心凸轮而在横向上进退;升降连杆,其下端经由下部连结轴与该进退臂连结,并且该升降连杆的上端经由上部连结轴与进给基座连结,其中,该进给基座将所述进给齿支承为在横向上移动自如;方形滑块,其与该升降连杆的所述下部连结轴同轴地设置;引导部件,其形成有对该方形滑块进行直线引导的引导槽;以及,转动轴,其将该引导部件支承为转动自如,所述上下移动距离变更部具备引导部件转动机构,该引导部件转动机构使所述引导部件转动来变更所述引导槽的倾斜角度,由此变更所述进给齿从所述针板突出的状态下的移动距离,所述上下位置变更部以将所述引导部件的转动轴与所述引导槽中的所述方形滑块的往复移动区域的中央相互错开配置的方式而构成,在通过所述引导部件转动机构使所述引导部件转动而使所述引导槽倾斜时,所述方形滑块的往复移动区域的中央与所述引导部件的转动轴相比向下降侧偏离。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上下驱动部,驱动轴的旋转经由偏心凸轮而被转换为进退臂在横向上的进退动作。进退臂的进退动作使方形滑块沿着引导部件的引导槽往复移动。升降连杆的下端经由下部连结轴与方形滑块连结,升降连杆的上端经由上部连结轴与进给基座连结。由此,当方形滑块沿着引导槽往复移动时,升降连杆发生摆动,进给基座因升降连杆的摆动而进行升降。关于引导槽的倾斜与进给齿的上下移动的关系,例如,在引导槽为水平时,进给齿最大幅度地上下移动。当引导槽以朝向进退臂的前进方向逐渐下降的方式倾斜时,进给齿在横向上的移动距离不变,但上下移动变小。即,当通过使引导部件转动而对引导槽赋予使其朝向进退臂的前进方向下降形式的倾斜时,即使驱动轴旋转,进给齿也不会上下移动(仅成为横向的往复动作)。这时,在上下位置变更部中,引导部件的转动轴与引导槽中的方形滑块的往复移动区域的中央以彼此错开的方式配置。并且,该偏差形成为,在引导槽成为倾斜状态下,方形滑块的往复移动区域的中央位于比引导构件的转动轴靠下降侧的位置。由此,在引导槽倾斜时,能够使进给齿的所述折返点下降,从而使进给齿可靠地退避到针板上表面的下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缝纫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上下驱动部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引导部件的结构的说明图。图4表示引导部件转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主要部分在缝制作业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主要部分在退避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对引导部件中的转动轴有无偏心的结构进行比较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进给齿在缝制作业时的轨迹与针板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其他进给齿在缝制作业时的轨迹与针板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进给齿在缝制作业时的轨迹与进给齿在退避时的位置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省略其整体结构的图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作为本专利技术主旨的结构而具备:上下往复运动的缝针(未图示);如图1所示载置衣物等布料的针板1;按压针板1上的布料的压脚2;以及突出或没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备:/n进给齿,其突出或没入于针板的上表面;/n压脚,其在所述进给齿的上方与该进给齿对置;/n驱动轴,其传递驱动源的动力;/n横向进给驱动部,其将该驱动轴的旋转转换为横向的往复运动并传递给所述进给齿;/n上下驱动部,其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转换为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并传递给所述进给齿;/n上下移动距离变更部,其变更所述进给齿的上下方向的往复移动距离;以及,/n上下位置变更部,在该上下移动距离变更部使所述进给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减少时,所述上下位置变更部使所述进给齿在横向上往复移动时的去路和返路的两端的折返点向相对于所述针板的上表面的下方侧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215 JP 2019-025031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进给齿,其突出或没入于针板的上表面;
压脚,其在所述进给齿的上方与该进给齿对置;
驱动轴,其传递驱动源的动力;
横向进给驱动部,其将该驱动轴的旋转转换为横向的往复运动并传递给所述进给齿;
上下驱动部,其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转换为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并传递给所述进给齿;
上下移动距离变更部,其变更所述进给齿的上下方向的往复移动距离;以及,
上下位置变更部,在该上下移动距离变更部使所述进给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减少时,所述上下位置变更部使所述进给齿在横向上往复移动时的去路和返路的两端的折返点向相对于所述针板的上表面的下方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驱动部具备:
偏心凸轮,其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