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墙板、楼板,支座、榫块、弹性连接件;所述支座设置在楼板底部与楼板一体成型,所述支座底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墙板端面设置第二凹槽;所述榫块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第二凹槽的槽底;所述支座、榫块相互配合,实现墙板、楼板的组合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有效增强墙板和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墙板的抗震动干扰的能力,有效避免墙板出现过大的倾斜或偏位,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增强,目前国家和政府正着重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装配式楼板、墙板等结构作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材料,可以起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作用。在装配式墙板进行施工时,墙板顶部和楼板之间通常具有5-10cm的间隙,目前一般通过填补碎砖、涂抹砂浆的方式对该间隙进行处理,然而,这种处理方式会使墙板和楼板之间的连接极其薄弱,使得该部位成为整体结构的最薄弱位置,由于施工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各种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震动,尤其对于一些大型设备,其产生的震动更加剧烈,可能会直接影响墙板和楼板之间的连接,使墙板出现较大的倾斜和偏位,甚至可能造成墙板倒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有效增强墙板和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墙板的抗震动干扰的能力,有效避免墙板出现过大的倾斜或偏位,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减少安全隐患。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墙板、楼板,支座、榫块、弹性连接件;所述支座设置在楼板底部与楼板一体成型,所述支座底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墙板端面设置第二凹槽;所述榫块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第二凹槽的槽底;所述支座、榫块相互配合,实现墙板、楼板的组合安装。本方案中,楼板底面与楼板一体成型的支座,所述支座底面设置第一凹槽,墙体端面设置第二凹槽,并通过设置榫块,构成榫卯结构,实现墙板、楼板的组合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建筑结构墙板与楼板的连接通过支座、榫块相互配合,形成榫卯结构;该榫卯结构的支座与楼板一体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常规连接方式,强度更高,且通过榫卯结构的设置,不仅仅改变了现有技术的常规连接方式,且增加了墙板与楼板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强墙板和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墙板的抗震动干扰的能力,有效避免墙板出现过大的倾斜或偏位。进一步的,所述榫块与弹性连接件的连接面低于所述墙板端面,通过对榫块的设计,其陷入第二凹槽内部,第二凹槽的两个侧边对榫块起支撑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墙板与楼板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第二凹槽侧壁设置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贯穿墙板,所述限位孔与第二凹槽的槽底的距离小于所述弹性连接件未发生弹性形变的长度;通过设计限位孔,该限位孔可配合限位杆针对于弹性连接件的压缩状态进行限定,通过限位孔与限位杆的应用,在该建筑结构装配过程中,将弹性连接件进行压缩在插入限位杆进行定位,保证弹性连接件处于压缩状态,在组装完成后撤出限位杆,使得弹性连接件能够持续为榫块提供顶升力,进一步保证墙板和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且能有效避免榫块在未灌浆前受震动影响而出现扰动的问题。优选的,所述限位孔与第二凹槽的槽底的距离与所述弹性连接件未发生弹性形变的长度的比值为0.25-0.75,通过限位孔的位置设置,一方面保证弹性连接件能够为榫块提供合适的顶升力,另一方面保证弹性连接件能够顺利压缩。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封闭墙板与支座的间隙以及限位孔的封板,所述封板的一端连接支座,另一端连接墙壁,且封板覆盖墙板与支座的间隙以及限位孔,一方面保证墙板与楼板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封闭间隙以及限位孔,避免后续在灌浆过程,出现砂浆泄露。优选的,所述封板靠近墙板的一侧设有隔离胶带,隔离胶带分别与墙板和支座粘接,且隔离胶带完全覆盖墙板和支座之间的间隙,当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可以将封板拆卸下来循环使用,而隔离胶带可以起到隔离封板和砂浆的作用,有效避免砂浆粘结在封板上导致封板拆卸困难。进一步的,榫块内部设置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用于向支座与榫块之间的缝隙灌浆,通过传输管进行灌浆,一方面进一步保证了墙板与楼板的连接强度,一方面无需开设其他的灌浆开口保证了墙板的强度,且传输管具有较高的强度,在榫块内部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加榫块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传输管包括主管以及多条分布管,所述主管一端延伸至所述榫块与弹性连接件的连接面外,所述主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其相连通的分布管,所述分布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榫块外。优选的,所述传输管为金属管道。进一步的,第二凹槽侧壁还设置用于向第二凹槽内部灌浆的灌浆孔,所述灌浆孔位于所述限位孔之下,通过所述限位孔向第二凹槽内部进行灌浆,砂浆通过传输管能够传输至支座与墙体的缝隙,进一步保证连接强度,且所述灌浆孔可采用橡胶塞封闭,避免砂浆在未成形前从灌浆孔泄露。进一步的,支座、榫块相互配合的表面设置凿毛层,所述凿毛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凿毛层呈锯齿状,可以使砂浆与榫块和支座连接得更加紧密,从而提高连接强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结构简单,形成榫卯结构,有效增强墙板和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墙板的抗震动干扰的能力,有效避免墙板出现过大的倾斜或偏位,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减少安全隐患;2、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通过限位孔位置的设置,有效避免榫块在未灌浆前受震动影响而出现扰动的问题;3、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通过封板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连接强度,其能够避免砂浆的泄露;4、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通过传输管的设置,保证了榫块的强度,且实现了砂浆的输送,避免了过多灌浆口的设置,降低墙体强度;5、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通过凿毛层的设置,使砂浆与榫块和支座连接得更加紧密,从而提高连接强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部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墙板、11-第二凹槽、111-限位孔、112-灌浆孔、2-楼板、3-支座、31-第一凹槽、4-榫块、5-弹性连接件、6-封板、7-传输管、71-主管、72-分布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在整个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墙板(1)、楼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3)、榫块(4)、弹性连接件(5);/n所述支座(3)设置在楼板(2)底部与楼板(2)一体成型,所述支座(3)底面设置第一凹槽(31);/n所述墙板(1)端面设置第二凹槽(11);/n所述榫块(4)通过弹性连接件(5)连接第二凹槽(11)的槽底;/n所述支座(3)、榫块(4)相互配合,实现墙板(1)、楼板(2)的组合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墙板(1)、楼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3)、榫块(4)、弹性连接件(5);
所述支座(3)设置在楼板(2)底部与楼板(2)一体成型,所述支座(3)底面设置第一凹槽(31);
所述墙板(1)端面设置第二凹槽(11);
所述榫块(4)通过弹性连接件(5)连接第二凹槽(11)的槽底;
所述支座(3)、榫块(4)相互配合,实现墙板(1)、楼板(2)的组合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块(4)与弹性连接件(5)的连接面低于所述墙板(1)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1)侧壁设置限位孔(111),所述限位孔(111)贯穿墙板(1),所述限位孔(111)与第二凹槽(11)的槽底的距离小于所述弹性连接件(5)未发生弹性形变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闭墙板(1)与支座(3)的间隙以及限位孔(111)的封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