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84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包括形状为弧形的流水管道,流水管道底部设有柔性包裹层,流水管道上部开口,流水管道两端分别设有辐条平台,辐条平台上设有多个与流水管道连通的通孔,辐条平台上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可改变高度的支撑件。能够在清淤过程中使集水井内流水不间断通过流水管道流动,没有外渗水流,清淤人员可以进行干净彻底的井底清淤。清淤完工后,撤掉设备,恢复原有的集水井工作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
本技术涉及市政管理
具体地说,是涉及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城市生产生活排放污水量大且持续,且有雨水、市政道路清洁用水等需要及时归集,一些公共场所或特定区域需要设置水泥集水井或类似集水井设施,如附图1所示。集水井井径较大,用以汇集和存蓄地下水或者渗漏水,起到储蓄调节地下水的作用。当集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通过抽取等方式排出。现在的通用做法是在集水井内同时安排离开井底一定高度的平行的进水口10和出水口20,集水井搜集到污水后,较重的杂物沉淀到井底,当水面高于近水口或出水口时,多余水量会随流水带走,这样始终使积水井内污水保持一定低位不致溢出井外,同时避免固形污物进入流水管网堵塞管道,造成维修困难。因此,需要定期清理集水井井底固形污物。通常清污时集水井内进水口与出水口仍然有不间断流水,不能随意中断水流,影响市政其他工作,这样对清淤工作带来麻烦,降低清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不影响流水的情况下顺利高效清理井底污泥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弧形的流水管道,流水管道底部设有柔性包裹层,流水管道上部开口,流水管道两端分别设有辐条平台,辐条平台上设有多个与流水管道连通的通孔,辐条平台上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可改变高度的支撑件。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支撑件为千斤顶。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柔性包裹层为柔性橡胶层。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辐条平台为不锈钢辐条平台。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辐条平台包括上直辐条、下弧辐条和侧斜辐条,侧斜辐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斜辐条对称设置,上直辐条一端通过一个侧斜辐条与下弧辐条一端固定连接,上直辐条另外一端通过另一个侧斜辐条与下弧辐条另外一端固定连接。一种具体优化方案,上直辐条和下弧辐条之间设有多个支撑辐条,支撑性沿上直辐条辐射状分布。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支撑辐条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数量为一个,第一辐条上端与上直辐条中部固定连接,第一辐条下端与下弧辐条固定连接,第二辐条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辐条对称设置,第二辐条上端与上直辐条固定连接,第二辐条下端与下弧辐条固定连接,第二辐条上端与第一辐条的距离大于第二辐条下端与第一辐条的距离。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流水管道与下弧辐条的横截面相同,流水管道与下弧辐条对齐且固定连接。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流水管道端面垂直或倾斜设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使用时,现根据集水井图纸确定进水口、出水口口径、距离和对应倾斜夹角;然后将合适尺寸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两端分别放入进水口和出水口端口,将两个小型千斤顶分别置于管口辐条平台上撑紧。这样,市政集水井内不间断流水通过过桥流水管道流动,没有外渗水流,清淤人员可以进行干净彻底的井底清淤。清淤完工后,撤掉设备,恢复原有的集水井工作模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市政集水井进水口、出水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的一种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2-6所示,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包括形状为弧形的流水管道1,流水管道1底部设有柔性包裹层2,流水管道1上部开口,流水管道1两端分别设有辐条平台3,辐条平台3上设有多个与流水管道1连通的通孔,辐条平台3上部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有可改变高度的支撑件5。流水管道1保证在清淤中流动水体顺利从进水口进入通过;所述过桥流水管道1呈半圆柱弧形,比集水井进水口与出水口口径略小,长度超过进水口与出水口距离,由进水口与出水口所对方向决定管道斜率。支撑件5为千斤顶。此外,也可以采取其他刚性结构支架等。柔性包裹层2为柔性橡胶层。柔性包裹层2粘结在过桥流水管道1两端底侧,位于过桥流水管道1与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辐条平台3焊接在流水管道1两端,辐条平台3包括上直辐条、下弧辐条和侧斜辐条,侧斜辐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斜辐条对称设置,上直辐条一端通过一个侧斜辐条与下弧辐条一端固定连接,上直辐条另外一端通过另一个侧斜辐条与下弧辐条另外一端固定连接。上直辐条和下弧辐条之间设有多个支撑辐条,支撑性沿上直辐条辐射状分布。支撑辐条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数量为一个,第一辐条上端与上直辐条中部固定连接,第一辐条下端与下弧辐条固定连接,第二辐条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辐条对称设置,第二辐条上端与上直辐条固定连接,第二辐条下端与下弧辐条固定连接,第二辐条上端与第一辐条的距离大于第二辐条下端与第一辐条的距离。流水管道1与下弧辐条的横截面相同,流水管道1与下弧辐条对齐且固定连接。辐条平台3的材质为不锈钢。流水管道端面垂直设置。支撑板4提供给小型千斤顶施力平台,并将小型千斤顶施加压力均匀传递到过桥流水管道1端口,使柔性胶皮均匀紧密地与过桥流水管道1端口和进水口、出水口紧密接触,防止管道内流水渗出;所述小型千斤顶置于辐条平台3以上,撑开后与进水口和出水口上端相接,提供适当的张力。本技术所提供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使用时,现根据集水井图纸确定进水口10、出水口20口径、距离和对应倾斜夹角;然后将合适尺寸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两端分别放入进水口和出水口端口,将两个小型千斤顶分别置于管口辐条平台3上撑紧。这样,市政集水井内不间断流水通过过桥流水管道1流动,没有外渗水流,清淤人员可以进行干净彻底的井底清淤。清淤完工后,撤掉设备,恢复原有的集水井工作模式。实施例2: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如图6所示,当具有两个出水口20时,流水管道1端部倾斜设置,辐条平台倾斜设置,以配合场地情况。此外,当具有多个进水口10、出水口20时,可根据需要调整流水管道1的端面,使其垂直或倾斜一定角度,从而满足不同清淤场所需求。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弧形的流水管道,流水管道底部设有柔性包裹层,流水管道上部开口,流水管道两端分别设有辐条平台,辐条平台上设有多个与流水管道连通的通孔,辐条平台上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可改变高度的支撑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弧形的流水管道,流水管道底部设有柔性包裹层,流水管道上部开口,流水管道两端分别设有辐条平台,辐条平台上设有多个与流水管道连通的通孔,辐条平台上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可改变高度的支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件为千斤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柔性包裹层为柔性橡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辐条平台为不锈钢辐条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市政集水井不断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辐条平台包括上直辐条、下弧辐条和侧斜辐条,侧斜辐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斜辐条对称设置,上直辐条一端通过一个侧斜辐条与下弧辐条一端固定连接,上直辐条另外一端通过另一个侧斜辐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国程维佳孔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海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