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云飞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排水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83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排水地漏,包括地漏外筒,所述地漏外筒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排污管,位于所述地漏外筒上部活动搭接有过滤网板,位于所述过滤网板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导流罩,所述地漏外筒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网筒,网筒上端口部固定连接有内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地漏进行排水时,水源首先从过滤网板过滤后流入到地漏外筒内腔,此时的空心浮体在水源蓄积的情况下带动空心泡沫柱经升高,从而空心浮体不会对网筒部位进行遮挡,水源就可以从网筒部位排出,当水流较小甚至消失后,空心泡沫柱在横杆和支臂的自重条件下落在网筒内部,避免排污管内的异味上窜,成本结构简单,后期检修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排水地漏
本技术涉及建筑排水
,具体为一种建筑排水地漏。
技术介绍
目前,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经检索申请号201820062339.8公开了一种建筑排水地漏,包括地漏主体,所述地漏主体顶端四角设有四个固定螺丝,且所述地漏主体顶端正中部设有卡扣,且所述卡扣通过开孔连接到所述地漏主体上,且平行于所述地漏主体上端设置有地漏盖板,由于建筑排水地漏主要是用于建筑室内或者室外排水所用,所以当使用者在室内使用地漏时,所述地漏盖板固定连接有防滑带,且所述防滑带均匀排布在所述地漏盖板上,通过设有的防滑带,能够有效地防止人们滑倒,起到了防滑的作用,再是,所述密封圈紧密焊接有手拉环,且所述手拉环呈“矩形”形状,当地漏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清洁时,通过呈“矩形”的手拉环,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的将地漏内芯以及地漏外芯拿出清洗。但是经本专利技术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该技术方案中的地漏不能简单而又有效的阻止异味上窜,并且过滤效果差,结构复杂,后期检修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排水地漏,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排水地漏,包括地漏外筒,所述地漏外筒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排污管,位于所述地漏外筒上部活动搭接有过滤网板,位于所述过滤网板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导流罩,所述地漏外筒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网筒,网筒上端口部固定连接有内管,内管上部中间位置活动插接有支臂,支臂上端部与横杆底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横杆左右两端底部均竖直向下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端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浮体,位于所述支臂下端部与空心泡沫柱上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空心泡沫柱外壁与网筒内壁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空心泡沫柱的直径大于排污管的管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罩的下端口直径大于内管的管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网板、内管和网筒均为18目的不锈钢网板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当地漏进行排水时,水源首先从过滤网板过滤后流入到地漏外筒内腔,此时的空心浮体在水源蓄积的情况下带动空心泡沫柱经升高,从而空心浮体不会对网筒部位进行遮挡,水源就可以从网筒部位排出,当水流较小甚至消失后,空心泡沫柱在横杆和支臂的自重条件下落在网筒内部,避免排污管内的异味上窜,成本结构简单,后期检修十分方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排水地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排水地漏的内管和网筒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漏外筒;2、内管;3、网筒;4、空心泡沫柱;5、排污管;6、空心浮体;7、连接杆;8、支臂;9、横杆;10、导流罩;11、过滤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排水地漏,包括地漏外筒1,地漏外筒1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排污管5,位于地漏外筒1上部活动搭接有过滤网板11,位于过滤网板11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导流罩10,地漏外筒1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网筒3,网筒3上端口部固定连接有内管2,内管2上部中间位置活动插接有支臂8,支臂8上端部与横杆9底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横杆9左右两端底部均竖直向下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下端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浮体6,位于支臂8下端部与空心泡沫柱4上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具体的:当地漏进行排水时,水源首先从过滤网板11过滤后流入到地漏外筒1内腔,此时的空心浮体6在水源蓄积的情况下带动空心泡沫柱4经升高,从而空心浮体6不会对网筒3部位进行遮挡,水源就可以从网筒3部位排出,当水流较小甚至消失后,空心泡沫柱4在横杆9和支臂8的自重条件下落在网筒3内部,避免排污管5内的异味上窜,成本结构简单,后期检修十分方便。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空心泡沫柱4外壁与网筒3内壁贴合,保证阻碍异味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空心泡沫柱4的直径大于排污管5的管径,避免空心泡沫柱4掉落到排污管5内。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导流罩10的下端口直径大于内管2的管径,保证从过滤网板11落下的水流从导流罩10排向内管2外侧,避免水流直接下降从支臂8和内管2的缝隙处直接流在空心泡沫柱4上。本实施例中,过滤网板11、内管2和网筒3均为18目的不锈钢网板制成,使用寿命更久。在一种建筑排水地漏使用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建筑排水地漏,各个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使用时,当地漏进行排水时,水源首先从过滤网板11过滤后流入到地漏外筒1内腔,此时的空心浮体6在水源蓄积的情况下带动空心泡沫柱4经升高,从而空心浮体6不会对网筒3部位进行遮挡,水源就可以从网筒3部位排出,当水流较小甚至消失后,空心泡沫柱4在横杆9和支臂8的自重条件下落在网筒3内部,避免排污管5内的异味上窜,成本结构简单,后期检修十分方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排水地漏,包括地漏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外筒(1)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排污管(5),位于所述地漏外筒(1)上部活动搭接有过滤网板(11),位于所述过滤网板(11)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导流罩(10),所述地漏外筒(1)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网筒(3),网筒(3)上端口部固定连接有内管(2),内管(2)上部中间位置活动插接有支臂(8),支臂(8)上端部与横杆(9)底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横杆(9)左右两端底部均竖直向下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下端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浮体(6),位于所述支臂(8)下端部与空心泡沫柱(4)上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排水地漏,包括地漏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外筒(1)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排污管(5),位于所述地漏外筒(1)上部活动搭接有过滤网板(11),位于所述过滤网板(11)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导流罩(10),所述地漏外筒(1)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网筒(3),网筒(3)上端口部固定连接有内管(2),内管(2)上部中间位置活动插接有支臂(8),支臂(8)上端部与横杆(9)底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横杆(9)左右两端底部均竖直向下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下端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浮体(6),位于所述支臂(8)下端部与空心泡沫柱(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云飞刘亚静刘春杰李喜悦魏国安
申请(专利权)人:贾云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