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80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1
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片单元和螺栓;所述管片单元为多个,多个管片单元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为井段;所述井段包括底节段、标准节段、井口段;所述沉井内径为6‑10米;所述管片单元内侧壁的边缘部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两个相邻的管片单元的螺栓孔,将两个相邻的管片单元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管片单元上设置有定位槽和/或密封槽。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能够缩短现场施工制作沉井的工期,减少制作、运输的成本,具有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缩短施工时间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
本技术涉及预制沉井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应用的混凝土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型式:现场浇注式、预制式。而普通直径Φ1000mm现场浇注式圆形井的施工周期一般为2~3天,施工时对整体工期进度影响大。新型混凝土井能够避免传统混凝土井的这些缺点,在施工周期、结构强度、快捷拼装、受施工人员专业技术影响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施工场地采用的预制沉井结构方式主要是圆形屉式结构,即井型主要是圆形,由一层层预制环圈叠落而成。本结构的优点主要是:圆形井筒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配钢筋或者较少的钢筋就可以承受周边土体的侧压力和井室竖向压力,同时有利于模具制作及装配式产品的生产。但是,预制混凝土井尺寸过大时,运输成本高,甚至无法运输,只能通过施工现场砌筑制作的方式。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管片单元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它结构物的基础。一般在施工大型桥墩的基坑,污水泵站,大型设备基础,人防掩蔽所,盾构拼装井,地下车道与车站水工基础施工围护装置时使用。与预制混凝土井比较,现场砌筑井的主要问题为:现场制作的管片单元,容易发生渗漏,污染土壤环境;现场施工周期长、湿作业工作量大、需较长的养护时间,不利于城市道路缩短施工工期、文明施工、快速放行的要求;现场制作的工效低下,雨天无法施工,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缩短施工时间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片单元和螺栓;所述管片单元为多个,多个管片单元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为井段;所述井段包括底节段、标准节段、井口段;所述沉井内径为6-10米;所述管片单元内侧壁的边缘部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两个相邻的管片单元的螺栓孔,将两个相邻的管片单元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管片单元上设置有定位槽和/或密封槽。所述井段为圆环形井段。所述单个管片单元的高度为2-3米、厚度为30-80厘米。所述标准节段管片单元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井口段管片单元的下端、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螺栓孔。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设置密封条槽;所述螺栓孔靠内设置于所述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密封条槽靠外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为图2和5中的左右侧面。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侧壁设置第一定位凸台。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面靠边设置密封圈槽;所述标准节段与井口段管片单元第二端面对应位置靠边设置密封圈槽。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圈、密封条;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圈槽内;所述密封条设置于所述密封条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螺栓孔;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第二定位槽;所述螺栓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标准节段、井口段管片单元第二端面上设置螺栓孔;所述第二端面与第二定位槽对应位置设置第二定位凸台;所述螺栓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上。优选地,所述底节段的管片单元的顶部、第一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底节段的底部设置有下沉刃角;所述下沉刃角上方设置预留通孔。优选地,所述预制沉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本申请提案的主要创新点和有益效果(1)一般预制沉井生产及运输时,产品尺寸过大时,无法正常生产及运输。细分为管片单元,可以系列化、工厂化生产管片单元,从而组装成混凝土井。减小了生产场地、运输空间等对预制沉井尺寸方面的限制。(2)所述螺栓孔设置于管片单元内侧壁上,穿过所述管片单元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多个管片单元相连,组成井段。所述井段包括底节段、标准节段、井口段。所述底节段、标准节段、井口段通过所述管片单元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螺栓孔,用螺栓连接,相互固定。(3)螺栓位置设置具有可行性,螺栓连接可拆卸。预制沉井使用时,安装方法简单,施工难度低。(4)所述底节段和所述标准节段管片单元第一端面、所述标准节段和所述井口段第二端面设置第二定位槽及第二定位凸台,便于施工高度增加时,上方叠加安装标准节段、井口段,且设置所述密封圈槽,放置密封垫圈,用于防水防渗透。(5)密封圈与密封条的使用,使所述预制沉井能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6)设置预留通孔,用于人工操作时常规通孔;避免后期实际操作需另外开孔,破坏沉井完整性。综上所述,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具有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缩短施工时间的特点。缩短现场施工制作沉井的工期,减少制作预制沉井的运输成本的优点。系列化、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混凝土井产品具有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缩短施工时间,节约能源,防止污染等多方面优势。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的单个管片单元(底节段)内侧壁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的单个管片单元(底节段)侧壁定位槽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的单个管片单元(标准节段)侧壁无定位槽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的单个管片单元(标准节段)无下沉刃角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的整体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底节段;2、标准节段;3、井口段;4、螺栓孔;5、第一侧壁;6、第二侧壁;7、密封条槽;8、第一定位槽;9、第一定位凸台;10、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密封圈槽;13、第二定位槽;14、第二定位凸台;15、下沉刃角;16、预留通孔。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是彻底和完整的,并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将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各装置的尺寸和相对尺寸。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6所示,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片单元和螺栓;所述管片单元为多个,多个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片单元和螺栓;所述管片单元为多个,多个管片单元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为井段;所述井段包括底节段、标准节段、井口段;所述沉井内径为6-10米;/n所述管片单元内侧壁的边缘部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两个相邻的管片单元的螺栓孔,将两个相邻的管片单元固定连接为一体;/n所述管片单元上设置有定位槽和/或密封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片单元和螺栓;所述管片单元为多个,多个管片单元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为井段;所述井段包括底节段、标准节段、井口段;所述沉井内径为6-10米;
所述管片单元内侧壁的边缘部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两个相邻的管片单元的螺栓孔,将两个相邻的管片单元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管片单元上设置有定位槽和/或密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段为圆环形井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单元的高度为2-3米、厚度为30-8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混凝土预制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单元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设置密封条槽;所述螺栓孔靠内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边缘部位;所述密封条槽靠外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管片单元第一端面靠边设置密封圈槽;所述标准节段与井口段管片单元第二端面对应位置靠边设置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设置密封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晟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