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73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的中部开设有承载室,承载室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凹槽,承载室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三凹槽,承载装置的底部四周开设有第四凹槽,承载室的底部四周插设有螺丝,第四凹槽的外部设置有空槽,承载室的中部设置有三色道钉。该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通过设置的第一凹槽可以使三色道钉的顶部上盖卡入第一凹槽的位置,为三色道钉提供固定支撑的作用,通过在上盖的顶部设置透明盖板,可以对三色道钉的表面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汽车来回碾压造成上盖与三色道钉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
本技术涉及铸铝道钉领域,特别涉及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
技术介绍
我们说的道钉主要是指公路用的道钉,又叫做突起路标,是一种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安装在道路的标线中间或双黄线中间,通过其逆反射性能提醒司机按车道行驶,埋入式道钉是道钉的一种类型,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或产品中,埋入式道钉在雨、雾天气及道路弯道处,能够清晰地勾划出道路轮廓和边缘,诱导驾驶员视线,进而能消除道路的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的埋入式铸铝道钉,都是将埋入式道钉整体埋在地里并保证埋入式道钉的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平面,抗压效果不强,且存在安装不牢固的情况,因此就需要一种专门的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的中部开设有承载室,所述承载室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承载室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承载装置的底部四周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承载室的底部四周插设有螺丝,所述第四凹槽的外部设置有空槽,所述承载室的中部设置有三色道钉,所述三色道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的四周插设有第一铆钉,所述第四凹槽的中部设置有齿轮,所述空槽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杆。优选的,所述承载装置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为开放式。优选的,所述第四凹槽的数量与第三凹槽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相对应。优选的,所述空槽的数量与第四凹槽的数量一致,所述空槽相背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空槽与第四凹槽的一侧相连,所述空槽在第四凹槽顺时针的前侧,所述第四凹槽内腔的高度与空槽内腔的高度相同。优选的,所述螺丝的顶部大小与第三凹槽的内腔大小相同,所述螺丝的顶部与第三凹槽的内腔相适配,所述螺丝的底部贯穿第三凹槽、第四凹槽、齿轮并贯穿承载装置的底部壁体。优选的,所述齿轮的内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齿轮的内表面螺纹与螺丝底部的外表面螺纹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与空槽相对应,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与空槽的内部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齿轮的外表面与固定杆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固定杆的远离齿轮的一端设置为锥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凹槽可以使三色道钉的顶部上盖卡入第一凹槽的位置,为三色道钉提供固定支撑的作用,通过在上盖的顶部设置透明盖板,可以对三色道钉的表面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汽车来回碾压造成上盖与三色道钉的破坏,通过第一凹槽的底部四周开设的第二凹槽,可以使第一铆钉穿过透明盖板、上盖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内部,为三色道钉上盖,起到固定的作用,通过设置螺丝的外表面螺纹与齿轮的内表面螺纹相啮合,齿轮的外表面螺纹与固定杆外表面的螺纹相捏合,可以使螺丝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固定杆向四周移动,使固定杆可以固定到地下,从而使承载装置固定在地下,不会因为车的来回碾压,使整个装置松动,甚至脱落,起到对装置的固定作用,通过在三色道钉的外侧设置有承载装置,也是防止三色道钉的表面受到长时间的雨水侵蚀,受到破损,生锈,提高三色道钉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四凹槽的顶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承载装置的顶视图。图中:1、承载装置;2、承载室;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第三凹槽;6、第四凹槽;7、空槽;8、三色道钉;9、上盖;10、透明盖板;11、第一铆钉;12、齿轮;13、固定杆;14、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包括承载装置1,承载装置1为圆柱形,通过在三色道钉8的外侧设置有承载装置1,也是防止三色道钉8的表面受到长时间的雨水侵蚀,受到破损,生锈,提高三色道钉8的使用寿命,承载装置1的中部开设有承载室2,承载室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的顶部为开放式,过设置的第一凹槽3可以使三色道钉8的顶部上盖9卡入第一凹槽3的位置,为三色道钉8提供固定支撑的作用,第一凹槽3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凹槽4,通过第一凹槽3的底部四周开设的第二凹槽4,可以使第一铆钉11穿过透明盖板10、上盖9延伸至第二凹槽4的内部,为三色道钉8上盖9,起到固定的作用,承载室2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三凹槽5,承载装置1的底部四周开设有第四凹槽6,第四凹槽6的数量与第三凹槽5的数量一致,第三凹槽5与第四凹槽6相对应,承载室2的底部四周插设有螺丝14,螺丝14的顶部大小与第三凹槽5的内腔大小相同,螺丝14的顶部与第三凹槽5的内腔相适配,螺丝14的底部贯穿第三凹槽5、第四凹槽6、齿轮12并贯穿承载装置1的底部壁体,第四凹槽6的外部设置有空槽7,空槽7的数量与第四凹槽6的数量一致,空槽7相背的一侧设置为开口,空槽7与第四凹槽6的一侧相连,空槽7在第四凹槽6顺时针的前侧,第四凹槽6内腔的高度与空槽7内腔的高度相同,承载室2的中部设置有三色道钉8,三色道钉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盖9,上盖9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盖板10,通过在上盖9的顶部设置透明盖板10,可以对三色道钉8的表面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汽车来回碾压造成上盖9与三色道钉8的破坏,透明盖板10的四周插设有第一铆钉11,第四凹槽6的中部设置有齿轮12,齿轮12的内表面开设有螺纹,齿轮12的内表面螺纹与螺丝14底部的外表面螺纹相啮合,空槽7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数量与空槽7相对应,固定杆13的外表面与空槽7的内部紧密贴合,固定杆1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齿轮12的外表面与固定杆13的外表面相啮合,固定杆13的远离齿轮12的一端设置为锥形结构,通过设置螺丝14的外表面螺纹与齿轮12的内表面螺纹相啮合,齿轮12的外表面螺纹与固定杆13外表面的螺纹相捏合,可以使螺丝14转动,带动齿轮12转动,从而使固定杆13向四周移动,使固定杆13可以固定到地下,从而使承载装置1固定在地下,不会因为车的来回碾压,使整个装置松动,甚至脱落,起到对装置的固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使用时只需将承载装置1放入地下,使承载装置1的顶部与地面持平,然后通过转动螺丝14带动齿轮12转动,从而使固定杆13向四周移动,直至螺丝14的顶部移动到第三凹槽5的内部,然后将三色道钉8放入承载室2的内部,将上盖9放入第一凹槽3的内部,然后将透明盖板10放在上盖9的顶部,然后通过第一铆钉11贯穿透明盖板10、上盖9,延伸至第二凹槽4的内部,即可完成整体安装,当需要拆卸时,只需将第一铆钉11拔出,移除透明盖板10、上盖9、三色道钉8,然后通过反向转动螺丝14,带动齿轮12转动从而使,固定杆13向承载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包括承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1)的中部开设有承载室(2),所述承载室(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承载室(2)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三凹槽(5),所述承载装置(1)的底部四周开设有第四凹槽(6),所述承载室(2)的底部四周插设有螺丝(14),所述第四凹槽(6)的外部设置有空槽(7),所述承载室(2)的中部设置有三色道钉(8),所述三色道钉(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盖(9),所述上盖(9)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盖板(10),所述透明盖板(10)的四周插设有第一铆钉(11),所述第四凹槽(6)的中部设置有齿轮(12),所述空槽(7)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杆(13)。/n

【技术特征摘要】
1.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包括承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1)的中部开设有承载室(2),所述承载室(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承载室(2)内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三凹槽(5),所述承载装置(1)的底部四周开设有第四凹槽(6),所述承载室(2)的底部四周插设有螺丝(14),所述第四凹槽(6)的外部设置有空槽(7),所述承载室(2)的中部设置有三色道钉(8),所述三色道钉(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盖(9),所述上盖(9)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盖板(10),所述透明盖板(10)的四周插设有第一铆钉(11),所述第四凹槽(6)的中部设置有齿轮(12),所述空槽(7)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杆(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1)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凹槽(3)的顶部为开放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道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6)的数量与第三凹槽(5)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三凹槽(5)与第四凹槽(6)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黄绿三色埋入式铸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元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安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