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明途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和功率分配方法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67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9
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和功率分配方法及其应用,包含有用于产生激励磁场的励磁线圈组1、用于作为电源的电池组3、分别设置为与励磁线圈组1和电池组3的控制开关组2,通过励磁线圈组1和电池组3,实现了电磁发动机的性能,通过控制开关组2,实现了对励磁线圈组1的供电电压分配和电极转换,因此实现了电磁发动机的可变功率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和功率分配方法及其应用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发动机装置和功率分配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和功率分配方法及其应用。二、
技术介绍
电磁发动机是以电能为动力的动力装置,其技术特点是利用励磁线圈激励磁场与磁钢相斥、相吸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使磁钢做往复运动,该技术克服了现有电动机励磁磁场与磁钢磁场不能正交的问题,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适用于多个
的应用,因此电磁发动机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动力装置。在现有的电动机装置中,还没有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电动机装置的功率分配方法及其应用,从而解决电动机的
中技术问题之一:永磁体不能充分利用电动机绕组的磁场、
中技术问题之二:电动机功率不能根据负载要求而输出功率。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如图(1)所示:把螺线管缠绕固定在作为发动机气缸的缸体的圆柱形套筒(T)上,把圆柱形磁钢(C)作为缸体内的活塞,活塞通过活塞连杆与曲轴相连,柱形磁钢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圆柱形磁钢的S极高于螺线管上端,,圆柱形磁钢的N极高于螺线管下端。当L1接电源正极,L2接电源负极时,螺线管磁场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螺线圈内形成S极到N极的磁路与磁钢外磁场N极到S极的磁路的方向相同,磁钢受到斥力做向上线性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旋转180°,L1接电源的负极,L2接电源的正极此时螺线管内磁场方向由上至下与磁钢外磁场方向相反两者相吸圆柱形磁钢做向下线性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旋转180°,电源循环动作实现了线性运动变旋转运动。2、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功率分配方法: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功率分配方法如图(2)所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包含有用于产生激励磁场的励磁线圈组1、用于作为电源的电池组3、分别设置为与励磁线圈组1和电池组3的控制开关组2。由于设计了励磁线圈组1、电池组3和控制开关组2,通过励磁线圈组1和电池组3,实现了电磁发动机的性能,通过控制开关组2,实现了对励磁线圈组1的供电电压分配和电极转换,因此实现了电磁发动机的可变功率输出。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实现供电电压分配置换和电极转换的方式把励磁线圈组1、电池组3和控制开关组2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控制开关开闭实现供电电压分配置换和控制开关电桥实现电极转换的方式把控制开关组2与励磁线圈组1和电池组3连接。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包含有具有第一励磁线圈11、第二励磁线圈12、第三励磁线圈13和第四励磁线圈14的电磁发动机的励磁线圈组1,具有第一控制开关21、第二控制开关22、第三控制开关23和第四控制开关24的控制开关组2,具有第一电池31、第二电池32、第三电池33、第四电池34、第五电池35和第六电池36的电池组3,在励磁线圈组1与电池组3之间设置有控制开关组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第一励磁线圈11设置为与第一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相对应分布并且第一励磁线圈1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a1、第一励磁线圈1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a2,第二励磁线圈12设置为与第二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相对应分布并且第二励磁线圈1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b1、第二励磁线圈1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b2,第三励磁线圈13设置为与第三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相对应分布并且第三励磁线圈1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c1、第三励磁线圈1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c2,第四励磁线圈14为与第四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相对应分布并且第四励磁线圈1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d1、第四励磁线圈1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d2,端口La1、端口La2、端口Lb1、端口Lb2、端口Lc1、端口Lc2、端口Ld1和端口Ld2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组2连接。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第一控制开关21设置为包含有控制开关Ka1、控制开关Ka2、控制开关Ka3、控制开关Ka4、控制开关Ka5、控制开关Ka6、控制开关Ka7、控制开关Ka8、控制开关Ka9、控制开关Ka10和控制开关Ka11,第二控制开关22设置为包含有控制开关Kb1、控制开关Kb2、控制开关Kb3、控制开关Kb4、控制开关Kb5、控制开关Kb6、控制开关Kb7、控制开关Kb8、控制开关Kb9、控制开关Kb10和控制开关Kb11,第三控制开关23设置为包含有控制开关Kc1、控制开关Kc2、控制开关Kc3、控制开关Kc4、控制开关Kc5、控制开关Kc6、控制开关Kc7、控制开关Kc8、控制开关Kc9、控制开关Kc10和控制开关Kc11,第四控制开关24包含有控制开关Kd1、控制开关Kd2、控制开关Kd3、控制开关Kd4、控制开关Kd5、控制开关Kd6、控制开关Kd7、控制开关Kd8、控制开关Kd9、控制开关Kd10和控制开关Kd11,控制开关Ka1、控制开关Ka3、控制开关Ka4、控制开关Ka6、控制开关Ka7、控制开关Ka9、控制开关Ka10、控制开关Kb1、控制开关Kb3、控制开关Kb4、控制开关Kb6、控制开关Kb7、控制开关Kb9、控制开关Kb10、控制开关Kc1、控制开关Kc3、控制开关Kc4、控制开关Kc6、控制开关Kc7、控制开关Kc9、控制开关Kc10、控制开关Kd1、控制开关Kd3、控制开关Kd4、控制开关Kd6、控制开关Kd7、控制开关Kd9和控制开关Kd10分别设置为与励磁线圈组1连接,控制开关Ka2、控制开关Ka3、控制开关Ka5、控制开关Ka6、控制开关Ka8、控制开关Ka9、控制开关Ka11、控制开关Kb2、控制开关Kb3、控制开关Kb5、控制开关Kb6、控制开关Kb8、控制开关Kb9、控制开关Kb11、控制开关Kc2、控制开关Kc3、控制开关Kc5、控制开关Kc6、控制开关Kc8、控制开关Kc9、控制开关Kc11、控制开关Kd2、控制开关Kd3、控制开关Kd5、控制开关Kd6、控制开关Kd8、控制开关Kd9和控制开关Kd11分别设置为与电池组3连接,控制开关Ka2、控制开关Ka5、控制开关Ka8、、控制开关Ka11、控制开关Kb2、控制开关Kb5、控制开关Kb8、控制开关Kb11、控制开关Kc2、控制开关Kc5、控制开关Kc8、控制开关Kc11、控制开关Kd2、控制开关Kd5、控制开关Kd8、控制开关Kd11分别设置为与励磁线圈组1连接,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第一电池31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1并且第一电池31的正极和第二电池32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2,第二电池32的正极和第三电池33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3并且第三电池33的正极和第四电池34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4,第四电池34的正极和第五电池35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5并且第五电池35的正极和第六电池36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6,第六电池36的正极设置为接口E7并且接口E1、接口E2、接口E3、接口E4、接口E5、接口E6和接口E7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组2连接。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控制开关K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产生激励磁场的励磁线圈组1、用于作为电源的电池组3、分别设置为与励磁线圈组1和电池组3的控制开关组2。/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525 CN 20201045081741.一种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产生激励磁场的励磁线圈组1、用于作为电源的电池组3、分别设置为与励磁线圈组1和电池组3的控制开关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实现供电电压分配置换和电极转换的方式把励磁线圈组1、电池组3和控制开关组2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控制开关开闭实现供电电压分配置换和控制开关电桥实现电极转换的方式把控制开关组2与励磁线圈组1和电池组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第一励磁线圈11、第二励磁线圈12、第三励磁线圈13和第四励磁线圈14的电磁发动机的励磁线圈组1,具有第一控制开关21、第二控制开关22、第三控制开关23和第四控制开关24的控制开关组2,具有第一电池31、第二电池32、第三电池33、第四电池34、第五电池35和第六电池36的电池组3,在励磁线圈组1与电池组3之间设置有控制开关组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励磁线圈11设置为与第一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相对应分布并且第一励磁线圈1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a1、第一励磁线圈1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a2,第二励磁线圈12设置为与第二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相对应分布并且第二励磁线圈1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b1、第二励磁线圈1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b2,第三励磁线圈13设置为与第三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相对应分布并且第三励磁线圈1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c1、第三励磁线圈1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c2,第四励磁线圈14为与第四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相对应分布并且第四励磁线圈1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d1、第四励磁线圈1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端口Ld2,端口La1、端口La2、端口Lb1、端口Lb2、端口Lc1、端口Lc2、端口Ld1和端口Ld2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组2连接,
或,第一控制开关21设置为包含有控制开关Ka1、控制开关Ka2、控制开关Ka3、控制开关Ka4、控制开关Ka5、控制开关Ka6、控制开关Ka7、控制开关Ka8、控制开关Ka9、控制开关Ka10和控制开关Ka11,第二控制开关22设置为包含有控制开关Kb1、控制开关Kb2、控制开关Kb3、控制开关Kb4、控制开关Kb5、控制开关Kb6、控制开关Kb7、控制开关Kb8、控制开关Kb9、控制开关Kb10和控制开关Kb11,第三控制开关23设置为包含有控制开关Kc1、控制开关Kc2、控制开关Kc3、控制开关Kc4、控制开关Kc5、控制开关Kc6、控制开关Kc7、控制开关Kc8、控制开关Kc9、控制开关Kc10和控制开关Kc11,第四控制开关24包含有控制开关Kd1、控制开关Kd2、控制开关Kd3、控制开关Kd4、控制开关Kd5、控制开关Kd6、控制开关Kd7、控制开关Kd8、控制开关Kd9、控制开关Kd10和控制开关Kd11,控制开关Ka1、控制开关Ka3、控制开关Ka4、控制开关Ka6、控制开关Ka7、控制开关Ka9、控制开关Ka10、控制开关Kb1、控制开关Kb3、控制开关Kb4、控制开关Kb6、控制开关Kb7、控制开关Kb9、控制开关Kb10、控制开关Kc1、控制开关Kc3、控制开关Kc4、控制开关Kc6、控制开关Kc7、控制开关Kc9、控制开关Kc10、控制开关Kd1、控制开关Kd3、控制开关Kd4、控制开关Kd6、控制开关Kd7、控制开关Kd9、控制开关Kd10分别设置为与励磁线圈组1连接,控制开关Ka2、控制开关Ka3、控制开关Ka5、控制开关Ka6、控制开关Ka8、控制开关Ka9、控制开关Ka11、控制开关Kb2、控制开关Kb3、控制开关Kb5、控制开关Kb6、控制开关Kb8、控制开关Kb9、控制开关Kb11、控制开关Kc2、控制开关Kc3、控制开关Kc5、控制开关Kc6、控制开关Kc8、控制开关Kc9、控制开关Kc11、控制开关Kd2、控制开关Kd3、控制开关Kd5、控制开关Kd6、控制开关Kd8、控制开关Kd9和控制开关Kd11分别设置为与电池组3连接,控制开关Ka2、控制开关Ka5、控制开关Ka8、控制开关Ka11、控制开关Kb2、控制开关Kb5、控制开关Kb8、控制开关Kb11、控制开关Kc2、控制开关Kc5、控制开关Kc8、控制开关Kc11、控制开关Kd2、控制开关Kd5、控制开关Kd8、控制开关Kd11分别设置为与励磁线圈组1连接,
或,第一电池31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1并且第一电池31的正极和第二电池32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2,第二电池32的正极和第三电池33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3并且第三电池33的正极和第四电池34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4,第四电池34的正极和第五电池35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5并且第五电池35的正极和第六电池36的负极设置为接口E6,第六电池36的正极设置为接口E7并且接口E1、接口E2、接口E3、接口E4、接口E5、接口E6和接口E7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组2连接,
或,在控制开关Ka1与控制开关Ka2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并且在控制开关Ka4和控制开关Ka5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在控制开关Ka7与控制开关Ka8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并且在控制开关Ka10和控制开关Ka11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在控制开关Kb1与控制开关Kb2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并且在控制开关Kb4和控制开关Kb5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在控制开关Kb7与控制开关Kb8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并且在控制开关Kb10和控制开关Kb11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在控制开关Kc1与控制开关Kc2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并且在控制开关Kc4和控制开关Kc5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在控制开关Kc7与控制开关Kc8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并且在控制开关Kc10和控制开关Kc11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在控制开关Kd1与控制开关Kd2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并且在控制开关Kd4和控制开关Kd5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在控制开关Kd7与控制开关Kd8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并且在控制开关Kd10和控制开关Kd11之间设置有连接端部,
接口E1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a1和控制开关Ka2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b1和控制开关Kb2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c1和控制开关Kc2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d1和控制开关Kd2之间连接端部连接,接口E2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a3的其中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3的其中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3的其中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3的其中一个端部连接,接口E3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a4和控制开关Ka5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b4和控制开关Kb5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c4和控制开关Kc5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d4和控制开关Kd5之间连接端部连接,接口E4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a6的其中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6的其中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6的其中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6的其中一个端部连接,接口E5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a7和控制开关Ka8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b7和控制开关Kb8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c7和控制开关Kc8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d7和控制开关Kd8之间连接端部连接,接口E6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a9的其中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9的其中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9的其中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9的其中一个端部连接,接口E7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a10和控制开关Ka11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b10和控制开关Kb11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c10和控制开关Kc11之间连接端部、控制开关Kd10和控制开关Kd11之间连接端部连接,
端口La1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a1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a3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a4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a6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a7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a9的另一个端部和控制开关Ka10的另一个端部,端口La2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a2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a5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a8的另一个端部和控制开关Ka11的另一个端部,端口Lb1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b1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3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4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6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7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9的另一个端部和控制开关Kb10的另一个端部,端口Lb2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b2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5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b8的另一个端部和控制开关Kb11的另一个端部,端口Lc1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c1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3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4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6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7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9的另一个端部和控制开关Kc10的另一个端部,端口Lc2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c2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5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c8的另一个端部和控制开关Kc11的另一个端部,端口Ld1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d1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3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4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6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7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9的另一个端部和控制开关Kd10的另一个端部,端口Ld2分别设置为与控制开关Kd2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5的另一个端部、控制开关Kd8的另一个端部和控制开关Kd11的另一个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变功率的电磁发动机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励磁线圈11、第二励磁线圈12、第三励磁线圈13和第四励磁线圈14分别设置为螺旋线圈并且第一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第二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第三电磁发动机的磁钢和第四电磁发动机的磁钢分别设置为缸状体,第一励磁线圈11设置为与第一电磁发动机的磁钢套装式连接并且第二励磁线圈12设置为与第二电磁发动机的磁钢套装式连接,第三励磁线圈13设置为与第三电磁发动机的磁钢套装式连接并且第四励磁线圈14设置为与第四电磁发动机的磁钢套装式连接,第一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的外端头、第二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的外端头、第三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的外端头和第四电磁发动机的磁钢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电磁发动机的曲轴连接,
或,第一励磁线圈11、第二励磁线圈12、第三励磁线圈13和第四励磁线圈14分别设置在电磁发动机的同一个壳体支架上,第一励磁线圈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明途褚博
申请(专利权)人:戴明途褚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