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50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7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基板和设置在发光基板的出光面上的反射膜层,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衬底基板同一表面上的发光元件和光散射构件,反射膜层包括多个供光线穿过的出光孔;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中的一部分经反射膜层反射至光散射构件上,并被光散射构件散射,从而使发光元件之间区域的光线强度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出光光强的分布均匀性,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发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可弯曲显示技术越来越受到显示终端厂商和普通用户的青睐。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具有实现柔性显示的得天独厚的结构优势,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若实现柔性显示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背光模组的柔性问题。其中,直下式背光结构是解决背光模组柔性问题的有效手段。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多个发光元件向上发光以形成光源,如此就出现了发光元件垂直对应的区域的出光强度较强,而发光元件之间区域的出光强度较弱的问题,导致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较差。因此,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出光光强的分布均匀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缓解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出光光强的分布均匀性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光散射构件;反射膜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基板的出光面上,所述反射膜层上设置有多个出光孔。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光散射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多个凸起元件。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凸起元件的形状包括多面体形、半球形、半圆柱形和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驱动电路层,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的金属层,所述光散射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凸起元件。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层间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所述光散射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凸起元件。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层间绝缘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元件对应的凸起结构。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层间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第一钝化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钝化层上的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所述光散射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上的凸起元件。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钝化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元件对应的凸起结构。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层间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钝化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钝化层上的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所述光散射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凸起元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上的凸起元件。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凸起元件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上的凸起元件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层间绝缘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凸起元件对应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钝化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上的凸起元件对应的凸起结构。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上的第二钝化层;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基板与所述反射膜层之间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的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基板和设置在发光基板的出光面上的反射膜层,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衬底基板同一表面上的发光元件和光散射构件,反射膜层包括多个供光线穿过的出光孔;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中的一部分经反射膜层反射至光散射构件上,并被光散射构件散射,从而使发光元件之间区域的光线强度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出光光强的分布均匀性,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发光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a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发光示意图。图2a是凸起元件的第一种形状示意图。图2b是凸起元件的第二种形状示意图。图2c是凸起元件的第三种形状示意图。图2d是凸起元件的第四种形状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发光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a是在栅极绝缘层上制备原始绝缘层和光阻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对光阻层Z进行曝光的示意图。图3c是光阻层Z曝光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d是光阻层Z和原始绝缘层进行刻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e是去除层间绝缘层表面的光阻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发光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发光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发光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发光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a是包含两个发光元件而不包含光散射构件的背光模组的光强分布曲线。图8b是包含两个发光元件并包含光散射构件的背光模组的光强分布曲线。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基板和设置在发光基板的出光面上的反射膜层,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衬底基板同一表面上的发光元件和光散射构件,反射膜层包括多个供光线穿过的出光孔;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中的一部分经反射膜层反射至光散射构件上,该部分光线被光散射构件向多个方向散射,从而使发光元件之间区域的光线强度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出光光强的分布均匀性,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发光性能。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基板10以及设置在所述发光基板10之上的反射膜层40。其中,所述发光基板10与所述反射膜层40可以直接接触,还可以是发光基板10与反射膜层40之间设置有其它结构膜层。所述发光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L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光散射构件S,所述光散射构件S分布于所述发光元L件的周围。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光散射构件,所述光散射构件分布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周围;/n反射膜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基板的出光面上,所述反射膜层上设置有多个出光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光散射构件,所述光散射构件分布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周围;
反射膜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基板的出光面上,所述反射膜层上设置有多个出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多个凸起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元件的形状包括多面体形、半球形、半圆柱形和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驱动电路层,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
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的金属层,所述光散射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凸起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元件分布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金属层上的正投影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层间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所述光散射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凸起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元件对应的凸起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层间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第一钝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刘凡成查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