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曜专利>正文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468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和曝气系统,曝气系统设置在曝气池内,还包括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具有容纳空间、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入水口;曝气池位于容纳空间的中部,具有第三入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曝气池的外壁、装置主体的内侧壁、装置主体的底壁之间形成厌氧处理区,厌氧处理区具有第二入水口,曝气池的外壁的顶部与装置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形成厌氧处理区的第二出水口,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入水口、第三出水口依次连通,曝气池的第三入水口的位置高于第二入水口。第一入水口、厌氧处理区、曝气池竖向上连通,从而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对环保事业日益重视,各地对废水末端处理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废水的厌氧、好氧等处理技术以其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污泥易处理等优点在废水处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申请号为CN201620108773.6(公告号为CN20547323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该智能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有化粪池、集水池、厌氧池,其中,化粪池一侧设有集水池,集水池内设有集水池水泵,集水池水泵出水管与框架内的厌氧池相连接,厌氧池一侧设有缺氧池,缺氧池一侧设有好氧池,好氧池一侧设有沉淀池,沉淀池与滤水池相连接;厌氧池、缺氧池内腔底部均设有曝气管,曝气管通过相应的连接管与风机相连接;沉淀池中部设有斜管沉淀机构,滤水池内设有灭菌机构,灭菌机构上部一侧设有溢流管。该方案终端维护容易,检修简单,采用一体式结构,安装方便。但该专利具有以下问题:因为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等均横向连通,水流从厌氧池横向流至好氧池,再横向流至沉淀池,这样,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大。因此,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的废水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和曝气系统,曝气系统设置在曝气池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具有容纳空间、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入水口;所述曝气池位于容纳空间的中部,具有第三入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曝气池的外壁、装置主体的内侧壁、装置主体的底壁之间形成厌氧处理区,厌氧处理区具有第二入水口,曝气池的外壁的顶部与装置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形成厌氧处理区的第二出水口,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入水口、第三出水口依次连通,曝气池的第三入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入水口。为了使废水在厌氧处理区内停留较长,所述曝气池的外侧壁自下往上逐渐呈往外延伸的趋势。这样,厌氧处理区底部的横向空间较大,厌氧处理区顶部的横向空间较小,从而使得第二出水口较小,使得废水通过第二出水口进入曝气池的流速较为缓和,从而使废水在厌氧处理区内停留的时间较长,有利于废水在厌氧处理区内被厌氧细菌充分处理。为了延长废水的流动路径,所述第三入水口位于曝气池的顶部。这样,废水从厌氧处理区开始从下往上进入曝气池,这样,在整个废水处理中,废水的流动路径较长,有利于废水处理。为了导流,所述曝气池的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三入水口位于凹槽的底部。凹槽对废水向下导流,有利于废水流入曝气池内部。为了连通第一入水口和第二入水口,所述装置主体的第一入水口与厌氧处理区的第二入水口之间通过入水管路连通,入水管路的末端位置低于所述曝气池的第三入水口。这样,废水从上而下进入厌氧处理区。为了增加废水处理效果,所述曝气池内设置有填料。填料可吸附空气和悬浮颗粒物。为了进一步处理废水,还包括设置在装置主体的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曝气池上方的填料层,该填料层的底部与曝气池的顶部之间具有间距;曝气池的第三出水口和填料层的顶部连通;填料层的底部具有用于收集经填料层处理后得到的清水的集水区,该集水区与装置主体的清水出水口连通,填料层的底部和集水区之间设置有用于过滤微生物的微生物过滤层。曝气池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曝气池具有池体和设置在池体上的引流罩,第三入水口位于池体的顶部,引流罩上下贯通且其外壁与池体的顶部密封,该引流罩的底部伸入池体内,引流罩的底部自上而下呈内侧壁尺寸逐渐增大的喇叭状,第三出水口位于引流罩的顶部,引流罩的顶部伸出填料层的顶部。通过设置引流罩,有利于水流从池体进入填料层上方。为了便于废水进入引流罩,同时又不干扰废水流入池体的过程,引流罩的底部外壁尺寸小于池体对应位置的内侧壁尺寸。这样,引流罩的外壁和池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有利于废水通过该间距进入池体。为了阻止填料通过引流管路进入填料层,引流罩内设置有滤网,该滤网用于阻止池体内的填料向上进入填料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将曝气系统和厌氧处理区设置在装置主体内,曝气池的外壁的顶部与装置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形成厌氧处理区的第二出水口,废水从上而下进入厌氧处理区后,接着从下而上达到曝气池的顶部,再从下而下进入曝气池内部,这样第一入水口、厌氧处理区、曝气池竖向上连通,从而占地面积小,废水路径较长而能提高水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废水处理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曝气池3、曝气系统4、填料层7、过滤层200、集水区100等。其中,装置主体1具有容纳空间、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入水口11、与容纳腔连通的清水出水口12、与容纳腔连通的污泥排放口。污泥排放口上覆盖有用于打开污泥排放口的阀门13。曝气池3位于容纳空间的中部,具有第三入水口31和第三出水口32。曝气池3的外壁、装置主体1的内侧壁、装置主体1的底壁之间形成厌氧处理区2,厌氧处理区2具有第二入水口21,装置主体1的第一入水口11与厌氧处理区2的第二入水口21之间通过入水管路6连通,入水管路6的末端位置低于曝气池3的第三入水口31,曝气池3的外壁的顶部与装置主体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形成厌氧处理区2的第二出水口22,第一入水口11、第二入水口21、第二出水口22、第三入水口31、第三出水口32依次连通,曝气池3的第三入水口31的位置高于第二入水口21。第三入水口31位于曝气池3的顶部。具体地,曝气池3的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33,第三入水口31位于凹槽33的底部。曝气池3的外侧壁自下往上逐渐呈往外延伸的趋势。曝气池3内设置有填料5和曝气系统4,填料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小孔陶瓷珠,可吸附气泡以及可使废水中固体颗粒部分吸附和部分沉降。曝气系统4设置在曝气池3内,曝气系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采用设置在曝气池3底部的充气头。曝气池3的具体结构是:曝气池3具有池体3a和设置在池体3a上的引流罩3b,第三入水口32位于池体3a的顶部,引流罩3b上下贯通且其外壁与池体3a的顶部密封,该引流罩3b的底部伸入曝气池3内,引流罩3b的底部自上而下呈内侧壁尺寸逐渐增大的喇叭状,第三出水口32位于引流罩3b的顶部,引流罩3b的顶部伸出填料层7的顶部。引流罩3b的底部外壁尺寸小于池体3a对应位置的内侧壁尺寸。填料层7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池体3a的上方,该填料层7的底部与池体3a的顶部之间具有间距,引流罩3b的第三出水口32和填料层7的顶部连通。引流罩3b内设置有滤网8,该滤网8用于阻止曝气池3内的填料5向上进入填料层7。填料层7的底部具有用于收集经填料层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3)和曝气系统(4),曝气系统(4)设置在曝气池(3)内,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装置主体(1),该装置主体(1)具有容纳空间、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入水口(11);/n所述曝气池(3)位于容纳空间的中部,具有第三入水口(31)和第三出水口(32),曝气池(3)的外壁、装置主体(1)的内侧壁、装置主体(1)的底壁之间形成厌氧处理区(2),厌氧处理区(2)具有第二入水口(21),曝气池(3)的外壁的顶部与装置主体(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形成厌氧处理区(2)的第二出水口(22),第一入水口(11)、第二入水口(21)、第二出水口(22)、第三入水口(31)、第三出水口(32)依次连通,曝气池(3)的第三入水口(31)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入水口(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3)和曝气系统(4),曝气系统(4)设置在曝气池(3)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装置主体(1),该装置主体(1)具有容纳空间、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入水口(11);
所述曝气池(3)位于容纳空间的中部,具有第三入水口(31)和第三出水口(32),曝气池(3)的外壁、装置主体(1)的内侧壁、装置主体(1)的底壁之间形成厌氧处理区(2),厌氧处理区(2)具有第二入水口(21),曝气池(3)的外壁的顶部与装置主体(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形成厌氧处理区(2)的第二出水口(22),第一入水口(11)、第二入水口(21)、第二出水口(22)、第三入水口(31)、第三出水口(32)依次连通,曝气池(3)的第三入水口(31)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入水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3)的外侧壁自下往上逐渐呈往外延伸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入水口(31)位于曝气池(3)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3)的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33),所述第三入水口(31)位于凹槽(33)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第一入水口(11)与厌氧处理区(2)的第二入水口(21)之间通过入水管路(6)连通,入水管路(6)的末端位置低于所述曝气池(3)的第三入水口(3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曜徐善浩陈铁杉
申请(专利权)人:谭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