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32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特别适用于直角开门电梯,包括上横梁和反绳轮;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和安装连接板;反绳轮包括反绳轮梁和反绳轮本体;上横梁与反绳轮通过上横梁本体、安装连接板、反绳轮梁连接为一体;所述反绳轮梁位于上横梁本体的下方;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呈X形交叉;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交叉点为电梯的吊挂点;所述吊挂点的位置可通过调整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的连接位置而改变;通过调整所述吊挂点的位置而改变所述吊挂点与轿厢重心的距离;所述吊挂点与轿厢重心距离越小轿厢越趋于平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性强,以使直角开门的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用户体验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地是一种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以及装修外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市场对直角开门电梯的需求有明显增长。直角开门电梯,相邻开门区呈垂直90°,与传统电梯单开门、贯通门轿厢相比,受轿门系统、轿厢壁板布置方式影响到了轿厢重心,加上客户个性化装饰,会使整个轿厢轿架平衡变差,影响电梯运行舒适感。因此,为了改善轿厢平衡,可采用本技术中的结构使电梯吊挂中心更加接近轿厢中心,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轿厢偏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性强,采用后电梯更易调整到平衡状态,以使直角开门的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的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包括上横梁和反绳轮;其中:所述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和安装连接板;所述反绳轮包括反绳轮梁和反绳轮本体;所述上横梁与所述反绳轮通过所述上横梁本体、安装连接板、反绳轮梁连接为一体;所述反绳轮梁位于上横梁本体的下方;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呈X形交叉;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交叉点为电梯的吊挂点;所述吊挂点的位置可通过调整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的连接位置而改变;通过调整所述吊挂点的位置而改变所述吊挂点与轿厢重心的距离;所述吊挂点与轿厢重心距离越小轿厢越趋于平衡。进一步地,所述反绳轮本体安装于所述反绳轮梁的两端;通过改变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所呈X形交叉角度,来调整所述反绳轮本体所连接的钢丝绳的出绳角度。进一步地,所述反绳轮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钢丝绳的绳槽。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上还设置有加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连接板呈矩形状。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本体和所述反绳轮梁均为型材或钣金折弯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本体和所述安装连接板的材质均为不锈钢。进一步地,所述反绳轮梁和反绳轮本体的材质均为不锈钢。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结构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横梁本体与反绳轮梁呈X形交叉连接,交叉连接位置为电梯的吊挂点,可通过调整上横梁本体与反绳轮梁连接位置而改变吊挂点的位置;当电梯的吊挂点更加接近轿厢重心时,随着吊挂点与轿厢重心的距减小,轿厢越趋于平衡,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轿厢偏载,使得电梯更易调整到平衡状态,使得整个轿厢轿架保持平衡,电梯运行时不影响用户的舒适感,同时,通过改变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所呈X形交叉角度,来调整所述反绳轮本体上的钢丝绳的出绳角度,以使曳引钢丝绳偏角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本技术适用性强,以使直角开门的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用户体验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井道内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连接板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上横梁;2-反绳轮;3-吊挂点;4-轿厢重心;5-轿厢;101-上横梁本体;102-安装连接板;103-加强结构;104-安装连接孔;201-反绳轮梁;202-反绳轮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以本技术的示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以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上端、下端、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至图4,一种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包括上横梁1和反绳轮2;其中:所述上横梁1包括上横梁本体101和安装连接板102;所述反绳轮2包括反绳轮梁201和反绳轮本体202;所述上横梁1与所述反绳轮2通过所述上横梁本体101、安装连接板102、反绳轮梁201连接为一体;所述反绳轮梁201位于上横梁本体101的下方;所述上横梁本体101与所述反绳轮梁201呈X形交叉;所述上横梁本体101与所述反绳轮梁201交叉点为电梯的吊挂点3;所述吊挂点3的位置可通过调整所述上横梁本体101与所述反绳轮梁201的连接位置而改变;通过调整所述吊挂点3的位置而改变所述吊挂点3与轿厢重心4的距离;所述吊挂点3与轿厢重心4距离越小轿厢5越趋于平衡。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上横梁本体101与反绳轮梁201的连接位置从而改变吊挂点3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梯的吊挂点3更加接近轿厢重心4时,随着吊挂点3与轿厢重心4的距减小,轿厢5越趋于平衡,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轿厢5偏载,使得电梯更易调整到平衡状态,使得整个轿厢5轿架保持平衡,电梯运行时不影响用户的舒适感,本技术适用性强,以使直角开门的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用户体验效果好。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反绳轮本体202安装于所述反绳轮梁201的两端;通过改变所述上横梁本体101与所述反绳轮梁201所呈X形交叉角度,来调整所述反绳轮本体202所连接的钢丝绳的出绳角度。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改变所述上横梁本体101与所述反绳轮梁201所呈X形交叉角度,来调整所述反绳轮本体202上的钢丝绳的出绳角度,以使曳引钢丝绳偏角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进一步使得直角开门的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反绳轮本体20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钢丝绳的绳槽。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绳槽便于钢丝绳的收放,保证钢丝绳的流畅运作。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上横梁1上还设置有加强结构103。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加强结构103使上横梁1的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保障了电梯的平稳运行。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安装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包括上横梁和反绳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和安装连接板;所述反绳轮包括反绳轮梁和反绳轮本体;所述上横梁与所述反绳轮通过所述上横梁本体、安装连接板、反绳轮梁连接为一体;所述反绳轮梁位于上横梁本体的下方;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呈X形交叉;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交叉点为电梯的吊挂点;所述吊挂点的位置可通过调整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的连接位置而改变;通过调整所述吊挂点的位置而改变所述吊挂点与轿厢重心的距离;所述吊挂点与轿厢重心距离越小轿厢越趋于平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包括上横梁和反绳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和安装连接板;所述反绳轮包括反绳轮梁和反绳轮本体;所述上横梁与所述反绳轮通过所述上横梁本体、安装连接板、反绳轮梁连接为一体;所述反绳轮梁位于上横梁本体的下方;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呈X形交叉;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交叉点为电梯的吊挂点;所述吊挂点的位置可通过调整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的连接位置而改变;通过调整所述吊挂点的位置而改变所述吊挂点与轿厢重心的距离;所述吊挂点与轿厢重心距离越小轿厢越趋于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本体安装于所述反绳轮梁的两端;通过改变所述上横梁本体与所述反绳轮梁所呈X形交叉角度,来调整所述反绳轮本体所连接的钢丝绳的出绳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的上横梁与反绳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钢丝绳的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范仲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